王昱
摘要:首先闡述初中生思維培養的重要性,直接展示研究價值;然后詳細論述初中生認知思維的科學培養:開放的教學氛圍啟迪認知思維、實訓教學過程培養認知思維、開展課堂討論交流認知思維。
關鍵詞:認知思維;初中生;物理;培養
時代創新理念點燃了教師在教學中提質增效、改革課堂的激情,新理念、新思維和新策略紛紛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登臺亮相,力求引導初中生的認知思維、放飛認知心靈、享受認知快樂。在此過程中,初中生的思維培養逐漸展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創新力,因而頗得教師群體的普遍重視和積極踐行。
一、初中生思維培養的重要性
物理,顧名思義,就是自然界中物體客觀存在的內在規律。因此,物理認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邏輯性和推理性,培養初中生的認知思維勢在必行。
培養初中生的認知思維能夠推動初中生逐漸養成會觀察、勤思考、肯專研、善交流、敢創新的良好認知習慣,從而能夠有效培養初中生的理性思維或線性思維。思維能力對初中生的高效認知和科學發展意義重大,這是一個人成才的必備素質,也是初中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
二、初中生認知思維的科學培養
物理課堂在“發現與挖掘”自然規律的探寶過程,也是初中生張揚個性、自由暢想、放飛思維的生命樂園,更是教師展現教育智慧的才藝展臺。
(一)開放的教學氛圍啟迪認知思維
物理認知需要初中生具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學習情緒和心理態勢。因此,教師要積極營造開放、快樂、輕松、自由的良好氛圍,推動初中生進入無拘無束、自然愉悅、自由自在的松弛狀態,以此為認知思維的展開提供主體準備。
以“凸透鏡”為例。教師不僅要引領初中生循規蹈矩地完成大綱要求的“凸透鏡成像實驗”,還要讓初中生放開手腳,自由探究凸透鏡的神奇魅力。初中生可以手拿凸透鏡,去看看書、欣賞花、觀察小螞蟻搬家以及花盆里微小生命的現實活動,去切身體驗凸透鏡的放大功能。初中生還可以拿著凸透鏡和一張廢紙跑到教室外面,在陽光下進行用凸透鏡點燃廢紙的實驗,親眼看到“光點處”的廢紙如何先變黃、后變黑、再冒煙的燃燒過程。教師甚至可以為初中生提供透明膠帶、多個凸透鏡和與一根與凸透鏡直徑一樣的硬紙筒,讓初中生自己動手切割紙筒,制作一個多倍筒式放大鏡或望遠鏡,讓初中生學會自己動腦找到凸透鏡的焦點,并用自己制作的望遠鏡去欣賞遠處的風景。
(二)實訓教學過程培養認知思維
教師不僅要利用開放氛圍啟迪初中生的認知思維,還要讓初中生親自參與課堂認知,在動眼觀察、動手嘗試、動腦思考、動嘴交流中慢慢有所思考、有所收獲。認知思維培養是一個抽象、漸進、復雜的生命能動過程,必需主體實踐。
以“杠桿”為例?!案軛U”學習的難度不大,特別適合初中生進行實訓認知和主體實踐。教師可以為初中生每人提供一個小木棒和橡膠支點,讓初中生親自動手去“撬動一切可以撬動的東西”,如凳子、桌子、花盆、詞典、小石塊、水桶。教師還要提醒初中生要改變支點的位置,再去體驗“力與效果的變化”,鼓勵初中生探究支點、力與效果三者之間的關系,學會利用自己的思考、思維去感知或理解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知識。為了提升實驗效果,給予初中生更強大的感官刺激,教師可以為初中生提供一根較大的木棒或鐵棍,讓初中生使用“大杠桿”去撬動更大的東西,切身體驗“大杠桿”的強大威力和神奇魅力。這樣,初中生就會在興致勃勃的良好狀態下積極參與、主動思考、自覺探究,認知思維自然就會被興趣啟動。
(三)開展課堂討論交流認知思維
教師不僅要啟迪思維、培養思維,還要推進初中生的認知思維交流,讓初中生在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中充分展現自己的認知思維。初中生能夠在交流認知思維積累他人的探究靈感和智慧,在兼收并蓄中獲得大量的實踐信息。
以“參照物”為例?!皡⒄瘴铩睂W習是一個非常“燒腦”的認知活動,因為,參照物不同,初中生得出來的判斷結果也不一樣。例如,人以樹為參照物,公路上的汽車就處于運動狀態;而坐在汽車里的司機以車為參照物就會看到外面的人處于運動狀態,甚至不會動的樹也處于運動狀態。因此,這種既符合物理知識又會得到“非常意外的邏輯推理結果”的認知區域就具有較高的探究價值和討論價值。由此可見,教師要讓初中生以“參照物”為研究對象而進行認知思維交流,在“理越辯越明”中實現認知思維的碰撞和認知結果的交流,實現快樂思維、互助成長。
三、結語
思維培養,是一個生命體對另一個生命體進行有效雕琢和能動作用的實現過程。因此,教師以思維培養為研究對象,積極探究初中生認知思維的培養策略,并通過開放教學氛圍啟迪認知思維、實訓教學過程培養認知思維、開展課堂討論交流認知思維等策略而付諸實施,逐漸推動初中生成為一個愛動腦、會思考、善探究、樂創新的優秀人才,以此加速初中生的快樂認知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鄧澤軍.初中物理理性思維培養探索[J].中學物理,2013(10):77-78.
[2]張文.初中物理實驗創新性思維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13):263-264.
[3]褚軍.新課改視角下的初中物理創新思維培養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4(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