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體領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給很多采編者帶來了不小壓力和挑戰,而本篇文章就全媒體下的采編工作展開相應論述。首先對采編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難點問題進行了簡單分析,如前期準備不充分、編模式較固化和受眾關注度較低等,都不利于工作質量的改善。隨后闡述了五點解決對策,包括注重前期策劃及采編準備、加強采編內容多方審核、了解目標受眾媒體需求、強化采編人員培訓力度和適時調整節目風格,希望能對有關人士的研究提供有利參考。
【關鍵詞】全媒體;采編工作;解決對策
采編工作在全媒體下的新聞領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與素材資料的整合分析、信息資源的科學利用以及人們的媒體生活等都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對采編工作進行進一步分析,對社會全媒體環境的良性構建有積極影響。
1. 全媒體下采編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問題
1.1 前期準備不充分
導致采編工作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的因素有很多,前期準備不充分就是其中之一。如有些采編者在長期工作中,可能會將更多的精力與時間投入到了主題篩選、節目規劃或受眾對接中,而在采編內容的校準和考量上有所忽視,使得隱患問題被攜帶到采編環節中,給新聞質量造成了一定威脅。若采編者受工作周期影響而沒有對素材中的細小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導致所堆積的問題在負面作用下由量變逐漸轉化為了質變,不僅會給后期的采編工作增添難度,還會給采編者帶來無形負擔。除此之外,若采編者因指定素材的可利用率較低,而根據自身主觀意識對主體內容進行隨意更改,且沒有做好調研及考察工作,那么還可能降低受眾對新聞內容的信任度與認可度,所以要以實事求是的理念來明確采編主體,并對前期準備加以重視。
1.2 采編模式較固化
雖然有些采編者能夠按照既定的體制標準來開展日常工作,但卻會因采編模式過于老套而難以提高目標內容的綜合價值。如有些保有傳統觀念的采編者可能會習慣了固定的工作模式,若是在沒有足夠了解新型模式的基礎上將相關理念及流程步驟強行引用到常規工作中,便會干擾到采編者的思路,嚴重時還會影響到新聞節目效果。對于一些缺乏實踐經驗的采編者來說,若是為了緊跟時代步伐而盲目借鑒他人的采編模式,還可能引發工作流程混亂或內容展現不清晰等問題,不利于采編質量的提升。針對此類情況,采編者要以辯證、客觀的視角來選擇適合自身工作習慣和節目要求的采編模式,在鞏固理論基礎的同時加強實踐水平,發揮各項采編模式的利用價值。
1.3 受眾關注度較低
采編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受眾提供真實、可靠的新聞內容,并有效強化市場經濟價值及社會關注度。但部分區域內的媒體行業可能會受經濟條件或文化差異影響,而使得受眾數量一直處在可維持的狀態中。這種現象的出現不僅會降低新聞傳播的廣度與深度,還會給采編工作的改良調整造成些許阻礙。如受眾群體針對節目內容所提出的建議能幫助采編者快速找到缺陷問題,若受眾人群對節目的關注度較低,缺少參考信息,便可能影響采編者對內容改進方向的判斷,阻礙采編質量的提升。
1.4 采編人才較缺乏
人才資源較缺乏也是降低采編工作質量的一大原因,與采編者專業基礎薄弱和人員管理體制較生硬等有很大關系。如面對經驗不足的采編者時,若沒有對其進行系統的培訓與指導,使其將理論知識和實踐工作進行有機結合,則會在增加采編者心理壓力的同時打亂其工作節奏。若管理層沒有將人性化理念貫徹到體系機制中,導致考核或激勵機制難以得到全面落實,則可能引發個別采編者的不滿情緒,降低其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最終出現人才流失現象,干擾采編工作進度。
2. 全媒體下提高采編工作水平的對策
2.1 注重前期策劃及采編準備
嚴謹、健全的策劃方案及前期準備,不僅對采編工作的有序推進有支撐性作用,還對后期新聞內容的展現有正向引導效果,需要對策劃準備的完善與優化提高重視,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中入手:
第一,要對所制定的采編策劃案進行多層次剖析,對于其中隱含的漏洞問題和不足之處除了要進行及時整改,還要將改進后的內容記錄到指定備案庫中,從而為日后同類新聞內容的策劃提供便利條件。
第二,要對采編流程中各環節的對接形式進行全面掌握,并對采編內容的社會價值與傳播價值進行有效評估,以免出現表象化或片面化問題而給新聞質量造成不必要的干擾。
第三,要對采編體制的階段性更新給予關注,如對陳舊、落后的制度觀念等進行升級或剔除處理,來更好的順應全媒體背景下采編工作的訴求。
2.2 加強采編內容的多方審核
不同性質的新聞內容其采編重點會存在一定差異,若沒有對主體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進行評估分析,那么當目標素材被應用到后期采編工作中后,便容易給新聞的整體價值帶來不利影響,所以要對采編內容進行定向型的審核處理。首先,要結合新聞主體來對所選擇的內容進行契合度上的考量。若素材內容與采編要求差距較大,便要對其進行及時更換,避免主題與內容相脫節情況的出現。其次,要對素材內容的來源和獲取渠道等信息進行準確記錄,并核對其中包含的數據及時間節點內容,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資料的精準性達到采編要求。最后,對于審核過程中發現的缺陷問題,如素材不完整或數據難以考證等,則要及時上報給管理層,并對采編主體進行進一步明確,降低人力及時間成本的消耗量。
2.3 了解目標受眾的媒體需求
要想讓采編工作的時效性和完整性得到實質意義上的提升,便要對受眾群體的媒體需求進行多方位調研,從而為采編工作的部署安排指明方向,提高新聞傳播力度。如在區域內的目標受眾調研上,采編者除了要對受眾群體的文化水平、年齡段以及職業特征等信息有所劃分,還要分析受眾對各階段下新聞內容的喜愛程度與認知程度。這樣,日后所采編的內容便能更加貼合受眾心理,受眾范圍也能有所擴大。在區域外的目標受眾上,則可以針對新聞內容來建立相對應的交互式平臺。這樣受眾群體便能借助專屬渠道來提出個人意見與建議,而采編者也能根據反饋信息來對下一階段的新聞內容進行改良優化,為全媒體下采編工作的不斷創新注入新鮮血液。但部分地區還要將因地制宜理念融入到采編工作中,在突出區域文化特點的同時提高新聞整體價值。
2.4 強化采編人員的培訓力度
全媒體下的采編工作還需要足夠的人力資源作為支持,而對采編人員的培訓活動給予重視,不僅對提高人才資源利用率有輔助性作用,還對鞏固采編隊伍整體組織結構有很大幫助,需要把控好人員培訓力度。首先,要對所選擇的采編人員進行綜合素質與責任意識上的考量,并對其職業道德素養和專業能力等有所了解,從而為優質采編隊伍的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其次,可以通過定期開設培訓講座的方式來提高采編人員的業務水平,使其在磨煉學習與經驗積累中不斷掌握工作精髓與技巧,為全媒體領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最后,要對缺乏實踐經驗的采編人員進行系統指導,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提高采編者對工作流程的理解度與熟練度,來為優秀新聞內容的編輯與創作添磚加瓦。
2.5 適時調整新聞節目的風格
新聞節目風格的展現與采編主體結構的搭建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對新聞內容主題的表達、社會意義的凸顯以及受眾的反饋程度等都有著重要意義。但部分采編者可能會受單一的節目風格影響而出現缺乏靈感或積極性不高等問題,使得新聞質量呈逐漸下降趨勢發展,給采編工作的高效開展造成阻礙,形成不良循環。所以可以通過適當調整新聞主體風格的方式來轉變采編思路,在吸引目標群體關注度的同時,為新聞節目的可持續推進加入催化劑。如可以以季度或年度為單位,結合主題內容來適當轉變采編模板,并對采編流程及環節進行精細化處理。對于風格轉變后的新聞內容,則要在后期進行階段性的評估與分析,挖掘其利弊特征后對采編計劃進行逐步改良,從而提高采編工作落實效果。
3. 結論
如今,很多采編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都能根據自身專業水平來對工作目的與重點進行細化研究。一方面是為了給采編效率與質量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發揮自身職能價值;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給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媒體服務,也為新聞內容的有效傳播帶來更多可能。對于采編工作中涉及到的細節問題和干擾因素,很多人士也能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及時分析,并結合全媒體發展方向與采編要點等來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改良方案,為采編深度與廣度的提升奠定可靠基礎。
參考文獻:
[1]呂兆君.全媒體時代電視臺采編的全媒體化思路[J].東西南北,2020,No.557(9):109-110.
[2]李振偉.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8,9(21):148-148.
[3]李玉杰.新媒體時代電視臺記者采編工作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西部廣播電視,2017,(18):128-129.
作者簡介:曹雪皎,湖北襄陽人,編輯,研究方向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