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鷹潭市在充分依托“一戶一碼”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延伸省防貧動態監測系統功能,創新開發了鷹潭市防貧監測幫扶平臺。構建了以“網格化摸排、聯動化預警、清單化核查、高效化認定、精準化幫扶、智能化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動態監測幫扶體系,實現“三類人群”的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
一、網格化摸排。各區(市)根據實際情況將行政村(社區)劃分為若干個網格點,每個網格點安排至少1名村干部作為網格員負責該網格內監測對象的政策宣傳、摸排、上戶核實等工作,及時掌握網格內所有農戶家庭情況變化,引導困難群眾通過書面或手機(書面或手機申請材料中應包含農戶承諾提供情況的真實可靠、授權依法查詢家庭資產等內容)向村“兩委”提出申請,做到監測“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二、聯動化預警。醫保、衛健、民政、殘聯、教育、應急管理、農業農村、公安交警、鄉村振興、住建、水利等相關職能部門每月定期向鷹潭市防貧監測幫扶平臺推送信息數據,鷹潭市防貧監測幫扶平臺綜合分析各行業部門信息數據,對疑似對象設定“預警等級”,標識“紅黃綠”三級預警信息,并自動發送至鄉村干部的微信公眾號賬號上。紅色預警表示某個疑似對象有3條及以上預警信息,需優先特別關注,第一時間核實;黃色預警表示某個疑似對象有2條預警信息,需重點關注,及時核實;綠色預警表示某個疑似對象有1條預警信息,需入戶核實。
三、清單化核查。鄉村干部對通過網格化摸排和聯動化預警形成的疑似監測對象清單,采用“五看”工作法逐村逐戶逐人進行核查。一是看基本情況。了解掌握疑似監測對象家庭人口、勞動能力、年齡結構、文化水平、就業務工等基本情況。二是看總體收入。了解掌握疑似監測對象收入水平、收入結構以及收入的穩定情況等。三是看剛性支出。了解掌握疑似監測對象支出金額及支出對生活造成的影響等情況。四是看“四項保障”。了解掌握疑似監測對象就學、就醫、住房和飲水安全等情況。五是看政策享受。了解掌握疑似監測對象享受低保、教育等政策情況。
四、高效化認定。按照“村級申報→部門比對→鄉鎮審核→縣級審批→公告錄入”的程序進行認定,做到監測對象發現及時、審批高效、程序規范。一是村級申報。村委會在農戶自主申請或收到鄉鎮反饋的部門預警信息后3個工作日內,完成農戶的家庭狀況、申報資料、承諾授權等相關信息的核實和整理工作。二是部門比對。鄉村振興部門會同相關行業部門按照脫貧攻堅期建檔立卡“七嚴四甄別”要求,對擬監測對象家庭成員商品房、車輛、經商辦企業等情況進行比對核實。三是鄉鎮審核。鄉鎮收到區(市)反饋的比對核實結果后,將符合條件的對象在鄉村兩級公示不少于5天。四是縣級審批。區(市)鄉村振興部門匯總、審核后,報區(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審批。五是公告錄入。鄉鎮對區(市)批復的名單在鄉村兩級公告,在省大數據平臺和國家系統錄入相關信息數據,正式納入監測管理。
五、精準化幫扶。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因戶因人制定精準化幫扶措施。對復合型風險的,因戶施策落實綜合性幫扶措施;對有勞動能力的,堅持開發式幫扶方針,促進穩定增收;對無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納入農村低?;蛱乩藛T救助供養范圍,做好兜底保障;對內生動力不足的,持續扶志扶智,激發內生動力,增強發展能力。
六、智能化管理。充分運用省、市防貧監測幫扶系統,實現研判智能化、調度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一是研判智能化。依托市防貧監測部門數據交換子系統,綜合分析行業部門推送的信息數據,自動研判信息數據等級,及時向鄉村干部推送預警信息。二是調度智能化。依托市防貧監測綜合調度可視化子系統,實時調度農戶自主申報、鄉村干部入戶核實、行業部門導入數據、監測對象認定等工作進度,實現全過程智能化調度。三是管理智能化。依托市防貧監測對象子系統,指導村委會與幫扶責任人做好監測對象“兩不愁三保障”等突出問題信息的分析,落實分類幫扶措施和計劃,建立幫扶工作臺賬,持續跟蹤幫扶成效。
作者簡介:汪家根,鷹潭市鄉村振興局。
■責任編輯: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