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輝 盧婧 關鴻靜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是一種改變學生由被動接受學習為自主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具有可操作性,但如果我們只是學習現成的結論和流程,那我們得到的永遠只是適合他人的教學模式。
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學到的不是別人如何創造的教學改革神話,而是學習別人如何獲得新教學模式改革的創新之法,學習教學模式探索中所傳遞給我們的創新精神。
我們有幸可以乘著課改的勁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質疑探知的核心精髓生根于我們自己的課堂之上。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從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出發,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自己主動發現問題, 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學會探究問題,學會歸納創新問題,全面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價值和創新的快樂。
教學過程主要包括: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及運用拓四個環節展。但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個性差異, 及教學內容不同,出現的問題主要是,課堂流于形式,重難點難以落實,課堂生成性的知識少,課堂效率低。
當然,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但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授課內容進行分類,在不同的分類中應用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
一、根據課堂開放程度劃分為完全自主學習型與引導學習型
(一)完全自主型
完全自主一種開放型的教學形式,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及運用拓展完全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只做適當的補充與點撥。這一課型適用于知識點生活化、常識化、時政性較強的知識點。
例如:高一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中的多彩的消費,消費這一知識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可以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自主學習合探討論在課堂上生成新的知識與能力。
高一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民族關系及國際社會國際關系, 這些學生關心的實時熱點問題學生有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在課堂展示與評價中就可以生成新的知識,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就與快樂。
(二)引導學習型
教師創設情景,引發學生思考,在學生自主完成預習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難點預設問題(自看提綱),再由學生通過自探,解疑合探展示評價來自主完成自探提綱中教師預設的問題, 教師可根據預設問題的達成情況進一步提出質疑,引導學生再探。
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化理解。
這一課型適用于知識點抽象性、邏輯性、體系性較強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學生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以我們學生當前的知識儲備量和認知水平還不足以理解。
例如:高一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中的價值規律一課抽象性、邏輯性很強,如果完全由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學生無從下手,課堂生成性的東西很少,課堂效率低下,而且還會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師必要的引導講解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之下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我們之所以向效率要成績是因為我們始終面向高考,而當今社會對于課改成功與否的衡量標準依然是高考的成績好壞,所以我們要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
但引導不是教師“一言堂”,在自探合探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能由學生自己解決的問題一定要學生或獨立或合作解決,讓學生“跳起來”摘桃子,這個努力的過程非常重要。
二、不同課型在不同班級的應用
(一)實驗班多采用完全自主型,提高課堂開放程度
實驗班學生知識儲備量大,學習習慣比較規范,自主學習能力較強,采用完全開放型的課堂模式有利于學生思維發散與能力的培養。
但要重視課堂行為習慣的規范,讓學生的學習行為成為一種習慣,提升課堂生成性知識質量,與此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終生發展。
(二)藝術特長班采取半自主型,在半開放課堂中務實基礎藝術特長班是我校辦學特色,但藝術特長班學生由于專業課
學習占據一定的文化課學習時間,因此學生知識儲備量小,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如果課堂流于形式必然影響學生高考成績,而引導型課堂教師通過預設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使其課堂生成的知識達到基本教學目標。
所以,引導型課堂比較適用于藝術特長班基礎知識的掌握。另外,藝術特長生表現能力較強,例如傳媒專業的學生,在質疑探知的課堂之上更有利于其自身特長的發揮。
三、結語
教無定法,貴在方法,而方法在于具體問題分析,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堅守著課改的良知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自由創新。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敬愛知識,熱愛求知的終身學習能力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東豐縣第三中學,吉林 東豐 13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