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民
學校美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具有獨特功能。
一、什么是美育
美育是指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美育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
二、學校美育教育時代背景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立德樹人與美育的辯證關系
德育是美育的最高追求,美育是德育的有力手段,核心素養為美育指明了向立德樹人行進的路徑,是立德樹人在學科中的具體刻畫。
學校的美育教育的獨有特征,鮮活、直觀的感性認知體驗,有效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吸引學生繼續探究其后的文化意義,進行藝術實踐,最終獲得審美認知的能力。這種獨有的育化方式,讓美育在德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德育對小學生來說往往是嚴肅的、有距離的,美育的參與,使得德育親切而生動,讓學生如沐春風。
四、美育實踐教育如何開展
1.感受自然之美——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為豐富學生的校外生活,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開拓視野,磨練意志,體驗春天,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學校每年春天都開展賞杏花社會實踐活動,每次活動前學校精心組織,科學設計活動內容,把美育教育與實踐體驗相結合,有方案、有目的、有評比。同學們以班級為單位,課余時間查找自然景色的拍攝技巧,互相交流。活動過程中同學們三五成群,互相拍照,感受著家鄉的絢麗春光,議論著家鄉的變遷。同學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不忘保護我們的環境,隨手拾起垃圾,放到自帶的保潔帶中。
2.感受城市之美——研學旅行學習永遠在路上
讀萬卷書,充實思想,圣潔靈魂。行萬里路,強健體魄,健全人格。研學旅行是一個行走的課堂,是課堂之外的課堂,是每一名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行走路上讓我們廣泛了解、認識和接觸社會,把書本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學校定期組織全校師生研學撫順雷鋒紀念館,感受城市中的月牙島公園,城市花園,月湖秀美,湖水碧藍如天。
3.感受勞動之美——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場疫情讓我們覺得衛生很重要。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號召:“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再次指出,新時代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要堅持預防為主,創新方式方法,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有其獨特育人價值,讓我們的孩子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感受藝術之美——描繪出彩人生
學校始終堅持“誦讀追逐夢想,德行出彩人生”的辦學理念,堅守“相信每個孩子、成就每個孩子”的育人目標,堅持開展“慶元旦”師生書畫展,把美育課程建設當做學校持續發展、內涵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動力,逐漸將課程、教學、評價、管理以及師生發展融為一體,努力實現學校“美育課程自覺”,使之成為推動學校發展壯大的內生力量。
5.感受心靈之美——向上向善偉大的雷鋒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就新時期如何學雷鋒的問題,多次作過講話,就是因為雷鋒精神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優秀的品質,它不會因時代的變化而褪色,它代表了中華民族優秀品質和傳統。我們走進撫順雷鋒紀念館,新時代雷鋒精神,向上,向善。新時代少先隊員,智慧,果敢。雷鋒精神是我們的精神家園,雷鋒的事跡細潤心田。紀念館里的一件件展品,一段段文字,激勵鼓舞同學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雷鋒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名字,雷鋒是中華兒女心目中的豐碑,是群山環繞下俊秀的峰巒。平凡的崗位,可以細心鉆研,他讓助人為樂這四個字血肉豐滿。愛黨愛國,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服務人民,奮斗實干,書寫人生光輝的詩篇。
學校將美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增強文化自信,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添磚加瓦。
(作者單位:遼寧省建平縣北二十家子鎮九年一貫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