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源
1.引言
書法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它是指將文字根據其特點和含義等,通過筆法、結構以及章法等獨具個性的展現,使之成為具有獨特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他凝聚著我們民族的智慧,從根本上講,書法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一種審美教育。唐代孫過庭的《書譜》中有這樣一句話:“嗟乎,不入其門,詎窺其奧者也。”意味:不進入書法的大門,怎么能看到其中的奧秘呢?書法教育對中小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今后的成長中個人素質和情感等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規范中小學生的書寫方式、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和書寫技能,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審美能力提高文化素養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要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從堅定文化自信高度認識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的重大意義,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推動全民族提高審美素養、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激發創造活力,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心田,培養富有文化自信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2.中小學生書法教育的作用
書法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小學生的書法能力,使他們能夠正確、規范地書寫漢字,培養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在中小學階段開展書法教育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2.1提高藝術素養,增強審美能力:中小學生通過書法學習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感受中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以及書法歷史的源遠流長。學生從書法的線條、章法中體會書法的美妙,這種直觀的審美能夠逐漸深入內心。因此,書法教育對小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2涵養優秀品格,培養文化自信:自古以來,就有“字如其人”之說,在長期的訓練和反復的使用過程中,一個人的所思所想以及個人獨特的性格、情感因素都會或多或少的帶入到日常的書寫當中。而反過來從意識上自覺的以書法展示和表現內心情感的嘗試和努力,又會不斷強化“字如其人”現象和內涵。在書法教學中,我們發揮書法的“育人”功能,向孩子們講述古人習字學書的故事。如王羲之每天“臨池學書”,清水池變“墨池”,三國時鐘繇抱犢入山學書,讓他們學到了勤奮;岳飛在沙上練字,使他們學到了自強不息等。還可以根據漢字起源等,比較真、草、隸、篆的不同寫法,創編漢字故事,特別是一些象形、會意字,讓學生能夠在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對漢字產生好奇的探究之情。漢字故事是聯想的過程,是分解、組合、分析、比較的過程,學生會印象深刻,影響久遠。因此,在中小學生書法教育過程中適當加強對古代具有較高道德修養和思想情懷的優秀書法家的情感認同和作品審美的教學,對宣揚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培養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其作用要遠遠大于簡單的說教方式。這是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讓學生將思想和情感的認同化入日常的書寫當中。
3.書法審美教育對小學生書法能力提高的作用
3.1書法審美教育的含義:所謂“書法審美教育”指在書法教學活動中把對“美”的欣賞充分融入其中,既包括欣賞,又包括教學,這就需要教學者將審美對象用和諧的方式傳遞給學生。書法審美教育內容主要包括對教師語言的欣賞、書法技能及作品的欣賞等。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既包括在講課時說的話,也包括表情或行動表達的肢體語言。在書法審美教育中,老師的語言要做到通順流暢、清晰明了,肢體語言同時要做到優美,符合中小學生的審美需求,使其能聽懂,能學會。
書法技能及作品的欣賞就是要把書法完整的知識體系展現給學生,老師需要在教學中將小學生有可能犯的書法錯誤或者各種動作都總結分類,方便中小學生更快掌握正確的基本書寫技能,還可以適當的為學生展示優秀的書法作品,耳濡目染直接進行書法審美教育。
3.2書法審美教育對提高書法能力的作用:傳統的書法教學僅重視學生單一技能的培訓,忽視對學生完整的書法知識體系教育,書法審美教育可以實現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完成的,在小學生書法教學中的應用對書法能力的提高有顯著作用,具體體現在:
3.2.1體驗書法風格:有人提出書法學習主要有三種方式:辨識、體驗以及觀察,辨識主要是依靠形容書法作品的多種風格詞,掌握個別的風格;體驗則是在臨摹書法作品、學習書法技能的過程中,感知書寫者的情感特征;而觀察是將每個書法作品都轉化為書法意象。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古人對于書法審美所使用的詞語不容易理解,但是對書法的審美意識可以慢慢培養。因此,老師為學生展示大量的書法作品,學生在大量的觀察中可以感受各書體的特點,從而初步體驗書法的風格,對其進行書法整體的理解認識,有利于自身書法能力的提高。
3.2.2提高書法興趣:書法審美教育中,老師以帶領學生“欣賞”為主導,通過調動中小學生自身對美好事物的欣賞提高教學效率。學生在書法學習中感受美,和書法作品書寫者產生共鳴,在精神上是一種享受,在享受中寫作,學生不僅能有輕松的體驗,還能對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中小學生有了對書法濃厚的興趣,書法能力的提升也指日可待。
3.3提高書法審美教育質量的策略
3.3.1教學觀念的轉變: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書法教學的目標應該是更注重培養更多的書法興趣愛好者,增強書法在中小學群體中的認識程度,而并非是培養出少數的“書法天才”。在這基礎上,書法的基本技巧教學固然重要,但并不能作為單一的教學內容。中小學生正處于活潑愛玩的年齡階段,單一的書法技巧教學可能會感覺枯燥,多次反復的練習效果可能并不佳。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在基礎教學的基礎上,增加書法審美教育,提升教學趣味性,讓學生從古代優秀的書法作品中體會相關文化知識、欣賞書法藝術,從中體驗到書法的魅力,激發學習動機。中小學學生在入門階段可以從楷書入手,楷書相對其他字體來說于我們與常所識讀的課本印刷字體寫法上區別不大,更易識讀練習,同時還可以進行繁體字的記憶,而涉及練字方面,除了基礎的橫、豎、撇、捺、鉤筆畫練習,繞不開的就是“結構”。
如顏真卿44歲時書《多寶塔碑》,此碑直接二王、歐、虞、褚余風,而又與唐人寫經有明顯的相似之處。《多寶塔碑》是顏真卿早期的代表作品,為后人初學書法的極佳范本。此碑用筆筆筆藏鋒、筆筆回鋒,結構疏密勻稱,風格嚴謹莊重。臨習此碑應注意用筆的提按轉折、結構的內緊外松和上緊下松,
整篇結構嚴密,點畫圓整,秀麗剛勁,雖尚未形成剛勁雄強、沉雄渾厚、大氣磅礴的顏楷風格,它是留傳下來的顏書中最早的楷書作品,結構平穩端正,嚴謹莊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學楷書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
3.3.2教學方法的豐富:傳統書法教學方式、方法都較為單一,可以在教學方法中融入一些美學思想等。書法教學工作對學生的技能要求較高,小學生要想練好書法就需要很多的練習,基于這種狀況,老師枯燥單一的理論知識講解可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需要老師調動自身經驗,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教學中體會到樂趣。
教學中老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學生學會了觀察才能避免自己練習中各種問題的出現,比如對于一開始接觸書法學習的小學生,還不了解字體的結構特征,就讓他們從觀察偏旁以及主次筆等局部,然后由局部向整體轉變,通過觀察避免自己的錯誤,不斷使自己的書法能力提高。
4.總結
綜上所述,書法審美教育的實施能夠有效地提高中小學生的書法審美能力,磨練書法技能、培養書法興趣,從而促進小學書法教學質量的提升,完成書法教學培養小學生良好書寫習慣、涵養優秀品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教學目的。從中小學階段引導推動全民族提高審美素養、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激發創造活力;因此,在以后的中小學書法教學中,要長久堅持書法審美教育的應用,從中小學階段引導推動全民族提高審美素養、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激發全民創造活力。
(作者單位: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