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換
摘要:閱讀是培養學生文化意識與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教學是人文素養與人文情感的起源。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只重視基礎知識和解題技巧,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并沒有系統的教學安排,這不僅會導致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無法掌握正確的方法,也無法為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生活夯實基礎,導致學生在語文閱讀和學習其他內容時產生割裂感。因此,教師應當充分重視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并結合課堂實際情況創新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策略
引言:
新課標強調,語文課程應該以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為首要的教學目標,強調學生的民族精神、民族創造力與凝聚力在教學活動中的培養。在這一理念下,語文教學正在向著“終身育人”的方向發展。要開發出語文課程的最大教育功能,教師必須抓住閱讀教學活動的有關要求規劃教學思路,將人文性元素、文化性元素帶入到課堂當中,除基礎知識之外,站在文化、情感的角度上教育學生。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分析
1、多元教學,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
閱讀教學是一種圍繞閱讀活動演化而來的教學指導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閱讀教學是對學生的文化能力、學習能力、閱讀能力進行培養和開發的重要教育教學活動。對于學生來說,閱讀教學所產生的正面影響并沒有局限于“讀”的活動中,而是從情感、技能上對學生實施全面的引導。借助教材中的素材、課外的文化素材,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得以進一步的提升,個體的存在意識被重新強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建立完整的學習觀。在情感上,閱讀教學活動借助富有人文氣息、人文情感的教材開展教學活動,將曾經的歷史、人物帶入到學生的視野當中,鼓勵學生在文學中形成屬于自己的情感。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教學實際上是一場從情感到技能的教育盛宴,在滿足學生的求知熱情的同時,也在對學生的相關技能開展針對性的訓練。
2、思想偏執,以成績的提升為目標
就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來看,閱讀教學的成果并非盡如人意。在教學指導活動中,閱讀教學中依舊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教學問題:教師不注重學生情感、技能的綜合培養,而是以“閱讀理解”為最終的教學評價標準,教學活動的關注點完全放在學生的語文成績上,忽視了語文教學活動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工具性特點。單元化的教學機制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導致閱讀教學活動難以與外界資源、文化素材取得聯系,限制了學生語文思維的發展。新課程標準下,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成為“啟發學生情感”、“培養學生道德”的主陣地,但在被“成績”蒙蔽了視野之后,整體的教育教學質量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采取的創新策略
1、讀寫結合教學法
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當中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二者有著內在的密切聯系,實現讀寫結合的語文教學能夠通過更多角度充分展現閱讀之美。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要求同學們在閱讀結束后寫讀后感。一方面,讀后感也是一種應用文體,是小學生寫作訓練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1];另一方面,讀后感的寫作內容是閱讀內容的領悟、理解和升華,這對于閱讀課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閱讀能力都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類似的教學策略還包括教師指導學生對文章邊閱讀邊進行批注,圍繞著文章的中心內容表達學生的真情實感,這也是實現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
2、采取快樂教學法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傳統的教學模式也逐漸發生轉變。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質量,閱讀教學可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素材,采取快樂教學法,進一步幫助學生提升語文感知力,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在閱讀的過程中感悟角色的心路歷程,增強閱讀體驗,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從而實施素質教育教學。例如,以教材中《青蛙賣泥塘》的有關故事為例,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可采取分角色閱讀、情景劇等方法開展閱讀教學活動,要求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將故事中的情節、對話重新表現出來。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特點進行歸納,并在故事中得出屬于自己的感悟:如“要多聽他人的意見”,“有需求才會有市場”等,打開語文閱讀教學的靈感。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感受快樂,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育學者認為,快樂教學法的開展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開口說語文,引導學生逐漸認識到語文的魅力,拓寬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語文知識與人對話,同時通過快樂教學法,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創新教學活動,創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學習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領悟能力都并不是很高,因此教師要采用便于學生理解的方式進行教學,而傳統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學形式無法滿足這個要求[2],這就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活動,通過組織一次師生參與的教學活動、創設教學情境,帶動學生進入到閱讀內容的學習氛圍當中。以小學語文教材中《窮人》的有關教學為例,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形象并不復雜,但其卻表現出了糾結、善良、恐懼、關懷等多種情感,教師可帶領學生開展對話朗讀活動,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體驗角色的情緒,重點表現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如“他會揍我一頓的,那也活該……”“想個法子抱過來,快去啊”,在朗讀對話的同時,感受人物的高尚品格,體驗作者的創作思想。總之,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活動,教師都需要以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和提高閱讀能力為教育目標,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注入發展的源動力。
總結:
要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教師要在觀念上、方法上積極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通過創設情景、讀寫結合、快樂教學等方法落實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教學不能停留在“讀”的活動中,更要引導學生感悟、思考、理解,在語文閱讀中形成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東野廣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J]. 中國校外教育, 2017, 596(14):54-54.
[2] 寇小峰.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 陜西教育(教學版), 2017(5):21-21.
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遂城鎮邊塘小學 52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