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汽車基礎課程是汽車專業中的重要學科之一,該課程不僅是高職汽修專業基礎課程的重要充分部分之一,而且在培養技術型汽車專業維修人才方面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高職汽車專業在設置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時,必須將培養學生專業能力作為首要目標,積極的進行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深化改革與創新,優化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合理運用多樣化教學方式,才能培養出高素質應用型汽車維修專業人才。
關鍵詞:高職汽車機械基礎;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1、高職汽車機械課程教學原則
首先,嚴格的按照汽車專業性質與教學特點,推動高職汽車機械課程的改革與創新,進一步明確專業課程改革的方向。高職院校汽車機械專業課程涉及到的汽車檢測維修、汽車裝配與制造等眾多學科,為汽車機械課程的改革提供了依據。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在滿足汽車機械課程提出的技術性與實踐性改革要求的前提下,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與實踐思維,通過開展汽車機械實踐活動的方式,為學生參加實踐操作提供機會。其次,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推動課程改革,體現出職業教育具有的導向職能作用。隨著汽車行業的不斷發展,各大企業汽車企業對實踐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出不斷增長的發展趨勢,不管是汽車維修、配件加工亦或是汽車制造等相關領域,實踐動手能力都是企業檢驗應聘者價值的重要指標。對此,高職汽車機械專業在進行教學模式的深化改革時,必須嚴格的按照就業導向的原則,加大專業技能技師招聘投入的力度,為學生搭建參加實訓實踐操作的平臺,同時充分重視汽車機械專業教材整合的力度,從不同領域和角度優化汽車機械教學體系,為后續汽車機械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最后,以學生客觀發展規律為基礎開展汽車機械課程的改革,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了促進高職汽車機械專業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有效提升,高職院校應該嚴格的按照以職業為導向的原則和要求,深入分析不同學生職業能力方面存在的差異,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具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全新的汽車機械教學體系,提高汽車機械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率。
2、高職教改中汽車機械教學的改革
2.1采用項目驅動現場教學法
針對汽車機械課程教學中不易理解且結構復雜的機械設計,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進入實訓現場開展現場教學活動的方式,詳細學生詳細的講解理解難度較大的各種汽車零部件,然后通過向學生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認知體系,以便于學生在實訓現場學習過程中,加深對相關零部件的理解活動認識。在完成實訓現場的教學活動后,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再次回到教師講解其他知識,經過這樣的過程,學生不但掌握了復雜的機械結構知識,而且達到了拓展自身空間思維能力的目的。
2.2采用虛實結合的案例教學
雖然汽車機械課程中出現了針對主流模式中并未出現的概念,但是其在汽車生產制造過程中卻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公差配合等相關概念,汽車制造企業在生產汽車機械零部件時都必須按照要求運用公差測量技術,才能保證汽車機械零部件制造的精度達到設計標準。然而由于公差是一種微觀概念,其在汽車生產制造過程中,的精度測量只能借助專用量具控制和檢測。因此,教師在開展這一知識的講授時,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親自動手制作典型的公差實物模型或利用繪圖軟件制作動畫和學生易于接受的內容,才能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
2.3采用情景實操法
高職院校開設的汽車機械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活動,在培養學生汽車機械維修技能、職業技能以及綜合素養等各方面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為了提高汽車機械專業學生職業技能與綜合素養培養效果的有效提升,高職院校在設計實訓操作教學環節時,應該嚴格的按照企業汽車維修現場工作的流程,采取教師現場教學、師傅示范操作、學生獨立操作、鞏固學習要點、過程考核評價的五步情境實操教學法,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開展專業課程教學時,不但要按照實訓任務的內容和要求開展現場模擬仿真操作,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進入企業的真實環境中進行。學生在接觸企業真實生產流程的過程中,既掌握了設備安全操作的規范,而且隨著自身工具與量具操作技能的有效提升,逐步加深了對汽車機械專業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滿足了新時期企業對汽車類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要求。
2.4利用分組合作學習法
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高職汽車機械專業教學,針對教學評價的考核大多是以考試方式進行的。隨著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的應用,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課程教學活動。通過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合理評估和分析,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要求各個小組帶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布置的任務帶著問題復習和預習,梳理自己的學習思路,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進一步鞏固和拓展自己所學的知識,然后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詳細的講解教學內容中出現的重點和難點知識。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在高職汽車機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激發出了學生學習汽車機械基礎知識的熱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教師在開展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時,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從不同的維度和角度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效,幫助學生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認識,確保學生掌握扎實的汽車機械基礎專業知識。
結束語
總之,為了促進高職汽車機械專業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穩步提升,高職院校在開展專業課程教學時,不但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而且還應順應新經濟常態發展的要求,加快教學模式創新改革的步伐,從優化和整合教學內容等幾方面著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高職院校還應加強與企業之間相互合作的力度,充分發揮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為學生提供實訓實習的機會,以確保學生畢業后能夠順利就業創業。
參考文獻:
[1]夏偉.高職汽車機械基礎課程分層式教學的改革探討[J].汽車實用技術,2021,4606:167-168+182.
[2]劉怡然,胡騰飛.高職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改革與實踐[J].福建茶葉,2020,4201:178-179.
[3]潘張忠.中高職“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教學銜接的研究[J].時代汽車,2019,04:66-67.
作者簡介:路遙(1978.07-),女,漢族,助理講師,本科,研究方向:汽車維修
安徽礦業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淮北煤電技師學院 安徽 淮北 2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