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彬
摘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增強教學方法的革新意識,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能,不僅是時代的要求,同時也是學生發展的內在需求。特別是在當前新課標背景下,有效融合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提高教學實效,推動學生素質的整體發展。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把握好機遇,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豐富語文教學形式,引導學生轉變學習地位,讓其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發揮,最終學生能夠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下進行語文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 信息技術; 教學策略
傳統小學語文課堂以教師 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為主,學生無法發揮學習主動性,對問題的思考也不積極。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教育教學中和信息技術進行相互結合,也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教育教學方式。 通過教育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手段相結合, 不僅可學內容進行豐富,還能夠對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從而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這也是教育教學當中的一大重要決策。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理論概述
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和信息技術相互整合,不僅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 很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開拓視野,對于學生全面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 不僅僅是內容或者是策略上的協調整合,更為重要的是在教育理念上的進行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不斷的進步,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工具方式,素質教育理念的開展也往往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是學習主體,是知識的建構者,通過知識的意義建構來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 此外,在教育教學中學習和情境之間也存在一定的聯系,學生可以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識結構來形成新的知識內容,對新的知識進行理解,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就形成相對完善的知識結構。為此,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對于環境的設計,不僅可以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通過設置良好的學習環境,也能夠讓學生利用自己想要的資源,對知識進行學習來實現教學目標。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一)有效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一個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學習起來就如同行尸走肉,沒有了靈魂,處在被動學習的地位,學習效率也會十分低下。對此,教師需要十分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以《觀潮》的學習為例,這一篇課文描寫了錢塘江潮水漲潮時的壯觀景象,其文筆渾然天成,讓人感覺到身臨其境,但是由于低年級學生的感悟能力較位有限,還在培養和發展的階段,因此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才能夠體悟其感情。對此,為了更好地向學生傳遞作者內心的澎湃與激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尋找關于錢塘江潮水相關的視頻,通過視頻直觀地向學生呈現其壯觀景象。教師在播放第一個視頻時,可以以錢塘江平靜的時候為主,向學生展現其靜謐的樣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逐漸被吸引,精神都集中到了課堂上,不少學生略顯疑惑: “難道課文中描寫的錢塘江竟然是這個模樣嗎?”在看到大家困惑的眼神之后,教師再把握時機,向學生播放第二個視頻———真正的錢塘江漲潮時的壯麗景象。不少學生被這突如其來的反轉所折服,眼前立刻出現了暴怒的錢塘江,學生仿佛置身真實場景,感到震撼。在經過這一靜一動的對比之后,學生們不禁感嘆“大自然真的是鬼斧神工,讓我們見識到了它的厲害。”最后教師再讓學生通過語言進行交流,和大家分享彼此眼中真正的錢塘江到底是靜謐還是氣勢雄渾。
(二)創設情境,提升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 教師在語文教育教學中要注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方式將枯燥的知識內容以更加形象簡單的方式傳達教學內容,以此更好的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的相關知識內容時,這是一篇屬于講讀類型的課文知識內容,在教材內容當中主要是描寫了有關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抓住重點環節的同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展現出桂林山水的經典美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從而能夠對其中的美景產生向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有效運用信息技術,提升朗讀能力
學生的朗讀能力一直是教師和學生較為忽略的板塊,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語文教學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教師除了語文課本基礎知識的講解之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科綜合素質。以口語交際《說新聞》的學習為例,想要通過這一課時的學習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和朗讀能力,學生就必須了解什么是新聞,說新聞的注意事項是什么,如何用優美的語調朗讀出新聞。對此,教師可以在一開始進行幻燈片的展示,引導學生明確什么是新聞,新聞的要素又有哪些。在了解了基本理論和常識之后,教師再為學生播放一則新聞聯播的選段,讓學生觀看完之后一起總結說新聞所要注意的事項,而這些事項也將是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需要格外留意的事項。最后教師可以在網上挑選一些簡要朗讀教材,讓學生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朗讀的訓練,朗讀需要注意的事項和技巧又有哪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練習,最后學生就能夠獨立呈現出一則質量較高的新聞。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學生系統地學習了怎樣說新聞,怎樣進行朗讀,在實際情景演繹的過程中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提升了其朗讀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進軍教育領域既是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產物,又是現代信息化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這無疑有利于教學質量的顯著提高。本文對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有效應用的策略進行了深入探討,希冀對廣大教育同仁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李翠. 小學語文微課設計開發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
[2]柳俐.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D].四川師范大學,2014.
[3]高亞男.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研究[D].魯東大學,2012.
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社溪鎮藍田中心小學 3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