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禮
引言
大學生就業能力是指大學生以所掌握的專業技能為基礎,通過學習和實踐,鍛煉出能夠熟練地將自身專業技能有效運用到工作當中,且可以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各項技能的能力集合體。這種就業能力是一種綜合性能力,它不僅包括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心理素質,還包括創新能力、應聘能力、實踐能力等。大學生各種就業能力的提升,有利于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消除憑興趣找工作、視跳槽為時髦、視自主為自由的想法; 有利于提高畢業生的求職技巧,包括提高簡歷制作能力,注重求職禮儀,提高面試技巧; 有利于提高畢業生職業適應能力,如善于團隊合作和人際協調,懂得溝通技巧和搜集有用信息。這些能力的提高無疑為畢業生找到工作增加砝碼,成為促進就業的內在動力。
一、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現狀
1. 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現狀
當今很多大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的教學效果不滿意,多數課堂還停留在灌輸式教學模式上。很多學生反映,就業指導課教學方法死板,將傳統的教學方式應用到這種實用性很強的課程中,導致學生和教師之間缺少互動,不能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同時由于任課教師以輔導員為主,沒有就業專職教師,導致教師實踐經驗缺乏,所教授的內容與現實脫離,使教學實效性大打折扣。缺乏全程化、個性化的指導,使就業指導課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起不到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
2. 就業培訓機構教學模式的借鑒
在構建主義學習方式指導下,就業培訓機構的教學組織形式更加靈活?!耙越處煘橹行摹焙汀耙詫W生為主體”的雙主體教學模式體現得更加突出。在教學中重視實踐訓練,如團隊項目管理、模擬面試等。培訓師可以根據學習者的自身情況,如興趣愛好、專業背景等,確定符合個人實際情況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做到因材施教、量體裁衣。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學模式更能提高學習興趣,提升授課效果。
3. 國外大學生就業指導經驗的借鑒
美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不僅局限于課堂授課,還包括網絡課程、企業家講座、討論會等形式。在加拿大、德國的高校,從事就業指導的教師一般都是復合型人才,不僅有心理學、哲學等學科背景,而且部分教師還有企業的從業經驗,避免了就業指導的紙上談兵。這些經驗都值得我們借鑒。
二、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改革探索
1.改變就業指導課課程設置,利用實踐課增加授課效果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政策、求職技巧、就業信息等方面的指導,幫助畢業生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特點選擇職業崗位,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在課程設置中應根據教學內容安排一定學時的實踐課,通過靈活多變的實踐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教學實效性。
2.對授課教師進行重組,提高每個教學模塊的授課效果當前各高校就業指導教師主要由就業指導處教師、學工系統教師、社科部教師及行政人員等兼職教師構成,由于工作性質和所學專業的限制,他們對就業相關知識不甚了解,所以很多學生反映教學內容與實際脫節。而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內容涉及法律、政策、求職技巧、心理、禮儀等多個方面的內容,要想講好此門課程,需同時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某些教學模塊對某一方面的知識要求很高,如講授大學生就業法律相關內容時,就要求教師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熟練掌握,而一般法學專業的教師對這一模塊很感興趣,且能講得透徹明白。因此,應按教師所學專業及個人知識特長將教師進行分組,并與所教模塊所需要的知識內容進行匹配,發揮教師的專業優勢,達到提升每個教學模塊的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改變就業指導課教學模式,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
1. 模擬體驗式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或模擬場景和機會,呈現或還原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知識、發展能力.體驗式教學的師生關系不再簡單的是“你教我學”,而是在教學場景中相互交流和理解,學生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和領悟教學內容。具體來講可以進行以下應用: 一是組織體現就業法律知識的“話劇表演”.二是進行“模擬面試”,邀請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校外指導師主持招聘,使學生在實際面試體驗中總結面試經驗并真正掌握面試技巧。
2. 小組討論式教學模式小組討論式教學模式是參與式教學方法的一種,這種教學模式中的課堂氣氛活躍和諧,非常適合就業指導課的教學。如開展以“大學生畢業即創業還是先積累工作經驗再創業”為主題的辯論賽,使學生在自發搜集辯論材料時就已經進入學習狀態,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還可以通過案例討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針對某一典型事例積極討論,以討論的表現積極與否計入學生總成績。
3. 競賽式教學模式競賽式教學模式是指將學習內容編入競賽題目,通過知識競賽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式極具趣味性和科學性,符合寓教于樂的原則。大學生正處于青年時期,表現欲強,因此可以通過激發大學生自我榮譽感的方式進行知識滲透,競賽式教學方式正可以使他們的表現欲得以發揮。通過競賽將大學生獲勝的動力轉化成學習動力是此種教學模式的目的所在。
4.“一對一輔導”式教學模式每個人的個性、素質和能力各不相同,教育工作者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學內容。“一對一輔導”教學,首先是指根據學生的現有知識結構、家庭背景、個人意愿、綜合能力、表現的問題等多個方面對學生作一個綜合評定。根據綜合評定結果,再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這種教學方法符合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針對個人的突出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更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 “一對一輔導”可以更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因此是值得提倡的教學模式。但是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一般都是大班授課,要實現所有學生的“一對一輔導”不太實際,因此各高校可以開通就業指導熱線和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室,安排任課教師輪流值班,提供直接溝通和交流的就業指導平臺,起到“一對一輔導”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韋天翼. 基于高校就業指導課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J].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1( 7) .
[2]陳永慶. 對就業指導課進行,競賽式教學的嘗試與思考[J]. 教學改革,2008( 6) .
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