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師赫 薛力文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已成為社會經濟的支柱。因此,進一步保障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僅供參考。
關鍵詞:中小企業;發展;問題;對策
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中小企業面臨著更加復雜多變的競爭環境,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人民幣升值、人口紅利逐漸喪失、原材料成本上升,中小企業的負擔越來越重。此外,我國正在實施“抓大放小”、扶優扶強的方針,重點扶持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強的大型資產企業發展。面對這樣的國內外環境,如何在如此復雜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分析當前中小企業工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融資難度大
金融危機的影響并沒有消失。人民幣持續升值,通貨膨脹明顯,原材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使得中小企業經營成本飆升。許多中小企業面臨著資金短缺、融資難的問題。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往往缺乏抵押擔保單位,融資困難。最重要的表現是他們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由于我國金融市場不健全,企業融資渠道單一,主要依靠銀行間接融資。因此,很多中小企業為了尋找資金而轉向民間融資,而民間資本的利息往往遠高于銀行,因此融資成本也較高,這就對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形成了惡性循環。
1.2政府扶持力度不夠
我國中小企業長期處于國家不扶持、不限制、自由發展的狀態,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遠遠不夠。長期以來,中國的經濟金融政策一直偏向大企業。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不完善。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中小企業稅收優惠和技術補貼的相關規定不完善。另外,他們受到地方政府的嚴格監管,在很多領導的領導下,所以中小企業的發展是非常受限的,沒有實際的經營自由。
1.3核心競爭力低,組織結構不合理
我國中小企業大多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依靠勞動力成本優勢。他們的技術和設備往往相對落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他們不能形成太多的優勢。而且產品是初級產品,附加值低,利用率低,沒有品牌效應,缺乏核心競爭力。在技術裝備方面,由于升級速度慢、裝備水平落后、產能低、浪費嚴重、生產周期長,許多中小企業處于競爭劣勢。他們只能依靠廉價的產品在市場上生存,而且他們的發展普遍比較緩慢。在組織結構方面,企業對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了解不多,人員綜合素質水平較低,技術人才短缺。
1.4缺乏系統的管理體系,權責界定不夠清晰
中小企業大多管理意識和手段落后,缺乏系統的管理體系。在我國的中小企業中,有很多家族企業和夫妻店,關鍵部門和核心崗位,如生產、經營、財務等核心崗位,都是老板的親戚。因此,監督和制衡因素過于薄弱,容易導致“家長式”作風。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做出合理的決定。企業內部的企業內部權責的界定是企業正常運轉的前提。明晰有效的所有權、經營權與監督權能夠增進資源配置效益,激發產權主體的積極性。然而在我國,這種權責界定不夠清晰的現象在中小企業中是普遍存在的。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在發展早期都認為企業財產是私人財產,不同于國有和集體經濟,不存在所有權、經營權、監督權的問題,但是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眾多中小企業在企業內部管理上出現了諸多問題。
2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2.1健全法規,立法保護中小企業
政府應積極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通過立法保護中小企業,通過法律確定中小企業的地位,保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目前,我國尚未出臺一部完整的中小企業保護法。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比如美國、日本,他們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制定了《中小企業法》。通過這些法律,這些國家確定了中小企業的社會地位、發展方向和保護原則。以保證市場環境的公平競爭,使中小企業在政策的保護下得到更好的發展。
2.2加大政策扶持,營造寬松環境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仍處于膠著狀態。中國有關機構要積極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大財政、稅收、補貼、培訓、交流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寬松的環境不會讓中小企業左顧右盼。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而不是過于擔心。在稅收方面,各級財政有關部門可以對中小企業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或者減免部分稅目,取消不合理收費,實行階梯稅制,鼓勵企業提高效率,并對新辦中小企業免征企業所得稅等,通過一系列稅收政策,可以減輕中小企業的負擔,讓他們輕松起來。在金融領域,要積極彌合中小企業融資缺口,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資渠道。比如,金融機構可以設立服務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設立中小企業信貸部門,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在培訓交流方面,各級政府積極搭建企業交流平臺,開展教育培訓,獎勵引進高新技術人才的企業,舉辦不同形式的經營管理培訓班;建立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獎勵制度等。
2.3完善管理體系,加大創新能力
中小企業要積極尋找自身原因,認清自身優勢和劣勢,整合優勢資源,完善管理體制,加快結構調整,增強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中小企業可以跟學校、科研機構加強交流合作,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學校的科研人才,開展技術合作,加快自身由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技術密集型企業轉變。中小企業要樹立品牌意識,加強品牌建設,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開展產品深加工,走“精細化、特色化、創新化”的發展道路,實現中小企業由數量向質量的轉變,從粗放到精細,從外延到內涵。
結束語
總之,我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們不僅增加了就業崗位和地方稅收,促進了社會穩定,也增強了中國經濟活力。他們還為中國進出口貿易作出了突出貢獻,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何促進我國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發展,應從政府、中小企業自身、社會服務等多個層面共同努力,積極探索解決之道,這是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樊茜平.中小企業工商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9(06):116.
[2]張國斌.當前危機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W]. 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2009.10.16.
[3]陳亞鵬.中小企業工商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9(04):97.
[4]曾世敏.中小企業工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02):93.
1.河北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050061
2.臨沂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 27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