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喜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逐漸發展和綜合實力的逐漸提高,加快推進農村經濟建設,大幅度的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新農村和生態文明建設,本文針對我縣農村的經濟建設和美麗新農村建設等做出了一個實施方案,希望給新農村建設提供一個參考性的建議和幫助。
關鍵詞:美麗鄉村;實用性;建議
建設美麗鄉村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自2015年以來,桃源縣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按照“四美一化”建設標準深入實施省、市、縣三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成功創建了6個省級、9個市級、30個縣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帶動全縣農業農村社會經濟生態全面提升。
1 建設機制逐步完善
堅持高位推動,構建了縣委常委聯鄉鎮、縣級領導聯示范村、縣直單位駐村幫建、社會企業結對援建的工作機制;建立了“財政出一點、項目投一點、社會籌一點”的“三個一”多元投入體制,每年縣財政投入美麗鄉村建設資金達到1000萬元以上,撬動社會資本累計投入突破3億元。健全了“村居申報、鄉鎮初核、縣級考評驗收”的美麗鄉村獎補考核機制。摸索總結出了“楓林花海”依托項目抓建設、圍繞旅游搞開發的建設經驗,并在全縣進行選擇性復制推廣,著力創辦了“烏云界生態園”、“山水夷望”、“十里茶鄉”、“邊貿新寨”、“和諧新村”等美麗鄉村示范片點,形成了串點成片、聯片成線的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格局。
2 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村居水電路訊房等設施和便民服務軟實力明顯提升,農業農村短板弱項逐步補齊。重點打造了糧食、茶葉、果蔬、油料、畜禽五大產業集群,鄉村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農產品附加效益顯著提高。全縣有特色主導產業的村居達到80%以上,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等新業態蓬勃發展,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部消除。
3 農村環境明顯優化
深入開展了幸福屋場、美麗庭院、清潔鄉村“三大”創建活動,農村生活垃圾“村集、鎮轉、縣處理”體系全面建成,重點水域實現禁捕退捕,28個鄉鎮(街道)污水處理廠投產運行,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比例達到60%以上,70%以上村莊達到綠色村莊標準。
4 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堅持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全面推行村務“四議兩公開”制度,優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探索推進了沙坪“花源里”、楓樹“楓林花海”2個“3+X” 農村社會基層管理試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品質持續提高,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夯實,治理能力不斷增強。
盡管我縣美麗鄉村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社會各界反響強烈,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
4.1 規劃引領不強
有規不依、未規先建、規此建彼等現象較為突出,部分地方規劃做得空、大、虛,規劃內容難以落地實施,更缺乏連續性和前瞻性。
4.2 參與氛圍不濃
群眾主體意識不強,參與建設積極性不高,農民主體作用未激發出來,沒有形成全社會共建共享各方協同參與的濃厚氛圍。
4.3 鄉土特色不顯
有的地方對村莊資源、鄉土文化、產業特點等挖掘不夠,照抄照搬、同質同性發展模式較多,具有個性特色、各顯其美的村莊偏少。
4.4 保障投入不足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內涵豐富,軟硬件建設投入較大,產業投資回報期較長,縣級財政保障有限,社會資本持觀望謹慎態度。
對于今后的美麗鄉村應該怎么建?我縣的總體定位是 “明確一條主線、抓實八大重點”:
5 所謂“明確一條主線”
就是結合桃源實際,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融入常德市、對接桃花源”的發展方略,以打造現實版桃花源為目標,以創建“山水桃源、靈秀鄉村”品牌,深化村莊經營能力,力爭“十四五”期末全縣50%行政村,建成生產高質高效、環境宜居宜業、生活富裕富足的幸福美麗鄉村。具體來講,就是建好“一帶四區”,即沅水兩岸風光帶、山區生態休閑區、現代農業觀光區、田園風情展示區、民俗文化傳承區。
沅水兩岸風光帶:以沅水流域周邊鄉鎮為重點,結合桃花源古鎮和縣城區建設,大力開發沅水兩岸山水資源、人文資源,集中發展農旅產業,著力打造一批以桃花源意境為特色的美麗鄉村。
山區生態休閑區:以沙坪“烏云界生態園”、西安“邊貿新寨”為樣板,引領山區鄉鎮利用自然生態資源和人文景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創建森林村莊,逐步打造一批以生態休閑為特色的美麗鄉村。
現代農業觀光區:以S226線、石陬公路沿線鄉鎮為重點,充分發揮臨近常德市城區優勢,著力建設優勢特色產業園,培優培強產業龍頭,穩步擴建產業基地,連片發展精細農業,逐步打造一批以現代農業觀光為特色的美麗鄉村。
田園風情展示區:以G319線、S227線、S306線及桃佘公路沿線鄉鎮為重點,著力營建“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的生產格局,積極培育田園風光,改善自然風貌,逐步打造一批以田園風情為特色的美麗鄉村。
民俗文化傳承區:以熱市、九溪、浯溪河等鄉鎮為重點,突出紅色文化、本土文化的挖掘、整理、保護和開發,傳承和發揚好桃源刺繡、桃源木雕、九溪板龍燈等非遺技藝,逐步打造一批以民俗文化為特色的美麗鄉村。
6 所謂“抓實八大重點”
就是從規劃設計、樣板帶動、產業發展、基礎建設、環境治理、基層改革、投入保障、全民創建等八個方面綜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1)建設美麗鄉村,必須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從浙江安吉、廣東陽山的做法來看,發動群眾、聚集民力是建設成功的主要“法寶”,經驗值得借鑒。堅持黨建引領,讓群眾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唱主角”。通過強化輿論宣傳、建立獎補激勵機制、考察學習外地經驗等辦法,引導村民移風易俗,增強對村莊的歸屬感、榮譽感,激發其參與村莊建設積極性、主動性,自覺自愿建設美麗家園。
(2)建設美麗鄉村,必須強化村莊規劃指引。村莊規劃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環節,直接關系到村莊建設長遠發展。在建設之初要深入實際調研,傾聽群眾意見,挖掘地方特色,精細謀劃布局。根據村莊發展定位,提煉村莊建設主題,做到各有側重、各顯其美,防止千篇一律、千村一面。要科學研判村莊資源稟賦、基礎條件和群眾意愿,高標準、高規格、高起點編制中長遠規劃,村莊建設定位是既要保持原有風貌,又要切合農村生產生活實際,還要突顯個性特色,避免大拆大建、重復建設。
(3)建設美麗鄉村,必須抓好樣板創建示范。按照“示范引領、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思路,采取“縣級領導聯片點、后盾單位幫扶”的模式,突出抓好示范村、示范鎮創建,圍繞農旅休閑、田園風情、民俗文化、觀光體驗主題,促進一產接二連三融合發展,著力打造一批可推可復制示范典型。
(4)建設美麗鄉村,必須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以培育千億特色產業為目標,著力發展 “一村一品、一片一業”的特色優勢產業,實施強鏈補鏈行動。按照生產標準化、管理企業化、品牌區域化的思路,鞏固提升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爭創一批名優品牌。要堅持“特色化、生態化、休閑化”的理念,鼓勵發展布局合理、品種優良、規模適度、生態環保的現代農業,大力創建綠色、有機、地標產品品牌,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效益。
(5)建設美麗鄉村,必須提升人居環境質量。要搶抓國家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五年提質政策機遇,扎實抓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無害化廁所改造、污水處理設施3大建設,切實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大力推廣綠色生態種養模式,實施化肥、農藥雙減量行動及農膜、農業廢棄包裝回收處置。切實加強水源保護,推進農村安全飲水提升工程建設;嚴格工礦企業環境準入,防止污染向農村轉移。
(6)建設美麗鄉村,必須推進基礎配套建設。要聚焦群眾急愁難盼的民生事項,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電網改造、清潔能源、農村道路以及文廣體衛等公益設施建設,全面夯實農村發展基礎,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積極推進 “一部兩中心三室一場一園” 建設,不斷完善信息化服務平臺,推動數字農村建設,不斷提升農業農村智慧智能水平,增強村莊綜合生產效益。
(7)建設美麗鄉村,必須深化基層社會治理。以“五化”黨組織建設為抓手,健全村民自治機制體制。鞏固提升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積極推行“3+X”農村社會基層管理模式,盤活村莊資產資源,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高村莊經營效益。持續深化移風易俗行動,常態化形成“掃黑打非”震懾。加大高素質職業農民培育,支持鼓勵返鄉農民創新創業。切實執行惠農補貼備案制,加強農民負擔監管,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保護群眾合法權益。
(8)建設美麗鄉村,必須加大要素保障力度。突出破解好美麗鄉村建設“人、地、錢”的瓶頸問題。要建立健全以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美麗鄉村建設投入機制。要推動土地創新經營,用好用活土地增減掛鉤指標,探索城鄉建設用地調劑機制。要優化實化群眾利益聯結機制,讓群眾享受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真正成為建設者、受益者。
參考文獻
[1] 喻旭,王略.淺談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J].城市地理,2015(3X):90.
[2] 蘇連菊,黃芳.淺談美麗鄉村建設之清潔鄉村項目[J].綠色環保建材,2020,163(9):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