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晨
摘要:2017年4月我國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繼深圳與上海浦東新區之后我國設立的又一個國家級新區,為了實現河北雄安新區持續健康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區建設必須要認真落實生態優先的綠色化發展,創建生態宜居新區,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但目前雄安新區生態文明建設過程當中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下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與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對策,以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生態文明;問題;對策;雄安新區
雄安新區的建設和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對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雄安新區建設旨在打造世界先進水平的綠色宜居城市,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雄安樣板,推動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而只有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有效修復生態,才能為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雄安新區在建設發展過程中,應當認真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開展植樹造林與綠化工作,在此基礎上加強城市建設,并在城市建設過程當中融入生態濕地,逐步提高新區森林覆蓋率。自設立雄安新區以來,當地始終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優先對城市森林加強建設,將千年秀林工程作為同新區共同成長的核心工程來抓,新區自2017年11月13日千年秀林工程栽下首棵樹至今,目前完成植樹造林共計2.73萬hm2以上,植樹株數達到兩千多萬株,并高起點,嚴要求,加強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與千年秀林建設,目前已經初步顯現“一淀”“三帶”“九片”“多廊”生態空間格局,千年秀林作為新區建設的核心,以近自然森林為主,同時也是智慧森林,通過智慧平臺對樹木栽植、管護以及修剪等全過程進行監控,科學病蟲害防治,大幅提高了樹木成活率。目前一個樹綠、水清、天藍的美麗雄安快步向我們走來!然而目前雄安新區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依然有一些問題存在,下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對策建議,以供參考。
1 存在的問題
雄安新區地處河北省保定市,其規劃范圍涉及安新、容城、雄縣以及周邊相關區域的,雄安新區的建設和發展不僅承擔著疏散北京首都功能作用,同時對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生態布局的全面優化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區坐落于京津地的中心腹地,交通區位優勢非常重要。特別是核心水系白洋淀有著十分優越的自然環境,在疏散北京首都功能,緩解首都人口大量聚集,推進三地經濟產業協同發展方面意義重大。然而雄安新區所處位置總體地勢相對較低,洪澇災害頻繁發生,對于新區建設環境造成巨大影響,而且造成的經濟損失也相當嚴重。另外,近些年來,新區氣候干旱趨勢日漸加劇,地表徑流量逐年減少,無論是大氣、水環境還是水資源方面都較為敏感,缺乏理想的生態環境基礎。再加上近些年來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的壓力日漸加大。而且新區當中的土地主要為農田,種植的植被和景觀都較為單一,生活污染和農業污染問題還十分突出。白洋淀分布于新區南部其防洪調蓄作用十分突出,因此有華北之腎的美譽,隨著當地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數量不斷增長再加上氣候因素,打破了白洋淀穩定的生態格局,致使白洋淀面積不斷降低,缺水問題日益嚴峻,對當地生態安全也構成巨大威脅,出現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伴隨雄安新區的快速建設和發展,今后人口數量增長速度會進一步擴大,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各種人類活動對于新區環境,造成的壓力會越來越大,使得新區和周邊生態環境面臨巨大挑戰。怎樣在加強新區建設同時,將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問題有效解決好,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2 推進雄安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研究
2.1 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
雄安新區的建設可謂是在白紙上創作,沒有相關經驗可以借鑒,而新區的建設和發展必須要以生態環境為前提,最初設立新區之時就必須要將生態優先原則落到實處,推動綠色化發展,根據習近平同志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思想,對山水林田湖草加強統籌設計,保護與修復,優先建設生態基礎設施,提高環境整治水平,推進千年秀林與白洋淀治理工程同步實施。更要對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重要指示于論述進行深入學習,立足長遠,高站位,并因地制宜的加強巡安新區生態建設,為雄安新區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秉承遵循自然、平平原建城的理念
對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以及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等理念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強化系統修復、科學治理,并加強整體保護,將雄安新區的建設規劃工作充分做好,按照自然發展規律,將生態空間建設作為基礎,大力提高生態建設水平,避免出現輕保護、重修復、人為過度干預情況出現,對市政設施建設籌推進。建設雄安新區過程當中還應當遵循點線面相結合,融合全要素,成片區謀劃,將雄安新區設置成三大工程片區如南部的如定河流域修復工程、白洋淀內源污染治理工程,還有北部的森林生態系統工程。基于片區為單位,對設計項目統籌謀劃,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白洋淀整體水質,同時認真落實因地制宜原則,突出重點,通過系統整體層面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生態共同體建設和發展,強化綜合治理與系統修復,打造彼此聯系緊密的城市網絡體系。城市核心地帶與當地的地形地貌充分結合,并考慮歷史人文與氣象水文等各個方面,根據“北城、中苑、南淀” 科學設置空間布局,并與不同區域功能定位充分結合,認真研究分析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采取切實有效的保護修復措施。如當前北部地區亟待提升,而且還面臨著破碎化程度較高的區域森林問題,擴大造林綠化,增加生態綠色空間是重中之重。南部淀區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控污、減污,提高水質水平,修復生態環境,達到豐水、凈水、活水的良好效果,創建更加優質的生態空間。
2.3 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應當做到因地制宜、科學合理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不但要對白洋淀具有的生態優勢科學利用,更應當下大力氣加強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將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充分做好,整體層面有效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并對相應的任務、目標、措施等認真規范,將白洋淀華北之腎的功能快速恢復起來。針對當地實際構建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委員會,對當地環境狀況加強監測,并對各項環境行為進行監管督查,對自然資源資產及其用途構建更為完善的管制制度,有效監測預警資源環境承載力以及生態補償機制,以免工程出現管理不到位,野蠻施工等不良情況,與有關單位相配合,強化環境保護做好生態建設規劃工作,并對相應的制度和工作機制逐步完善,達到歸屬清晰,明確產權,并監管有效的科學生態修復與治理,不可將其他地區的治理標準套用到本地。同時進一步保護和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生態工程,為新區持續穩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水、氣、土是引發環境污染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區建設與發展過程當中,必須要將綠色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首要工作內容,同時應用清潔化能源,包括智能綠色的供電系統以及生態海綿城市,加強綠色儲能設施建設,減少電能消耗。而且環衛系統應當做到循環利用,推進油改氣煤改氣,普及推廣新能源公交車與汽車,倡導軌道交通,控制與減少大氣污染,加強整治污染較重的企業,或轉型升級或關停取締。設計綠色建筑,推廣應用綠色建材,加強節能住宅改造。另外,還應當加強水生態文明系統建設,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有效保護和修復水之源生態空間,雄安新區有著十分突出的水問題,特別是白洋淀的水資源、水生態以及水環境問題還十分突出,在華北平原上白洋淀是面積最大的濕地淡水生態系統,而且也是構成新區綠色生態空間的重要組成,但是長時間以來,由于開發利用的不合理性,導致內淤積情況十分嚴重,水資源不足,水位出現明顯下降,嚴重破壞當地水生態系統,水體出現富營養化,嚴重削弱了水生態系統具有的濕地功能,所以雄安新區在建設發展過程當中,必須要將有效處理好,加強水生態修復與保護,不僅要加強外源方面的治理,更應當提高內源治理水平,構建系統而又完善的制度措施,治理恢復水生態資源基礎上,科學配置水資源,滿足人們生產生活需要。
2.4 培育創新生態,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新高地
針對雄安新區城市建設和發展,應當加強研究低碳發展標準體系,構建監測當地環境承載力的長效預警機制,并對土地、水資源、能源相關制度,積極探尋開發利用土壤環境新的發展模式,構建政府財政投入為主,并鼓勵社會籌措資金參與,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投資籌措機制,對市場化資金有效拓展,科學整合各級財政資金,并對市場化機制進一步創新與完善,針對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設立百億級資金。另外,還應當對生命共同體單元管制機制。不斷創新和完善,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評估體系,對不同單元管理目標治理目標充分明確,加強系統管控,大力提高其生態環境效益。具體實施過程當中還應當具備歷史耐心,不可以在工作當中給予求成,穩步推進,穩扎穩打,對生態保護與修復統籌考慮,并重視發展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將鄉村振興工作充分落到實處,大力修復與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加強研究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模式,做到科學謀劃、系統推進,為雄安新區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更在全國生態建設與發展過程當中打造樣板與示范,供其他地區進行參考。
3 結語
相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雄安新區定會像其名字一樣,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發揮重要力量,實現我國經濟的再次雄起,探尋富有中國特色,現代化的綠色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發展新道路。
參考文獻
[1] 梁世雷,李嵐.雄安新區生態安全問題及應對策略[J].河北學刊,2017,213(4):148-152.
[2] 葉振宇.雄安新區開發建設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88(3):12-17.
[3] 陳天,臧鑫宇,李陽力.基于生態安全理念的雄安新區城市空間發展與規劃策略探討[J].城市建筑,2017,248(15):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