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郯城縣楊集鎮黨委 李井水
“俺種植的‘夏黑’‘巨峰’‘高麥’葡萄已經成熟了,品種優良,甜度高,口感好,很受群眾歡迎,價格也不孬,現在市場價每斤達5元多錢,今年估計一個棚能賣到2萬多元錢”。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楊集鎮梁家灣生態葡萄園里,層層藤蔓下,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紫紅、黑紅葡萄掛滿枝頭,惹人垂涎。果農劉學全邊采摘著狀如瑪瑙的葡萄,滿臉喜悅的說,“你看‘這一嘟嚕’(葡萄)足有2斤多沉,真討人喜歡”。
近年來,郯城縣楊集鎮梁家灣村通過學習借鑒“山東瓜果之鄉”壽光大棚生態葡萄栽培技術,打破一(季)麥一(季)稻傳統種植模式,通過土地流轉,集中連片興建了200余畝優質生態葡萄園,引進了“維多利亞”“無核王子”“夏黑”、“香珍珠”“青提”“高麥”等優良葡萄品種,走出一條依靠大棚葡萄增收致富之路。
梁家灣村是郯城縣傳統的農業種植村,多年來以小麥、水稻等種植為主。為改變這種狀況,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15年村兩委組織村民代表到“蔬菜之鄉”壽光學習大棚葡萄種植技術,引進生態葡萄種植項目,先后流轉耕地200余畝,在相關部門的扶持下,先期統一規劃建設了60個標準溫室大棚。鎮黨委、政府及村兩委從調動廣大村民的積極性入手,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黨支部+協會+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成立葡萄種植協會,制定完善相關《章程》及規定,積極爭取相關扶持政策,為種植戶提供一個良好的生產經營服務平臺,實現產業化發展,標準化管理。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葡萄種植協會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散發技術資料、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到田間現場指導等形式,提高農戶的科學種植、管理水平。同時,堅持無公害、綠色、生態發展理念,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農資配送,并按品級、品種包裝,嚴把質量關,創品牌,使生態園葡萄實現優質優價。
村民劉學全敢為人先,利用在山東壽光學到的大棚葡萄種植管理技術,先后發展了8個葡萄大棚,如今一年下來僅大棚葡萄一項,年收入10萬余元,成為遠近聞名的“葡萄種植示范戶”。“一棚葡萄可產優質葡萄4000多斤,有的大棚葡萄產量甚至達到5000斤,收入能達到2萬到3萬元,種植大棚葡萄穩產增產增收,確實是村民增收致富的好門路。”據該村負責人梁成樂介紹,下一步,村里將學習借鑒大棚葡萄種植的先進經驗,再流轉土地200畝,擴大標準化大棚葡萄種植規模,推廣優質、高效、綠色無公害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并配套完善休閑觀光設施,以旅游業帶動現代農業的發展,著力打造生態農業觀光帶,形成品牌效應,輻射帶動周邊村莊農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