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東莞市商業學校,廣東 東莞 523000)
古語有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教師不僅是辛勤傳授學生知識的導師,是各種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者,是教會學生對待事情以及事物的處理方式以及人生經驗的傳播者,還是學生心靈健康的守護者、愛護者。隨著當今時代各個領域的飛速發展,使得現在學生的價值觀念、思想、人際交往等多方面都有了不少的變化,家長、老師、社會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但即使這樣,學生的心理健康往往還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項,同時也是中小學生最為重要的一項。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在家中被父母捧在手心上,細心呵護長大的,他們在家人的溺愛中成長,在生活物質上都有求必應。以自我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差,會導致不如自己的意就會發脾氣、無理取鬧,久而久之養成驕縱的性格。另外,許多家長都會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有過分要求,不斷地計較,有些家長還總愛拿別的孩子考試分數來作比較,會拿分數來定義孩子的一切,從而忽視了孩子們真正的心理需求,孩子如果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下,會導致孩子的自卑心理日趨嚴重。而在平常的學習中老師也會偶爾給學生施加一些壓力,這些情況都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消極的影響,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再加上網絡上的開放性,一些消極性的傳播,也間接導致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從當前的教育教學形勢來看,大多數中職學校已經意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開始結合中職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開展教育教學方案的制訂,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也發現學生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問題。”作為班主任,應該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給予他們適當的引導。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里要求教師要做到關愛學生。班主任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更多的是需要善待和關愛學生。愛可以感化一切,只要班主任真心愛護學生,學生也能真切的感受,在教育路上也會更加順利。其實,學生的思想情緒是非常敏感的,他們能夠從他人對待自己的態度和眼神中來判斷對方是否真心喜愛和關心自己。同時,他們也非常地渴望能夠得到他人的關心和喜愛。如果只是表面化問詢,沒有給予學生實際上的幫助和引導,不能所學生所想,幫學生所需,在學生心里是不會真正信任你的,學生也不會真正與你親近。真正的關心和愛護,不僅僅是學習上的用心教導,生活上的愛心幫助,更應該是心理健康上的傾聽與引導,學生品德學習上的榜樣。
班主任還要做到尊重和信任學生。有人說:“教師可以不用給予學生愛,但一定要給予尊重。”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就是一種愛,真正的愛里面不能沒有尊重,要想做到尊重他人首先需要的就是愛心。如果一個無視學生尊嚴的老師,我們難以想象到他會是一個怎樣的老師。一個懂得尊重、保護學生自尊心的班主任,他一定是一個會愛學生懂得尊重學生的老師。尊重是平等的,相互的,不要覺得老師是高于學生的,要想教育、引導好學生,必須先自己做到尊重他人、尊重學生。學生得到老師的尊重,必然會更加尊重老師。名人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于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相反,如果不懂得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那么這必然會阻礙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甚至影響他們以后的成長道路,對教育和引導來講必然會收到阻礙。所以,尊重和信任學生,就是作為班主任給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引導的關鍵。
“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德育水平,是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于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需求。”作為一名合格的中職班主任,我們除了做到關心和愛護,尊重與信任,還應當理解和寬容學生。什么是寬容?有人說:“寬容就是原諒你所做錯的小事;寬容就是不會拿著你的錯誤拎著不放……”寬容是一種平等,讓學生覺得你不是高人一等的老師,而是可以暢所欲言的朋友;寬容就是理解。有了理解,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會變得很美好;有了理解,你就會在學生們調皮搗蛋的時候想:“學生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呢”。善于理解和寬容的教師會一絲不茍,去在乎學生的感受,慢慢地去引導學生、教育學生。寬容和理解也是一種對學生的認同和支持,但是教育和引導也是相輔相成的。這樣,學生就不會因為自己的過錯而心驚膽戰的等著被批評,即使被批評了,也能感受到班主任深厚的愛,感受到班主任對她的教育出發點都是為她好的。學生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心理健康和快樂成長更為重要,我們應當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寬心和包容,在教育學生的路上慢慢修行。
十幾歲正值青春的大好年華,然而青春期的孩子們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由發展走向成熟的階段,他們開始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感,心思變得敏感細膩,情緒易波動,行為舉止易沖動等問題,為了避免這個階段的孩子出現心理上的一些困惑,因此,對學生心理問題及時地干預是十分有必要的。
“班主任的職責是管理好班級、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讓全班學生健康成長,為班上的每一位學生量身打造一套健康成長計劃。”班上有個學生小麗(化名),她學習成績優異,每次考試都是班級前五,但性格內向,不敢在眾人面前表現自我,總是否認自己,沒自信,有次班上輪流上臺發表感想,她全程低著頭,聲音很小,說了幾句就匆匆地跑下講臺,課后聽班上其他同學反映,小麗因為覺得自己上臺的時候表現得不夠好而哭了,小麗還說自己每次都不能克服不自信這個困難。除此以外她還內心敏感,注重細節,常常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或是一個小舉動就多想而影響情緒,心情不好時不搭理任何人。作為班主任覺得該學生自卑感強烈,壓抑,有社交恐懼癥。
要根據學生的各方面發展去評定,既要肯定學生的優點,又要幫助她克服自己的缺點與困難,青春期的學生心智正走向成熟,可塑性較強,只要對她們進行細致地觀察了解并具體地分析,根據她們的優點與優勢作為心理問題干預的突破口,實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從小麗的總體情況上看,性格內向在某種程度來講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氛圍,成長環境,從小接受的教育等因素造成的,短時間內很難改變,她的不自信,總是否認自己是部分青少年身上普遍存在的現象,而不是個例。不自信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心理上的,簡單來說就是自卑感,另一個是生理上的,例如因為過矮過胖引起周圍人的嘲笑,久而久之產生的不自信,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他人。其實適當的自卑感是一個好事,只有適當自卑感才會讓人產生動力,去不斷的完善自己,追上別人的步伐。但如果自卑感過度,就會讓人產生焦慮,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他人,干什么事都沒有興趣。但小麗的這種自卑感是過度了,作為她的老師,我要幫助她重拾自信,減輕自卑感,首先筆者會讓小麗全面地、辯證地看待自己,正確地認識、評價自己,不僅要如實地看到自己的短處,也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長處,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處而看不到自己的過人之處,筆者通過向班上的同學了解到,小麗鋼琴彈得很好,但是平時不敢在班上在同學們面前彈,多多表揚肯定小麗鋼琴彈得很好,鼓勵她為全班演奏一次,通過同學們對她的肯定,讓她肯定自己,重拾信心。第二體驗成功,經常回憶因自己努力而成功了的事,或想象將要取得的成功,以此激發自信心。小麗平時很用功學習,所以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筆者就會對她說這是她值得驕傲的事,每當自己覺得沒信心的時候回憶一下,就會瞬間覺得自信滿滿了。
第三運用積極的自我暗示,當遇到某些情況感到信心不足時,不妨運用語言暗示:“別人行,我也能行。”“別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從而增強自己改變現狀的信心。有一次學校舉辦技能節,小麗很想參加聲樂技能大賽,但是又有點躊躇不前,怕自己的比賽成績不好惹同學笑話她。筆者知道之后,把她叫到跟前,先鼓勵她參加,用自己成功的經驗告訴小麗,勇敢大膽地去嘗試,勇敢邁出第一步。另外,在比賽之前給與她聲樂技術技巧上的指導,比賽當天上臺之前讓她調整心態,深呼吸在內心里告訴自己“我可以,我一定行”的心理建設,果然,小麗上臺演唱的時候自然、大方地演唱,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小麗其實很聰明,再加上每次上課又很認真,平時的練習也很刻苦,只要適當地給她支持,鼓勵她,加上她的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她能取得好成績一點都不意外。
第四正確地補償自己,為了克服自卑心理,筆者會告訴小麗進行兩方面的補償:一是以勤補拙。小麗因為身材矮小還有點肥胖,對舞蹈這個技能課是最沒有自信的,她一旦做錯動作,就會更加自卑一分,我了解到這些之后,把她叫到辦公室,語重心長地跟她分析,首先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缺陷,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決心和頑強的毅力去克服這些缺陷。筆者告訴她,身材矮小和肥胖不是最大的敵人,化壓力為動力,我們可以多加練習,因為所有的專業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好的成果的,而是要靠我們堅強的毅力日積月累地去練習,來達到勤能補拙,練習了一段時間之后,小麗也看到了自己的進步,就更加刻苦了。二是揚長避短。例如蘇格拉底其貌不揚,于是在思想上痛下功夫,最后在哲學領域大放異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莫要用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來比較,同時,善于運用自己的長處,極可能地利用自己的長處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注意自我調節,“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揚長避短,克服自卑。
學生的心理問題光是靠班主任單方面的開導是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的,還要注重家校合作,筆者將小麗的問題跟她的家長反映,具體地溝通,小麗的自卑感很大原因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因素,跟小麗的家長溝通,多給小麗一些肯定和表揚,少點責備,也盡量少說一些看別人如何如何,再看看你如何如何之類的話,總是那她與別人作比較,別讓她整天處在自己不如別人的陰影里,應該給小麗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肯定她的優點,平時在家里時多與小麗進行親子活動,多溝通,多給與小麗溫暖和愛,理解和包容,不因自己的家庭背景或其他原因而自己瞧不起自己。
自卑感強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尊重,關愛和體貼,作為班主任,有責任鼓動班級同學伸出友誼之手,多與小麗溝通交流,多點關心、關愛小麗,讓小麗感到溫暖與真誠,讓她的心靈得到撫慰,重拾信心。除此以外還會讓她參與班級事務,肯定她的能力,增強她自信心的同時也能幫助她建立開朗的性格。多一些友情的關愛,也能使小麗從失落、自卑的情緒中走出來,同時,也使她的性格得到改變,班級中還得到了一位成績優秀且有著積極影響力的學生,是一件非常值得欣慰的事。
心理問題不是靠一次兩次的開導就可以得到解決,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通過對小麗的開導,明顯看到小麗的變化,深刻意識到作為班主任,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能過于急躁,要善于觀察,對學生循循善誘,為她營造一個溫暖充滿愛的環境,讓學生感受到安全感和愛,主動接近老師和同學,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她們的困惑,為她們解決問題,用集體的力量去感化她,在家長、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逐漸解開心結,敞開心扉,走出心中陰影,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