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昌勝
2014年度中國課改杰出校長,中國教育學會“未來教育家公益項目”培養對象,首批“荊楚教育名家”;北師大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中小學發展辦公室執行主任,“我們工作室”負責人;現兼任神農架林區創新實驗學校質量促進中心主任,湖北宜都創新實驗學校、鄭州市鄭中國際學校、鄭州市創新實驗學校校長。
容人之短與用人之長同樣重要。團隊中,一位后勤主任長期與一位執行校長搭班。但凡他倆到一所新學校,用不了多久,后勤工作便井然有序。時間一長,其他執行校長不樂意了:人才得流動起來,應該讓優秀的人才影響更多的學校,促進其他各校工作的進步。
我們都以為這位校長會不樂意,哪知他卻當場表態:沒問題。同時提醒大家,與這位后勤主任的交流方式需要注意,并開玩笑說:“大家如果用不好,可以還給我。”眾人以為這是“不樂意自己人被抽走”的一種表達方式,并沒有放在心上。
誰知不到一年的時間,這位后勤主任連續換了兩所學校,跟了兩位不同的校長,最后一致得出結論:難以溝通,搞得大家心里憋屈。果不其然,這位后勤主任又回到了原來的校長身邊。
問及緣由,這位執行校長說了這樣一番話:后勤主任的優點是認真仔細、責任心強、愛護下屬、公正無私,但缺點也非常明顯,認死理,不懂變通。舉個例子,一次學校急需一件物品,那物品本身很難買到。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商店可以供貨,結果在討價還價中為了幾十塊錢鬧了不愉快。后勤主任覺得商家乘人之危,旁人勸解也無效。但第二天急需用,怎么辦?結果他硬是深更半夜不休息,通過多方渠道聯系其他商家并上門取貨,凌晨才運回校園。大多數人表示:不能理解這種“折騰”。
這位執行校長慢慢摸清了他的脾氣,一般都先讓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都由這位主任自己做主,按照他自己的方式處理。校長則重點關注結果的達成,中間過程雖會詢問但不會過多干預。合作結果才令人羨慕。
管理大師德魯克曾說:有時候領導者存在的價值,就是容忍下屬的短處,而且幫助其他人容忍他的短處。
個體的短板,團隊可以幫助其彌補。小S老師參加工作的第五年,便被任命為新校區的教導主任。
一年前,某教育局領導深度參訪學校,與小S老師一番對話后感嘆:“這小S老師其貌不揚,工作時間短,但她的思考和做法,哪里是一位年級主任,我覺得她完全可以勝任教學副校長的工作。”
這不僅讓我們想起她的成長經歷:參加工作半年,小S就備受打擊。班級管不住,“一管就死,一放就亂”;課堂教學家長不滿意,學生上課沒聽懂,回家作業不會,成績上不去;處理班級紛爭遭到家長質疑;因為缺乏自信,同事之間的溝通也不多……幾乎新教師可能遇到的問題,小S都遇到了。雖然其間有同事和領導幫助,但收效不大。學期結束,頂不住各方面的壓力,她終于對我們哭訴了出來:“我真的努力了,還是做不好,我不適合當教師……”
小S家住偏遠農村,好不容易經過寒窗苦讀和層層選拔,考進了省城公辦教師。如果離開,家人肯定失望至極,她自己壓力也很大。
針對這種情況,執行校長動員身邊教師做她的思想工作,利用假期,組織教師幫助她全面剖析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家校溝通、團隊相處中存在的問題,一一梳理清楚,制定行動計劃。并在每個方面都讓其自選一位有經驗的教師手把手指導,持續跟蹤,相當于給她量身定做了一個成長規劃。小S刻苦好學,積極實踐,半年下來,她進步非常快。工作第三年,她便承擔起年級主任的工作。做年級主任期間,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感受,小S特別關心那些工作有困難的教師,年級組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特別強。
小S的案例可以從側面說明:個體的短板,在團隊中是可以得到彌補的。
責任編輯/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