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珺

在執教四年級“運動場上”時,我以精彩有效的互動教學構建全新的美術課堂,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發展。
1.引領學生在互動型教學中發現并解決問題
教師提出開放式問題,如“誰能和同學分享一下你在繪畫人物時曾遇到的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學生根據平時的繪畫經驗總結自己存在的困難,這樣,既反映了學生們普遍存在的問題,又引發了學生和教師對這些問題的思考。
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生生互動,讓學生學會循序漸進地發現自己真正遇到的問題,并在課堂中解決。教師和學生平等地溝通,通過適當地引導使學生產生思想碰撞,學生之間因為有了交流而產生共鳴,認識也隨著交流逐漸深入。
2.巧用白板游戲解決教學難點
我以游戲的方式開展本階段的教學,學生利用白板軟件的拖拽功能,用基本形概括出人物跑步時的動態,并舉一反三,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創造性地用基本形拼擺出不同運動人物的不同動態,使生生互動變得更加有效。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給學生適當引導,幫助他們完善自己的創作。在整個環節中,教師應該做一個積極、善意的“旁觀者”,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或輕輕點撥讓學生茅塞頓開,或真誠鼓勵使學生充滿自信。學生邊玩邊解決了最初提出的在繪畫中遇到的困難。教師用游戲的方式輕松地解決了學生不會畫人物動態、人物動態比例不正確的問題。
3.巧設開放性問題,讓學生會說
課堂提問是一項集設疑、激趣、引發思考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在這節課中,我提出了很多開放性問題,給學生創設了更大的探究空間,如“同樣的這幾個基本形,當什么發生了變化,人物的動態就改變了”“鳥的下肢與人的下肢在基本形的擺放位置上有什么不同”,這些循序漸進的提問也使學生更順暢地學習到了“將身體與四肢的位置發生輕微的改變,我們就可以畫出不同的動態”“在繪畫運動中的人物時,要遵循一定的運動規律”等問題。教師以提高表達能力為突破口,有效創設互動交流的空間,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讓學生逐漸具備能說、會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