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
互動課堂模式即“放引悟升”(放引結合、悟升統一)。在小學體育課堂中踐行“放引悟升”,就是在課堂練習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思維,聚焦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主練習。以北京版《體育與健康》二年級全一冊中的“一帶一跳短繩”為例。
啟發誘導,發散思維。教師要啟發學生鉆研問題、發現問題,鼓勵學生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一帶一跳短繩”這節課中,教師講解、示范后,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本課的重點,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模仿練習。學生練習、思考后找出與教師動作的不同,通過對比、分析,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動作的重點,順學而導,從而更好地掌握動作和方法。
提高興趣,激發思維。在體育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尤其針對低年級學生,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思維。在“一帶一跳短繩”這節課中,使用“節奏沙錘”這一教具,用沙錘打節奏是學生在一年級音樂課中學到的內容,將音樂課學過的知識遷移到體育課中,既是對學生思維的培養,也是跨學科融合的體現。學生在聽的同時找節奏,感受同起同落、節奏一致,通過多種感知激活思維,從而解決本節課的重點——“同起同落、節奏一致”,達到掌握動作的目的。
強化表象,啟迪思維。在體育教學利用學生動作表象練習時,學生首先利用位置、速度、順序、方向、力量等因素,在頭腦中形成正確動作的記憶;然后,在練習過程中,將自己所做動作與正確動作進行對比,充分發揮想象力。運用口訣進行教學十分必要,“一帶一跳短繩”教學中,為了強化學生動作表象、啟迪思維,教師結合二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及認知規律,根據動作要領,創編了口訣“持繩雙臂伸向前,我倆距離不宜遠,同起同落是關鍵,合作統一勇爭先”。根據口訣的提示,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大腦會重視“一帶一跳短繩”動作手的位置、速度、力量、方法及同伴配合等,更有利于學生掌握技術動作。
對比分析,擴展思維。在體育教學與練習中,特別是在學習和練習的初期,學生環境難免會出現各種錯誤動作,教師可采用對比分析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與教師示范動作的對比、與小組間動作的對比、與自己之前動作的對比,分析錯誤所在,思考糾正方法,從而促進其對動作的掌握。在“一帶一跳短繩”這節課中,教師請動作掌握較好的學生上前展示,其他學生通過對比自己的動作進行分析,強化正確動作,糾正錯誤動作。
經驗總結,延伸思維。體育學習需要長時間練習和反復積累,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總結尤為重要。“一帶一跳短繩”這個動作需要同伴間的默契配合,換人搖繩或換伙伴練習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對動作進行重新梳理、總結動作方法、重新配合找節奏,通過兩人的討論、嘗試、合作完成。通過梳理學習方法總結經驗,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