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學兵
針灸是中醫治療中比較常用的方法之一,對多種疾病都有非常確切的療效。針灸療法不影響患者使用藥物,聯合應用療效更好,是中西醫聯合治療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針灸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傳統的針刺、三棱針點刺、電針、艾灸等,針對不同疾病采用適當的方法,可以起到更加顯著的臨床作用。提高對針灸相關知識,如治療效果、注意事項、優缺點等的了解,能夠幫助大家在需要的時候配合治療,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1.疏通經絡
針灸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患者舒經活絡,通暢發生淤阻的經絡,促使體內氣血正常運行。患者發生經絡不通、血氣受阻,最明顯的表現是疼痛、麻木、腫脹、淤血等。根據不同癥狀選擇合適的穴位進行針刺,可以緩解患者的淤阻情況。采用三棱針進行點刺,可以排出適量血液,促進血液循環,促使經絡通暢。
2.調和陰陽
人體患病,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是因為陰陽失調,針灸可以將機體陰陽失衡的狀態轉為平衡狀態,促進康復。
3.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指調節提升機體內的正氣,祛除邪氣。疾病的治療過程本質上屬于“正”與“邪”之間的斗爭,針灸則是幫助“正”來驅“邪”,以對抗疾病,加速康復。
針灸是一種中醫治療方法,不是什么病都可以治療的“神針”。因此,患者在進行治療前要明確自身機體狀況是否適合進行針灸治療,不可盲目選擇。
1.孕婦盡量不要進行針灸治療。如果孕婦因病情需要必須進行針灸,一定要注意避免對腹部、腰骶,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宮縮的穴位進行針刺。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都是孕婦禁止針刺的穴位。
2.有凝血功能障礙,或者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治療的患者,最好不要進行針灸。
3.對于一些難以配合的患者,例如嬰幼兒、患有精神疾病和有意識障礙的患者,針灸一般不留針。不可以對嬰兒的囟門、風府、啞門穴等進行針刺。
4.需要進行針刺的位置有感染、傷口、出血、潰瘍或者腫瘤等,最好不要進行針灸。
5.針灸雖然療效顯著,但是起效需要一定時間。急癥患者最好使用綜合性治療方式,避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6.明確自己是否“暈針”。如果在以往驗血、靜脈注射時發生過暈針現象,不適合進行針刺治療。
7.患者針灸前避免勞累,保持心情舒暢,不要過度緊張,不要空腹。一些年邁體弱的患者進行針灸,最好采用臥位,針刺的手法要輕,每次針灸的取穴數量應少。
有些患者在進行針灸后,針刺部位會出現淤青。這可能是進針的時候刺破皮膚表面的毛細血管所致,通常不會影響治療效果。醫生拔針以后對出血位置進行適當按壓,很快就會止血,淤血也會逐漸被吸收。但是要注意,按壓時不要用力揉,否則出血會更加嚴重。
針灸以后多長時間
通常,有創治療后,患者的身體皮膚會形成“破口”,因此不可以洗澡,以避免發生感染。有的患者覺得針灸也屬于有創治療,因此針灸后不可以洗澡。事實上,針灸治療主要是通過對相關穴位進行刺激,促使血液運行通暢,疏通經絡,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不屬于有創治療,不會對患者造成創傷。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些患者針眼愈合的速度比較慢,建議針灸以后6個小時再洗澡,同時要注意控制好水溫,不要用涼水洗澡。以其他方式進行清潔的話,也要避免接觸涼水。針灸以后,患者的穴位處于開放狀態,且經絡也都被打通,使用涼水洗澡非常容易導致寒濕邪氣入侵。洗澡的時候還要注意,盡量淋浴,不要泡澡,也不要搓澡。除此之外,患者針灸后要做好保暖工作,不要吹風,尤其是在夏天進行針灸之后不要進入空調房。
正規針灸治療必須嚴格執行一人一針的做法,一次性針灸針用完后必須丟棄。常規非一次性針灸針使用之后,需要對其進行浸泡,然后再進行高溫高壓消毒,這樣才能保證針灸的安全性,否則非常容易發生傳染性疾病問題。正規的針灸治療場所必須要配備消毒設備。單純依靠浸泡消毒的做法,并不能保證針灸針的安全性。因此,患者必須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切不可找傳說中無相關營業資質的“神醫”針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