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濱基
創傷作為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急性病癥,需要每個人都對其高度重視。由于創傷自身的突發性特征,如不及時采取急救措施,很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通常情況下,創傷事件發生后,急救人員首先應確認傷員的傷情,再進行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等措施,以減少進一步損傷的發生,與時間賽跑挽救生命,將意外造成的傷害降至最低。
1.觀察呼吸和心跳
如果傷者已經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心跳驟停等情況,需要及時采取心肺復蘇措施,來確保其生命不受威脅,然后再進行創傷的止血、固定等救助措施。
2.分辨傷情
如果事故導致多人受傷,需要分清輕重緩急,應當先給傷勢較重的患者進行急救。
3.分辨意識
如果傷者已經出現神志不清的情況,應當將其放置于側位,以免出現氣道梗阻等問題。
4.不隨意挪動
如果周圍環境對傷員的生命安全不造成威脅,則不應輕易挪動傷員,可就地進行止血、包扎、固定。
5.不隨意喂食
在沒有確定傷員具體傷勢的情況下,不能夠為其提供飲料及食物。
1.止血
通常情況下,一個成年人身體的總體血量為4 000毫升左右。如果短時間內失血量達到1 300毫升以上,便會出現休克。一旦身體器官處于缺血狀態,容易引發傷者死亡。因此,有必要及時對傷者進行止血。常用的創傷止血方法有以下幾種:
(1)指壓止血法是針對動脈出血的一種臨時性的止血方法。將手指或者手掌用力按壓在受傷部位的上端,以阻止血液流通,及時止住出血。但這種方法僅可用于身體淺表部位的出血。
(2)加壓包扎止血法是用厚實的輔料(繃帶)將傷口加以覆蓋并進行纏繞,用繃帶向傷口施加一定的壓力,達到止血目的。
(3)止血帶止血法,針對四肢大動脈出血,如果加壓包扎法不奏效,也可以采用止血帶止血法來進行輔助。使用此法要標明止血時間,持續時間不宜超過3小時以上。為防止肢體的缺血壞死,每隔30至60分鐘應放松止血帶2~3分鐘。
除此之外,還有強屈關節止血法、填塞止血法等可以為傷者止血。
2.包扎
包扎是指運用固定夾板及輔料,限制受傷部位活動,以免造成傷情加重。包扎還可以保護傷口不被感染,將受傷的部位置于舒適的位置以減輕疼痛感。包扎時應當注意,動作一定要輕柔,松緊則應適度。如果包扎過緊,會影響血液循環;包扎過松的話,不能夠發揮應有的效果。在進行繃帶包扎時,要注意從傷口的遠處開始,往傷口近處進行包扎,不能夠在傷口處進行縛結。
3.固定
固定能夠對骨折、關節損傷,以及大面積軟組織挫傷等創傷起到良好的作用。通過對創傷位置進行固定,可以最大限度的減輕創傷所造成的痛苦,減少并發癥的產生,方便運送傷員。由于創傷現場的諸多條件限制,一般只能做外部固定。
目前,最為常用的固定手段是小夾板固定。在進行外部固定時需要注意,不能夠對骨折造成的畸形進行調整修復,更不能將骨折的斷口送入傷口內,只需要進行適當的固定即可。應當將關節合并在一起進行固定,夾板靠近皮膚的里側,最好用較為柔軟的墊子墊起,再進行包裹,注意松緊適宜。進行四肢固定時,應當盡可能的將手指或者腳趾暴露出來,以便觀察手指和腳趾的具體情況,如是否出現發紫、腫脹等問題。
4.搬運
(1)如果對傷員的受傷情況不夠明確,盡量不要進行搬運工作,以免傷員再次受傷。
(2)在對傷者進行搬運時,應當尋求附近人的幫助,為傷員提供最好的搬運條件。搬運時應當仔細觀察傷者的呼吸和面部表情,一旦出現不適狀況,需要進行及時救助。
在創傷急救現場,無論面對怎樣的創傷性質,怎樣的外部條件,都需要及時地進行止血、包扎、固定以及搬運這4種急救措施。如果急救措施應用得當,能夠及時、準確、有效地緩解創傷對傷者造成的危害,減少傷者的痛苦,避免病情惡化,從而達到挽救傷者生命,加速傷情康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