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娣
摘 要:教育信息化2.0的出現,開啟了智能教育時代。教育信息化2.0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充分使用,能讓小學語文課堂異彩紛呈。從教育信息化2.0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闡述其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優越性,進而對增進師生交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總結出教育信息化2.0能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應用教育信息化2.0打造出高效課堂。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2.0;高效課堂;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常規的課堂教學體系逐漸被多媒體教學所代替。教育信息化2.0通過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終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它與小學語文之間的整合,更有力地夯實了小學語文學科的基礎,讓學生能夠對語文有更多方面的研究與探索,產生學習的動力,促進課堂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一、教育信息化2.0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高效語文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積極性和探索精神會明顯提升。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一旦有了興趣,學習會變成了一件快樂的事。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學生是主體,教師處于主導地位,這也和新教學改革的觀點相契合。為了能夠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教學質量得到提升,首先就需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投入語文學習中。教育信息化2.0與小學語文學科之間的整合,可以讓教學呈現出多種形式,情景交融、圖文結合、聲情并茂、場景活潑等。由此,學生對材料的感知才能夠更加確切,興趣被完全激發出來,也能夠讓學生在心靈深處對語文產生一種好奇感,始終保持一種向上的、高昂的情緒。特別是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希沃白板5的各種識字游戲小膠囊以及蒙層功能,激發低年級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效改善了低年級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現象,使整堂課都處于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不知不覺在玩游戲的歡笑聲中認識了字,并且學得快、記得牢。
例如,低年段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往往會設計幫青蛙過河的闖關游戲,學生正確認讀一個生字,小青蛙就會順利闖過一關,向前跳一個臺階,生字認讀完了,小青蛙也順利過河了。游戲時利用信息技術班級優化大師隨機抽取名單,被點到的學生興高采烈地游戲,幫助小青蛙跳過一個個臺階,小青蛙闖關成功后,學生自豪極了。每一位學生過關后,系統還會記時,并針對其發音的精準度給出相應的成績,最后快速生成評價。學生玩得不亦樂乎,在玩中學會了生字,拓展了思維,培養了助人為樂的精神。教師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輕松創建高效的智慧課堂,不僅幫助全班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會了大量的生字,夯實了基礎知識,還點燃了學生的智慧。
二、教育信息化2.0增強師生交流,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育信息化2.0在小學語文課堂的運用可以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更為廣泛深入的交流與溝通,也能夠減少師生之間的交流障礙。教師可以通過學校貼吧、教學通、智慧云等對學生及家長實現信息的直接傳遞,學生的感受也會非常明顯。教師使用信息技術與學生溝通,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即使下課時間或者是閑暇時間,學生依然沉浸在信息技術帶給他們的樂趣與震撼中。這樣,師生關系也更為親近,心靈交流得到實現,改變了傳統課堂狀態與師生關系。同時,教師利用個人網絡空間做知識分享、師生互動等,這些都為高效語文課堂的實現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實現課堂和諧的目標[1]。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材中有一個版塊是“口語交際與寫作”。面對這個版塊,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在口語交際時,教師給學生一個話題“陽光”,學生可以到網絡上去查找一切關于“陽光”的話題,這里的陽光包含了自然界中的陽光,也可以是人們心里的陽光,更可以是前進方向的陽光。不同的陽光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因此,師生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就需要明確話題的中心思想,運用信息技術表達出不同的陽光方向[2]。師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增強了交流,加深了師生感情,“親其師,信其道”,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教育信息化2.0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課堂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一)教育信息化2.0增強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
文學鑒賞就像采礦,只有動手才能夠獲得晶瑩剔透的寶石,否則將會一無所獲。小學語文課堂當中,教育信息化2.0就是可以幫助學生采獲晶瑩剔透寶石的一種有效手段。多媒體信息技術集合了聲音、視頻、圖片等,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知作品中的情感,也可以有更多的審美體驗。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現出多種不同的畫面,并且配合著相應的音樂,由此調動學生的感知,讓學生感受生活和生命的氣息。這樣學生才可以真正地品味作品的內涵,品味信息時代下的語文,擁有不同的體會。教師運用多媒體的方式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之中,會使學生有更多的感知,甚至沉醉其中獲得愉悅的心理感受,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自然會得到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去學習語文知識,無論是作文還是口語交際,都將會有新的發現[3]。
例如,教師在教授《月是故鄉明》時,就可以從“月”入手,鑒賞、欣賞和感知,多媒體播放關于“月”的畫面,并且配備一定的音樂,學生在感受月光的同時,對家鄉產生深厚的情感。璀璨的中華文學當中關于“月光”的描述非常多,因此在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就可以對這些有關“月”的句子做收集處理,積累詩詞,學生對月光有更多的理解。由此完成學習任務,欣賞能力獲得提升,對于寫作學習也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這樣也改變了學生對知識和事物的認知方式。
(二)教育信息化2.0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小學生在閱讀理解文本時,常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因文本所描述的事件或故事離學生太久遠而形成理解障礙,整堂課的教學流程進行得不是那么輕松流暢。學生已有知識認知與文本之間有一定的距離,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困惑。如果由教師單槍匹馬解決這一問題,一味講解,往往適得其反。這時,教師可發揮信息化2.0的作用,通過微課或視頻直觀形象地展示歷史事件或歷史故事,情景交融,使學生與歷史人物產生共情,幫助學生排除理解障礙,使學生深刻理解文本,突出教學重點,擊破教學難點,促進知識內化,實現能力提升,提高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