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書
摘要:地理照片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真實的特點,同時背后也蘊藏著大量的地理信息,本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闡述了地理照片在初中地理課堂的應用方面的嘗試。
關鍵詞:地理照片;初中地理課堂;應用嘗試
根據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學生應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探究、合作、實踐和參與的方式來自主發現學習規律,并逐漸掌握地理知識,形成一種有效的學習策略,進而發展成為自主的學習能力。教師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借助地理照片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主動觀察和積極思考,從而達到提高初中地理學習效率的目的,關于地理照片在初中地理課堂的應用嘗試探索,作為課題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和同組老師們通過2年時間的嘗試,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現將成果以具體教學案例的形式總結如下:
一、拓寬視野、滿足好奇心
地理照片最大的特點就是直觀生動,能瞬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可以讓很多學生情不自禁地開啟他的探索之旅,初中地理的很多知識都需要通過觀察圖片綜合分析對比得出結論,如果只出示地圖,學生會覺得地理課堂的學習過于沉悶,缺少樂趣,所以地理照片可以作為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同時這種方式也符合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育的特點,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們學習地理的熱情。
例如:在《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一課中,學生們通過閱讀東北地區的地形圖不難發現東北地區的主要地形類型以平原為主,此時出示東北地區主要的平原照片,例如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可讓學生對遙遠的東北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在講解東北的氣候時,我出示了東北的 “粘豆包”、“雪爬犁”、“吉林霧凇”、“雪鄉”等地理照片,這些照片瞬間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強烈激發了學生們探究東北地區氣候特征的欲望和熱情。在如此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地理知識,不但拓寬了學生的地理視野,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是大大提高了地理課堂的學習效率,達到了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二、利用地理照片,充實教材內容
地理書和地理圖冊是學生們學習初中地理最直接的教學資源,書中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地圖充實,但是鑒于篇幅限制的問題,地理照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小,所以教師有必要在課外選擇更多的地理照片來豐富自己的課堂,這樣不但充實了教材的內容,更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具有學習價值和討論意義的圖片。
例如:在《中國的河流》第一課時中,如何描述內流河和外流河復雜的水文特征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材雖然以文字的形式直接給出了結論,但學生如何正確理解和描述河流流量的大小、水位的高低、汛期和枯水期的長短,還是需要借助教師去尋找更多更直觀的地理照片來對教材進行補充,對于水位的高低,我選擇南寧市區內流經的邕江在冬季和夏季的水位對比照片,含沙量的大小選擇了長江和黃河的對比照片等,通過對教材內容進行的地理照片的補充,學生可以避免閱讀大量的生澀難懂的文字知識,而是把這些知識轉化成簡單的地理照片的對比分析,這樣學生可以立刻分辨出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差異,并且進一步學會如何描述某一條河流水文特征的方法。
三、挖掘地理照片背后蘊藏的地理信息
正所謂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每個學生在讀圖思考之后所得到的信息和結論會不盡相同,也會有對錯之分,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挖掘地理照片背后所蘊藏的關鍵的地理信息。
例如:在《世界的人種》一課中,針對地理課程標準:“說出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這一要求,我將世界主要的三大人種的體質特征制作成拼圖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根據人種的體質特征將地理圖片拼合完整,然后根據不同人種的體質特征引導學生去探究造成人種之間體質特征存在差異的背后的原因,也就是人種的體質特征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通過這個活動學生不但清楚的了解了人種之間體質特征的差別,更深入的探究了人種的體質特征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進一步認識到人種之間不存在優劣的差別,人種都是平等的這一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其實這些都是經過深度挖掘地理照片背后所蘊藏的地理信息的結果。
四、符合地理情境設計的真實性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情境教學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手段之一,它注重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但是如何能讓情境設計更加真實,發揮更好的教學效果, 地理照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臺灣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中,針對地課程標準對本課的要求,我設計了跟隨年輕的旅行達人一起“城市做背景,陪你看臺灣”的主題情境,在上課之前,我播放了由這對旅行達人去世界很多著名城市拍攝到的旅行照片制作出的配樂視頻,這樣可以讓學生迅速被情境吸進,融入情境,再通過下一站去哪里的問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臺灣》。通過出示他們進入臺灣的酒店居住時所拍攝到的臺灣酒店為游客提供的逃生的避難器具的照片,引導學生探究臺灣的板塊位置。通過他們在臺灣旅行時拍攝到的水電站的照片,引導學生去探究臺灣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通過他們返程時購買的臺灣特產照片設計活動“小小推銷員”角色扮演,引導學生之間在情境中互動,探究臺灣被稱為“中國寶島”的原因,最后將他們在臺灣拍攝到的一些精美的地理景觀照片制作成配樂視頻,作為臨別前送給學生的禮物,引導學生去了解臺灣的旅游資源和民族風情,整節課通過旅行達人在臺灣拍攝到的真實的地理照片做為載體,引發學生對地理照片背后所蘊藏的地理信息的主動思考和探究,讓學生跟隨這對旅行達人感受真實的旅行過程,旅程結束了,本節課的內容也接近了尾聲,情境真實自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通過一系列教學案例的實踐證明,使用了豐富的地理照片的教學設計往往比相對理論更多的教學設計效果更好,更直擊人心,所以我會嘗試著將更多更有價值和探討意義的地理照片滲透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斷探討和深入對地理照片在初中地理課堂的研究和應用,幫助學生逐漸建立起善于讀圖和勤于看圖的習慣,使學生在相對輕松愉悅的氛圍下提高學習初中地理的興趣和效率,學會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會帶著地理的眼睛看世界。
參考文獻:
[1]阿依努古力.《地理圖片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中學地理參考》,2009.
[2]王兆安.《初中地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中國科學創新導刊》,2011.(18)
南寧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