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婷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除向學生講述基礎知識外,教師還要利用音樂學科所具備的主要特征,切實凸顯音樂學科的育人作用,挖掘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潛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所具備的無窮魅力。所以,在開展初中音樂教學工作時,教師十分有必要進行節奏訓練。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節奏;訓練方法
引言
音樂被大多數人當作一種娛樂,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很多的用處。在改變教學模式的時候,要加強學生音樂方面的感受和自我領悟,掌握音樂節奏的技巧。在中學音樂課堂中,有很多音樂方面的知識并沒有達到學校的教學標準。學生的節奏訓練是音樂課上的重點,是學生養成良好音樂素養的一個關鍵因素。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節奏訓練的問題所在
從當前情況來看,不少初中生的音樂學習水平相對較差,也不具備較高的自控力與自制力,加上生活閱歷不足,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會受到限制。部分學生對某些具備抽象性、復雜性的事物存在抵觸情緒,某些樂感較差、音樂素質欠缺的學生甚至會忽略對音樂的學習。當前,部分音樂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模式較為滯后,這無疑會加劇這部分學生的抵觸情緒,甚至使其產生逆反心理。除此之外,由于音樂學科并非主科,不少教師、家長會忽略音樂學科。在教師和家長的影響下,部分學生也會將其忽略,難以充分掌握音樂節奏及相關知識。在開展初中音樂節奏訓練教學時,個別教師由于嚴重缺失創新意識及能力,在實際教學中仍然會運用以往的教學手段講述音樂知識,未能結合初中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致使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音樂知識,無法自主學習音樂知識。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節奏訓練的方法
(一)站在學生立場,激發學生主體意識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開展教學工作,改變以往的直接灌輸式教學,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所以,初中音樂教師在進行節奏訓練時應站在學生的立場,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在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搭建表現自己的重要平臺。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節奏訓練的主動性,還能夠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效率,保障節奏訓練的總體成效。例如,在進行《歌唱祖國》這一音樂作品的節奏訓練時,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激發其主體意識。針對本節課內容,教師應先將此音樂作品進行分段,認真梳理每段節奏的技巧及快慢,而后指導學生感受音樂作品中的愛國主義情緒,利用比喻的形式細化表現音樂概念:在演唱哪部分時,要仿若小溪流淌一般;在演唱哪部分時,要仿若海浪那般充斥著能量。之后,教師應帶領學生進行分段訓練,逐一對其中的合唱、高音及低音等部分進行練習,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凸顯自身所長。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喜悅感與滿足感,還能使學生根據音調的改變更深層次地體會節奏的運用規律。
(二)推進多元化的節奏訓練,幫助學生養成音樂節奏感
音樂節奏感的學習非常枯燥乏味的,但又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功的音樂課堂不可能離開節奏。節奏對音樂而言至關重要,節奏是音樂的根,也是魂。單一的音樂節奏訓練,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來更多的是負面影響,因此,多樣化的節奏訓練就顯得非常重要。多樣化的節奏訓練能夠使學生更樂觀主動地學習音樂知識,能對音樂有自己的理解和運用,最終形成自己的節奏感和把控感,同時增強自己對音樂節奏以及音樂內涵的領悟,對于音樂知識的吸收更加透徹。如在課堂上進行打擊樂相關知識的教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節拍器來感受節拍,也可以借助生活中一些小物件,例如桌子、杯子、碗、盆等東西進行敲擊來達到節奏訓練的目的,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訓練。此類教學方式,讓節奏訓練變得容易理解和吸收,開發學生對音樂的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提升綜合素養。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施音樂節奏訓練時,教師還應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學生的生活環境、音樂資質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他們在意志力、自控力及智力水平等方面有明顯的不同,因此對音樂的喜好和認知水平等方面也存在差異。所以,初中音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積極探索這方面存在的規律,進行差異化節奏訓練,使音樂節奏訓練彰顯個性化特征。同時,教師還要主動了解學生對音樂的需求,以積極的引導提升音樂節奏訓練效率。例如,在進行《美麗的村莊》一課的節奏訓練時,針對音樂感知力較弱的學生,教師應強化其對節奏的基礎性訓練,并利用鼓點、打拍子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這部分學生把控好音樂節奏。而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則可適度地提高音樂節奏訓練的難度,進一步提高這部分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及節奏掌控力。教師要把控好學生的節奏訓練狀態,將因材施教作為重要前提,最大限度地縮小學生在學習、掌握節奏上的差距,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獲得明顯的進步。
(四)對音樂節奏訓練創立情景式教學
在初中階段學習音樂這門學科時,教師應利用情景創設的方式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的節奏訓練更加貼合生活,對于節奏訓練的理解更加透徹。節奏訓練和生活密切聯系,也能使學生增強對節奏訓練的興趣。因此,在節奏訓練環節,盡可能將生活因素作為原有素材進行情景創設。并且在進行情景創設時,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技術、多媒體和互聯網,提升整體節奏訓練課程的質量。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實施音樂節奏訓練,以便促進學生欣賞節奏本身所具備的魅力與美感,進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充盈學生的精神世界。對此,初中音樂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并對教學內容和目標進行深入的探索及分析,以采取良好的節奏訓練方式,從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最終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學虎.初中音樂教學中節奏律動訓練方法行動研究[J].學周刊,2021(04):155-156.
[2]方瑩.初中音樂教學中應用聲勢律動教學方法的研究[J].考試周刊,2020(84):151-152.
[3]萬彥軍.初中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應用方法及效果分析[J].考試周刊,2020(48):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