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
摘要:高中生在面臨整本書閱讀時,會下意識選擇逃避,認為學習任務已經很重了,沒有必要再擠占時間進行額外的閱讀,沒有看到整本書閱讀的實踐意義,難以轉變自己的學習態度。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時,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決學生的態度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整本書閱讀的快樂。
關鍵詞: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探究整本書閱讀的策略,是想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在良好氛圍的影響下完成整本書的閱讀,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知識的學習。
一、與生活同行,喚醒閱讀動力
生活,讓萬事萬物都有了活動的空間,承載著希望與活力。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探究整本書閱讀的策略時,要懂得引領學生與生活同行,喚起學生的閱讀動力。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展示生活的精彩,能夠點醒學生,讓學生睜開生活的眼睛,使學生發現生活對閱讀的影響,學會在生活基礎上剖析閱讀。學生在生活的指引下,可以聯系自己的現實,與閱讀進行“對話”,感受作者的寫作情感,找到繼續閱讀的動力,學會在生活中發現閱讀的奧妙。在學生閱讀《昆蟲記》時,筆者將他們分成了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在組內討論,說一說自己遇到過哪些有意思的昆蟲。學生分組后,與小組成員進行了交流。其中一位學生在組內分享了自己在放學途中,遇到了斑衣蠟蟬的經歷,講述了初見斑衣蠟蟬的好奇、仔細觀察中的樂趣以及查閱資料后的成就感。其他成員在該學生的帶動下都找到了討論的方向,紛紛說出了自己與昆蟲之間發生的趣事。帶著討論的熱情,學生對《昆蟲記》產生了閱讀的興趣,想要了解作者法布爾與昆蟲之間有著怎樣有趣的故事,又得出了怎樣的結論。這樣,筆者通過引領學生聯系生活,讓學生有了對整本書閱讀的意識,了解了昆蟲的種類、特征等,體會到了生命的意義。
二、與文本對話,揣摩深層含義
在高中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基礎閱讀的能力,所以教師要引導他們先自主閱讀作品,為后續深入探究打下基礎。在這個階段,學生主要解決“這個句子在說什么”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作品中的重點詞句,在理解文字表面意思的基礎上,嘗試深入探究下去,結合上下文的意思分析其深層次含義,這樣才能更好地體會文章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初步和文本對話,了解了作者的內心想法。在學習《雷雨》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從課文的選段入手,嘗試找到其中的重點詞句展開分析,對話文本,思考一下作者想要表達的是怎樣的情感,然后再展開拓展閱讀,閱讀整本書,并挖掘其它的詞句,思考有什么特殊的意味。例如當周萍打了魯大海之后,魯侍萍驚愕地說:“你是萍”,她原本是感到驚詫,不明白朝思暮想的兒子竟然會如此狠毒,話出口后變成了“憑什么打我的兒子”,這里“萍”和“憑”是諧音,用得十分巧妙,展現了魯侍萍心理情感的急劇變化,她已經不想認兒子了,內心對周萍極度失望,充滿了悲憤之情。高中學生在理解字詞意思方面并沒有什么障礙,但是對于一些寓意深刻、耐人尋味的詞句,他們的理解可能還不夠深刻。此時教師要引導他們對話這些重點詞句,嘗試透過表面深入下去,試著揣摩其深層含義。若有條件教師還要引導他們查閱了解相關的背景資料,進而輔助其理解。
三、關注特殊焦點,理解主要矛盾
在分析閱讀階段,教師主要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中的主要焦點問題,嘗試把握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展開分析。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找出作品中不合常理的地方,然后嘗試標注出人物關系,思考各個人物之間存在哪些矛盾,然后結合文本找出能體現矛盾的詞句,進行深入解讀。這樣也能促使學生對話文本和作者,理解作品的深層次內涵。在學生整理了《雷雨》的故事梗概后,教師引導他們嘗試抓住作品中的主要矛盾,進行深入對話。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將各個人物按照矛盾關系分成若干組,然后分別分析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如周樸園和蘩漪,他們是沒有情感的夫妻,他們之間的矛盾體現為新舊思想和文化之間的矛盾,還有周樸園和魯大海,他們原本是父子,但是魯大海在陰差陽錯之下成了周樸園家的礦工,同時也成了新生工人階級的代表,所以他和周樸園之間的關系就從單純的父子關系變成了工人階級和資本家之間的矛盾,此外還有周樸園和魯侍萍的沖突,周萍和四鳳的沖突,周萍和周沖的沖突等,學生都要一一探究。教師引導學生結合這些矛盾展開分析,抓住那些看似不合常理的對話進行探究,學生發現,如果能將人物關系融入進去,那么就能更清晰地看到人物的立場和思想,也能理解那些矛盾地方。進而促進閱讀能力。
四、拓展延伸實踐,增強閱讀能力
高中語文教師在探究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時,要懂得引領學生與實踐同行,增強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能力。教師要在教學中將整本書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直接在實踐中踐行閱讀的理念,應用閱讀的技巧。這有助于鍛煉學生,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不再畏懼閱讀。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進行整本書閱讀的實踐中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自己積累的閱讀知識應用起來,在實際閱讀中總結新的閱讀經驗,完成閱讀的積累,增強自身的實力。在學習《茶館》時,筆者為學生設置了實踐任務,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愛的一幕,構建思維導圖,將出現的主要人物、主要事跡總結出來,形成清晰的閱讀框架。學生拿到實踐任務后,先整體上對書本進行了分析,知道了《茶館》共三幕,每一幕都帶有時代的特點。其中一位學生挑選了第一幕,用思維導圖記錄了裕泰茶館的各色人物,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了他們的主要事跡,品味到清末社會的眾生相。學生在實踐中逐漸熟悉了書本的主要內容,掌握了整本書閱讀的框架,學會了各個擊破的閱讀技能。將這種能力遷移到《龍須溝》、《四世同堂》的整本書閱讀,這樣,筆者通過組織學生不斷拓展延伸實踐,增強了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蔣龍梅.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
[2]劉瑛琪.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8.
[3]段會蓮.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