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偉
摘要:在生活質量水平日漸提升的當今社會,人們對于社區公共服務事業提供的完善性開始越發的關注,尤其是近年來,人們的鍛煉意識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在這一背景下發展社區體育就顯得至關重要。然而由于我國社區體育的起步相對較晚,在實際的發展中仍而臨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對資中縣城市社區體育開展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發展規劃,為資中縣城市社區體育的良好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社區;體育;現狀;規劃
1.前言
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促使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在這一背景下人們對生活周邊環境的質量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發展城市社區體育不僅能有效實現對社區公共事業建設的完善,同時對推進體育事業的發展也具有良好的作用。近年來,四川省也開始越發重視體育事業發展,并越發重視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事業的發展,但由于經驗的不足在實際的建設發展中仍面臨一定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區內體育事業建設的發展,基于此提出有針對性的發展規劃就顯得至關重要。
2.結果與分析
2.1資中縣城市社區體育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分析
2.1.1社區居民參與到體育活動中的意識薄弱
社區的體育活動需要有廣大民眾的積極參與,社區體育活動的自由度相對較高,這在某種程度也造成了不能對社區的組織和管理工作作出硬性的規定,只能從提升居民的參與意識著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青少年和中青年很少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社區的體育活動中,甚至連平常的日常運動都得不到保障,參與到體育活動的主動性不夠,造成了社區的體育活動很難在該類群里中得到推廣,這點需要引起足夠的關注。
2.1.2社區體育服務面較窄,活動的內容和類型單一
從目前開看,我國社區的體育服務主要包括體育組織和管理、場地設施、體育資訊和指導、體育活動的計劃的制定、體育信息以及情報的相關服務。男性大多選擇的運動項目是球類,女性則多數是舞蹈和健美操;老年人中,男性選擇的多為長途走路,女性仍為舞蹈和健美操,該差異和不同年齡段人群的生理特點是密不可分的。
2.1.3社區體育缺少經費支撐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社區體育活動的經費主要來源于:鍛煉者上交的會費,居委會和街道的撥款以及活動站的經營所得。主要的是來自于鍛煉者上交的會費,撥款所占的比例比較少,而且和社區經濟的發展聯系密切。從總體上來看,社區體育工作開展的經費來源比較少,對于我國社區體育的發展起到了嚴重的限制。
2.1.4社區體育的組織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最近幾年,我國社區體育的組織管理機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也形成了一定的社區體協核心,輔之以基層和群體,晨練和晚練指導站以及企業、事業單位的體協為基礎部分,骨干則集中為社會體育的指導員和主動的骨干分子。但是要和體育發展較快的國家相比,還是存在有一定的距離,參與度較低、社區的體育組織尚未形成完善的機制、政府對于社區體育的宏觀調控的力度不夠,社區體育得不到組織的支持以及社會各界力量的幫助,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極大的限制了體育的進一步發展。
3.結論與對策
3.1結論
第一,組織管理不足。資中縣城市社區居民體育活動點主要是鍛煉者自發組織為主,其它相關部門對活動點組建的幫助相對較少,反映出相關部門對社區體育活動不夠重視;社區體育的宣傳工作雖然在做,但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第二,活動經費及場地設施缺乏。資中縣城市社區體育活動經費來源較少,主要為參與者自籌,各級政府和體育主管部門對社區體育的投入不足。第三,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較慢。公益型和職業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都偏少,年齡、學歷及等級結構不夠合理,不能滿足資中縣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的需要。
3.2對策
完善社區體育的組織管理。針對資中縣相關管理部門對城市社區體育管理不足的問題,著力發展社區體育協會來承擔起社區體育的具體管理工作。體育管理部門可與民政部門共同制定社區內正規民間體育組織的建立條件和程序,并對其發展提供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等,適當放寬社區內體育社團的建立條件,加強對松散群眾體育組織的管理。
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從整體上對資中縣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建設進行合理規劃,注重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業務培訓,著重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和質量,充分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城市社區體育建設中的作用,促進城市社區體育活動的發展。同時,建立有效的考評機制和激勵機制,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業績進行有效地考核和相應的獎勵,確保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用的成分發揮。
加強社區體育宣傳,增強體育健身意識。進一步加強宣傳體育健身的作用及重要性,提高居民體育健身的積極性,培養社區居民的健身意識和習慣。可以借助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運用表演、比賽等各種宣傳形式,積極進行輿論宣傳,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體育意識,逐步樹立終生體育觀念,讓體育真正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參考文獻:
[1]崔麗麗,葉加寶,蘇連勇,天津市社區體育活動點現狀調及發展對策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2 (2): 26-29.
[2]李云鵬,李云龍,社區體育的內涵、特點及其發展的對策[J].體育科學研究,2002 (4): 16-18.
[3]國家體育總局,全國體育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R].2011-03-01.
[4]李相如,劉國永.關于我國兩種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的比較 研究一一兼論構建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體系的設想[J].體育科學,2005. 25(3): 78-80.
成都體育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