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芬
摘要:每一個優秀班級的背后都有一個成功的班主任,而每一個成功班主任的背后,都有他的一套管理藝術?,F在的零零后,他們自我任性、耐挫力差,逆反心強;而另一方面,他們創新能力突出,心智發展超前,知識面廣,如何去“擄掠”這些新生代的心呢?這就要發揮我們班主任獨特的魅力,讓他們親其師,信其道;敬其師,效其行。
關鍵詞:魅力; 管理藝術;親;信;敬;效
一、彰顯人格魅力,樹立班主任威信
魅力不僅是得體的穿著、優雅的談吐、端莊的舉止、更是一個人品德修養、學識水平、個性情緒、理想信念等素質的綜合體現。從與學生認識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在察言觀色,因此我們要善于抓住這一關鍵時期,用自身的魅力和教育智慧,樹立自己的威信。事實證明,教師的人格魅力蘊含著巨大的力量,它的最好體現就是你有時無需講大道理,學生都會樂意接受你的要求,這也是教師威信的體現,而這種威性來自班主任淵博的學識、出眾的能力、高尚的品格和特有的教育智慧。我們一旦在學生中樹立起威信,我們的班級管理工作將游刃有余,勢如破竹。
二 、學高為師,做學生的“偶像”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有些老師的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個個精神抖擻,參與度高;也有一些老師抱怨,學生在他們的課堂上提不起勁,課堂氣氛沉悶,個別學生課上睡覺,更有甚者產生抵觸情緒。為何不同的老師上課卻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呢?因為后者不會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深得學生喜歡的老師,與職稱和學歷都無關,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集專業性、藝術性和趣味性于一身。過去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特別是現在的教師,要有一眼源源不斷的活泉,才能讓學生“止渴”。因此,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與時俱進,善于吸收新知識,將科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用過硬的專業知識來武裝自己,扎實練好自己的“內功”,才能使學生愛上我們,愛上我們的教學。
三、身正為范,做學生的“風向標”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時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所以我們要從小事入手,處處以身作則,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不夸夸其談,不朝令夕改,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在出勤方面,我要求學生每天7:30分前到校,而這個時候,學生總能在教室見到我的身影;又比如在每月一次的大掃除中,我與學生一起鏟地面的口香糖,一起拔掉公區的雜草;平時見到教室地面有垃圾,我會一言不發把垃圾撿起來;在儀表方面,我要求女生不能披頭散發,所以我從來都是扎著馬尾進教室…..所有這些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時間一長,他們就會形成共識,逐漸養成一種好習慣,就能達到不令其行的效果。
四、關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要想學生永遠跟著你的旗幟走,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情感的滲透,如生病回校的一句問候,雨天路上的一句叮嚀,考試后的一次鼓勵等,都能拉近心與心的距離。我們行動上既要接近學生,心理上又要貼近學生,想他們之所想。很多班主任經常找學生談心,但這種談心是等級分明的,說白了就是老師對學生的說教,老師苦口婆心地說了半天,學生卻充耳不聞,這樣的聊天收效甚微。所以我們除了研究學科知識外,還要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征、朋友圈、興趣愛好、家庭情況等,談話時不必直奔主題,而是先關心一下他們的近況,跟他們拉下家常,再慢慢步入正題。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老師應及時給出合理的建議,幫助他們擺脫窘境,當他們認為老師的教育是對的,都是為他們著想的時候,那他們就會自覺地按照老師的要求調節自己的言行。
五、欣賞和鼓勵學生,做學生的“伯樂”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孩子都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他們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對比較低,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以前我會對不爭氣的學生“恨鐵不成鋼”,忍不住大發雷霆,說話的語氣冷若冰霜,一味地指責和呵斥,在我這般“暴風驟雨”下,他們真能“百煉成鋼”嗎?事實證明是不行的,而且還會激化師生之間的矛盾。中國有句古話:“士為知己者死”。成年人需要贊賞,學生更希望從老師那里得到肯定和贊揚,贊揚能夠內化成動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印象最深的要數洪俊杰了,他可是個“劣跡斑斑”的學生,我明白跟他“硬碰硬”往往會適得其反,但他癡迷踢足球,每次的班際和校際的足球賽,他都有略有謀,儼然一位教練一樣指揮全場,這使我萌生了一個念頭:推選他當體育委員。他“上任”后,我多次表揚他為班級所作的貢獻,并鼓勵他努力學習,慢慢地他從一個課堂的“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于是我乘勝追擊,推選他擔任班里的紀律委員,再次委以重任后,他更加努力了,成績不斷進步,后來被廣東省實驗中學以足球特長生的身份錄取了。實踐證明:有時一個贊許的目光,一段鼓勵的話語,往往會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
六、態度上一視同仁,方法上因人而異
現在的孩子個性張揚、思想獨立、自尊心強,他們不喜歡“偏心眼”的班主任,所以我們要避免這個“雷區”,特別是在對待優等生和后進生時要一視同仁,做到一碗水端平。但我們也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處理方法上要因人而異,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對性格內向的同學,我們宜用和藹友善的態度,耐心詢問;對于脾氣倔強、易沖動的學生,我們應沉著冷靜,宜采用啟發誘導的方式引導他們分析問題;對于爭強好勝的學生,我們可以采用先褒后貶的方式,在肯定的前提下再指出不足。只有在一視同仁的“指揮棒”下因人而異,學生才會心悅誠服,才會堅定不移地跟著你的步伐走。
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每個老師都能像“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校長一樣,本著對學生最真誠、無私的愛,以身作則,用自己高尚的品德、淵博的學識和高超的育人藝術,在情感上觸動學生,在行動上引領學生,在學習上指導學生,那么親其師,信其道;敬其師,效其行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參考文獻:
[1]孫喜順 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方法技巧 .《科學導報》 2015年第3期
[2]曹海寧 班級管理之我見〔J〕.《學周刊》2018
[3]明銳 試分析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