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雋溪
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素質教育貫穿整個教育過程,課程的構建與引導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構思小學音樂課程,引導學生學習音樂呢?
如何構思小學音樂課程
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教師對于每一學年、每一學期、每一個活動都應統一設計,對于每一個單元與每一節課,其主題與銜接、內容與風格、方式與實施、氛圍與效果,都應提前評估。
音樂課的構思多種多樣,如1至2年級的課程童話色彩可以濃一些,在情感情緒的引導中讓情境更加真實。例如,教師在教學《郊游》這首歌時,可在季節交替時實施,設計一個主題單元,通過真實郊游觀察、感受風景、氣候,讓學生充分接觸大自然,寫下短日記將其記錄下來,同時可以設計一系列提問:“為什么人們要郊游?郊游除了鍛煉身體、感知大自然、增進朋友之間的情誼,還有哪些好處?你會和誰一起郊游?為什么春秋季節是郊游最好的時候?夏冬可以郊游嗎?那會是什么感覺?”師生互動提問可激發學生的思考與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知識水平。音樂課的語文式提問融合了體育、歌唱與美術等一系列課程的內容,脈絡清晰明了,課程氛圍與效果顯而易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音樂
教師是學生的支持者、合作者與引導者,每個教師都有其自身的教學特點,細致入微、和風細雨、潤物有聲的教育方式更能讓小學生接受和適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與學生合作、如何引導學生?音樂課程有以下幾種引導方式。
第一,提問式引導。1至6年級的小學生,無論是年齡特點還是心理特點,他們的差異都很大,音樂教材內容難度也是由淺入深。不同年級的學生雖然特點不同,但喜歡音樂課的情緒表現是相似的—大部分小學生都喜歡音樂課。那么,如何不讓喜愛音樂課的學生失望,實現教育目標呢?音樂課程的設計需既符合小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符合他們對美的感知和需求,又能讓學生從美的感受中懂得道理和提高能力,形成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態度和精神,并且達到與其他學科齊頭并進、一通百通的效果。這些都需要教師在小學音樂課程構建過程中精心設計,引導的方式應趣味盎然,適合小學生。
教師可以通過問答導入呈現課堂主題,如在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教師可問學生:“10月1日是我國的什么節日?”學生都會回答:“國慶節。”這時教師再問:“為什么叫國慶節?”這時部分學生的回答可能不夠完善,教師可以總結道:“國慶節就是祖國母親的生日,在那一天,我們全國各族人民會一起慶祝祖國的生日。”接著,教師還可以問學生:“你想用什么樣的方式慶祝祖國母親的生日?”引發學生的思考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播放升國旗、奏國歌的視頻,讓小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愛國主義情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興趣。
第二,互動式引導。互動式引導可以促進師生間和諧、融洽相處,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進取的學習狀態。教師在音樂律動課上可以根據音樂節奏的變化不同,帶領學生拍打節奏,或根據自己的感覺做指揮、打拍子。教師可放一些歡快的音樂讓學生自由打出節拍,可用頭、肩、手、腿、腳等做出律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既學到節奏,又感受到快樂。
第三,情感升華式引導。情感升華式引導讓學生在學習體驗和感悟中發現生活的精彩,從而得到新的認知,使情感升華。例如,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這首歌能培養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主人翁意識,堅定小學生的信念,鼓勵其力爭實現理想。4至6年級的小學生的認知比低年級時更進一層,在教學這首歌時,教師應讓他們理解一些概念,如少先隊員的職責是什么,什么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是什么。教師要舉例說明,還可以引導學生看革命舊址、重溫歷史、聽當年的革命故事等,讓學生在懂得光榮傳統的同時感情得到升華,油然而生愛祖國、愛人民的自然情感。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濱海縣現代農業產業園育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