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針對高職學生實際,通過問卷調查、資料查詢等方式,分析鋼琴學習效能特點與影響因素,積極探索教師提升學生鋼琴學習效能的教改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效能。
鋼琴學習效能是指學生對自己順利完成鋼琴學習任務的能力的主觀判斷,是影響鋼琴學習成效的一個重要因素,體現出學生對鋼琴學習的一種自信和期望。鋼琴學習效能不僅是學生取得良好學業成就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還是教師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
高職學生鋼琴學習效能的特點
為準確了解學生的鋼琴學習效能情況,筆者對某藝術高職院校的58名鋼琴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發現部分高職學生的鋼琴學習效能有以下一些特點。
一是部分高職學生鋼琴基礎較差,不夠自信。調查發現,該藝術高職院校59%的學生認為自己練不好琴的重要原因是基礎太差,53%的學生對練好鋼琴不是很有信心,60%的學生在練琴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感。由此可見,對自己鋼琴學習不成功的經歷的評價導致學生缺乏自信心和成就感,個別學生還有自卑心理。
二是部分高職學生學習目標模糊,學習動機不強。調查發現,該藝術高職院校55%的學生僅大致明確畢業后的工作方向,36%的學生擔心自己的工作設想難以實現。
三是部分高職學生學業能力較弱,練琴興趣不高。部分高職學生對鋼琴學習沒有長遠規劃,僅停留在課堂上完成老師要求的層面,課后練琴的自覺性、自律性不夠。調查發現,某藝術高職院校48%的學生每天練琴僅為1至3小時,22%的學生每天練琴時間只有1小時,7%的學生幾乎每天不練琴。有的學生練琴方法不科學,練琴習慣不好,鋼琴學習進步緩慢。
四是部分高職學生心理不夠成熟,情緒易受影響。部分高職學生克服練琴困難的信念不足、意志力弱,易受外界影響。調查表明,該藝術高職院校79%的學生表示練琴的狀態易受自己情緒和環境的影響,部分學生不夠自信,非常在意老師的評價和態度。
五是部分高職學生積極歸因感差,成功預期感弱。當前,有的高職學生缺乏積極歸納成功與失敗原因的素質,如調查中該藝術高職院校有21%的學生認為自己練不好琴的原因是能力弱,缺少積極的內在認可和自我鼓舞,僅22%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彈好琴是因為能力強。部分學生缺乏樂觀的心態,對成功缺少渴望。
高職學生鋼琴學習效能的影響因素
高職學生鋼琴學習效能的高低受到目標設置、內容難易、教學方法、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氛圍、家庭影響、社會認可、成就動機、心理因素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面重點從五個方面展開論述。
其一,學生個人鋼琴學習的直接成敗經驗。學生的鋼琴學習效能建立在以往鋼琴學習的經驗基礎之上。學生鋼琴學習的成功經歷越多,則學生對未來練好鋼琴、在鋼琴上取得成功的信心就越足。當學生形成了一種比較穩定的學習效能后,就不會輕易發生改變。
其二,與自己能力相當的同學的成敗經驗。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可知,當學生看到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取得好成績時,一般會推斷自己也有取得好成績的實力,進而增強練琴的動機和行為。學生與其他同學的相似度越高,則同學成功的經驗對其就越具有說服力。對于能力和水平與同學相差較大的個體,由于其會認為同學與自己沒有可比性,因此對其學習效能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
其三,他人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與態度。外界的評論會影響學生對自我能力的評價,尤其是教師態度的影響更大。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夸獎、賞識與鼓勵等,通過言語或肢體性語言傳遞給學生,會使學生深受鼓舞。
其四,學生學習期間的情緒和生理狀態。部分學生由于應對壓力能力較弱,遇到困難或處在緊張、疲勞及壓力較大的情境下時,會產生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生理反應,同時可能伴有焦慮、煩躁、抑郁等負面情緒體驗,使學生低估自己的能力,對自己的信心產生起伏,也會影響鋼琴彈奏。
其五,學生對鋼琴學習成敗的歸因方式。學生對學習成敗的歸因方式會對鋼琴學習效能產生影響。在鋼琴學習中,如果學生將成功歸因為難度較低和運氣好,那么很難增加學習效能;反之,如果學生將失敗歸因為曲目太難和偶然因素,那么就不會削弱學習效能。通常而言,鋼琴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一般都采用比較積極的歸因方式,而成績欠佳的學生往往采用消極的歸因方式,將原因歸結于不可控因素,無助于增強自己的信心和學習的信念。
提升高職學生鋼琴學習效能的策略
在日常教學中,部分鋼琴教師對學生的情況不太了解,不夠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學手段較單一。為提高鋼琴教學質量,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差異性,調整教學策略,掌握并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效能。
有效實施分層次教學,不斷增強學生信心,實現鋼琴學習“我能行”。
高職學生的鋼琴基礎參差不齊,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一把尺子量長短”,很難激發所有學生的內在動力。教師需通過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開展分層教學,盡可能讓學生多體驗成功,進而培養學生學習的信心。
教師要準確了解學生情況。鋼琴教師可通過課堂觀察、課后了解、直接溝通、問卷調查等方式,盡快了解每名學生的鋼琴基礎、音樂素質、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性格特征等,為因材施教提供準確的依據。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清楚認識自己,科學評估自我,正確看待優缺點,在鋼琴學習中有針對性地揚長避短,從而樹立信心、不斷進步。
教師要合理設置學習目標。鋼琴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為每位學生定出學習層次,明確階段性目標。例如,在曲目的彈奏上,基礎較好的學生可選擇《肖邦練習曲》《莫斯科夫斯基練習曲》《復調》(三聲部以上)等大型樂曲,基礎較差的學生則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求難,而應選擇《車爾尼練習曲》系列等加強基本功練習,做到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不斷打牢基礎。
教師要靈活組織分層教學。對于基礎好的學生,鋼琴教師應指導其掌握較復雜的彈奏技能,使眼睛、嘴巴、手指綜合協調彈出準確的音符,并適時加入更高的技術難點,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曲目的旋律走向和情感表達。對于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應從最基礎的識譜、指法、奏法、踏板運用等教起,多做示范、反復提示、及時糾錯,給學生布置好課后練習曲目,通過微信打卡、還課檢查等方式督促學生堅持練琴。
教師要讓學生多體驗成功。鋼琴教師應多創造成功機會,讓學生經常感受到進步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愿意在鋼琴學習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例如,將長期目標分解成一個個符合學生現階段能力的小目標,或每次正式上課前讓學生回課彈奏,多表揚和鼓勵學生,或定期組織小型音樂會,讓學生多鍛煉,增強成功的體驗,或鼓勵學生參加難度合適的鋼琴比賽,發現自己的價值。
靈活運用激勵式評價,激發學生進取信念,實現鋼琴學習“我要行”。
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相信每個學生都有進步和成功的追求,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價值,多給予關心、指導和幫助,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善意的期待,進而從內心增強學好鋼琴的信念。
教師要適時恰當地表揚學生。鋼琴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的進步,如彈奏準確、態度端正、情感投入、合作認真等,尤其是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要立即予以表揚和肯定;應善于運用手勢、表情、體態等肢體語言向學生傳遞肯定或贊賞的信息,增加學生成功后的愉快體驗。
教師要及時真誠地鼓勵學生。鋼琴教師要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尤其是對基礎差的學生,要引導其經常同過去的自己比,使學生認識到自身能力的進步,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尤其要注意盡量減少學生遭遇失敗后的不悅體驗,不要盲目斥責學生,保持耐心,心平氣和地幫助學生分析原因、明確不足,確保學生學習勁頭不減。
教師要樹立好榜樣激發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鋼琴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用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良好師德影響學生。教師還要善于運用替代性經驗原理激發學生,除了讓彈奏水平較高的學生示范,也要讓彈奏水平一般的學生演示,尤其要把原來基礎較差但進步較快的學生推上臺做示范,激勵那些水平相當的學生,增強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師要科學客觀地評價學生。部分教師以往的定期教學評價比較單一,而且更注重學期考試,這不利于動態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和調動其積極性。教師應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將關注點和著力點放在平時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還課質量、進步情況、彈奏效果等,用欣賞的態度、發展的眼光、善于比較的方法評價每一名學生。
積極開展全面性引導,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實現鋼琴學習“我會行”。
鋼琴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身心特征出發,全面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自主性,讓學生樂學、會學。
教師要協調多方努力,增強學生學習動機。鋼琴教師應協助輔導教師、學生家長不間斷地教育引導學生,增強學習危機感和緊迫感,指導規劃未來職業生涯,不僅要讓學生關注就業現狀、行業環境和社會對鋼琴人才的需求程度等,還要促使學生用社會需求指導自己的學習,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就業指向和學習動機。
教師要指導科學方法,積累學琴練琴興趣。科學高效的學習策略是學生學業成功的制勝法寶。鋼琴教師應注重指導學生掌握學琴、練琴的正確方法,幫助其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和練琴曲目,找到切實可行的學習策略、方法和技巧,學習科學地訓練指法、踏板、視唱、識譜等技術重難點,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習效果。
教師要引導積極歸因,培養學生成功預期。鋼琴教師應引導學生定期回顧、反思與總結學習情況,共同尋找學習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幫助學生學會積極地歸因,強化可控的因素,淡化不可控的因素,引導其將學習成功歸因于能力強或長期努力,將失敗歸結于努力不夠、方法不當,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師要融洽師生關系,推動學生心理成熟。教師與學生相處應堅持平等相待、彼此誠信、互相信任的原則,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價值,使學生能積極配合、主動接納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內容,并體驗到學習的輕松和樂趣。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毅力和恒心,鼓勵他們每天堅持完成練琴任務,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樂觀積極心態、提高抗挫折能力。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科研項目成果(CEFA2019055)
(焦以涵,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鋼琴教學,單位系四川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