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雯
三年前,生本理念的提出者——荊志強,到我校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幸福地做老師”,使我眼前一亮。當老師能幸福?如何在有升學壓力的高中開展?學生會配合嗎?家長同意?帶著諸多疑問,我們全校教師在那個平凡的周末學習著這個非凡的教學理念。荊志強老師從自己的人生經歷萌生出這套教學理念,并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引來全國各地老師們的課堂觀摩,甚至被深圳市教育局聘請至特區去散播該理念的種子,使其在特區生根發芽。
聽完講座后,大部分老師已經有了“磨刀霍霍向豬羊”的沖動。畢竟,在生源如此低入口的情況下,面對讓人喘不過氣的高考壓力,我們老師們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生本課堂要求:學生們學習以小組為單位,課前學生們自學弄懂百分之七十的教學內容;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自學所領悟的新知識,并提出讓自己困惑的、不能理解的部分,然后學習小組內討論,組內派代表展示討論結果。教師對結果進行點評、答疑解惑;課后不布置作業。生本課堂的流程:教師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設置每節課的前置學案,并在該節課前要求學生完成,教師批改、總結答題情況后發還給學生后才上該節課;課堂上根據學生答題情況有的放矢地讓學生展示學習內容。
一切看起來都不難操作。實施過程中卻遭到了大部分師生的質疑:初期,一節課講不到以前傳統課堂內容的五分之一;學生展示音量太低,就像他在自言自語一樣;學生講解總結的觀點時太片面,甚至錯漏百出;展示時間似乎是優等生的show time,極大打擊了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答疑解惑時相當于教師再講一遍。總之,費時費力,卻看不到任何好的結果。
由于本人所教的班級在當時的同類班級中幾乎每次測試成績都是倒數一二名,雖然也用過很多辦法,依然不見成效。極大地打擊著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畢竟,在這屆學生之前(這屆生源確實差)從沒這么差的教學成績。生本課堂似乎是我唯一的出路!堅定信心,整理情緒再出發。
針對學生所提出的質疑,我逐個擊破。首先,規范學生的展示語言——我/某某小組講解的是第x題,答案是……原因是……有什么疑問嗎?(如果是后進生講解的話,可以直接說,不接受任何質疑)其次,如果怕太緊張而語無倫次,上臺展示前可以打草稿,然后照著讀,但是音量要保證坐后排的同學也能聽到,聽的同學們要保持安靜、不能隨意打斷展示者的話語。再次,對學生的每一次參與表示肯定,學會思考、質疑是學習進步的標志。此外,只要認真思考,不在乎答案對錯。鼓勵組內每個成員每節課都參與學習、談論、展示,激勵班級內每個小組每周至少上臺展示一次。由于高考基礎題占分比為百分之七十,無論是優等生還是后進生,都要正視課堂所學到的內容,積少成多,水滴石穿。不要覺得所學內容太少,因為之前老師講得再多,不消化、記住、學以致用,也是水流鴨背。
經過一個學期的探索、改進,課堂氣氛比以前更加積極、活躍;前置學案的答案更有探討性;課堂的展示環節,學生能講解越來越多的習題、知識點,甚至比師本課堂的內容更加豐富,學生提出的問題更具深意。毋庸置疑,期末成績進步明顯——從年級下游進步至中等。
當然,這類課堂的持續實施還需要更多思考和改進,不同的課型應該如何有所取舍?這樣對教學大綱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否本末倒置?但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對他們學習成效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就這一點,值得我繼續學習、思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