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藝
【摘要】 花木蘭是一位家喻戶曉、傳奇色彩濃厚的巾幗英雄,這一形象最早出現在魏晉南北朝的樂府敘事詩《木蘭辭》中。2020年華特 · 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花木蘭》真人版電影在全球引起熱議,基于中國傳統文化對花木蘭再次進行影視改寫。在勒菲弗爾的操縱理論角度下,探討真人版電影的改寫部分,剖析詩學、意識形態和贊助人對真人版電影多方面的改寫影響。
【關鍵詞】 《花木蘭》;意識形態;操縱理論
【中圖分類號】J90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23-0086-02
一、引言
在中國古代傳說中,花木蘭代父從軍、忠孝節義的故事流傳至今。幾千年來花木蘭的人物形象有電影、電視劇、豫劇等多種文藝表現形式。《木蘭辭》記敘了花木蘭的傳奇故事,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戰場上建功立業、辭官衣錦還鄉。百度百科搜索“花木蘭”有47個義項,僅有2個屬于外國出品。1998年,美國華特 · 迪士尼公司拍攝動畫電影《花木蘭》,花木蘭開始走向國際化;2020年,由妮基 · 卡羅導演、劉亦菲主演的真人版電影《花木蘭》上映。雖然《花木蘭》真人版電影在豆瓣評分僅有5.0,顯然沒有達到中國觀眾的預期審美水平,但這部電影在文本改寫、字幕翻譯都給予了探索的空間。因此,本文從勒菲弗爾的操縱理論角度下分析真人版電影的改寫部分,剖析詩學傳統、意識形態和贊助人對真人版電影的改寫影響。
二、勒菲弗爾的翻譯改寫理論
安德烈 · 勒菲弗爾(André Lefevere)將改寫(rewriting)這一概念引入翻譯中,改寫是指對原文本進行的翻譯、改寫、編選、批評和編輯等各種加工和調整的過程。首先需要明確一點,操縱(manipulation)是一個中性詞,不具有褒貶含義。其次,翻譯改寫理論探討文學與社會中的意識形態、變化和權力問題,由此可見是適用于探討《花木蘭》這一作品的文學影視改寫。改寫是一種操縱,它的積極影響在于其有助于文學和社會的發展,引出新的概念以及新的體裁。
勒菲弗爾認為,翻譯要受到三個因素的操縱,分別是詩學觀(poetics)、意識形態(ideology)和贊助人(patronage)。
詩學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是文學手法、流派、主題、原型人物和情境以及符號;二是關于文學在整個社會體系中的角色是什么。文學作品要想引起人們的注意,就必須選擇與社會制度相關的主題。
意識形態不僅僅是指政治意識形態,而是指一種觀念、思想、概念、價值觀的集合。同樣也是對事物的認知與理解。因此,不能局限意識形態的范疇。
贊助人是主要控制因素之一,主要在文學系統之外運作,促進或阻礙閱讀、寫作以及文學的重寫。比起詩學來說,贊助人通常對文學的意識形態更感興趣,在涉及詩學的領域“授權”專業人士。贊助人可以是個人勢力,也可以是宗教團體、政黨、社會階層、王室、出版商還可以是媒體,包括報紙、雜志和更大的電視公司。贊助人試圖調和文學和其他系統之間的關系,使這些系統共同構成了一個社會以及一種文化。
三、真人版《花木蘭》電影中的改寫
(一)電影字幕的改寫
中國的主流詩學提倡使用諺語、俗語、四字成語等古代對仗的表達方式。現代文學創作在內容上言簡意賅, 形式上整齊勻稱, 語音上順口悅耳。故在電影字幕中有多處體現:
例1:Quiet,composed,graceful,discipline. These are the qualities we see in a good wife. These are the qualities we see in Mulan.
譯文:恭默守靜,從容自若,雍容大雅,安分守己,是乃成賢妻之道也,亦乃為木蘭者也。
在《花木蘭》真人版預告片中,媒婆指出為妻之道在于恭默守靜,從容自若,雍容大雅,安分守己;而這也恰恰是木蘭作為軍人所具有的品格:冷靜、鎮定、高尚、遵紀。四個成語一語雙關,既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對女性的要求,又同時展現了軍人戰士的優秀品質。譯文連用四個四字格成語,并使用“之乎者也”的傳統古文用法無疑增強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播性和感染力。
例2:Four ounces can move 1,000 pounds.
譯文:正所謂,四兩撥千斤。
這一俗語最早出自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原指太極拳以弱制強,不靠蠻力取勝而是避重就輕、避實就虛的力量,其中蘊含道家哲理。就英譯中的過程可以感受到迪士尼迎合中國所做的努力,但這句臺詞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有悖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盎司和英鎊對應兩和千斤,雖是重量單位,但單位并不相同。在翻譯的過程中運用俗語的表達,讓譯語觀眾淺顯易懂,但源語觀眾卻無法理解其中深意。
例3:Devotion to family is an essential virtue.
譯文:孝是不可或缺的品德。
孔子在《孝經》中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而在字幕中譯成“Devotion to family”這個“孝”明顯和孔子中的孝經是有出入的。電影中,花木蘭的孝出于為家族帶來榮耀,但是中國古代木蘭形象的孝在于替父從軍。孔子認為最基本的孝是侍奉雙親,自尊自愛,進一步的孝是指忠君愛國,而最高層次的孝則是修身養性,為人正直,有為于社會。由此可見,在源語中的譯介有悖于其真實核心內涵;盡管受到了詩學傳統的影響,迪士尼方盡可能地在二者之間找到平衡點。
(二)人物形象的改寫
《花木蘭》真人版電影在原98年動畫版的基礎上刪減增補許多人物形象,制片人杰森 · 里德希望這部電影能讓故事具有真實性,尊重中國的文化。既要向動畫版致敬,又要尊重中國傳統文化,將迪士尼文化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動畫版《花木蘭》里面木須龍的動畫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在2020真人版電影中卻刪去了這一角色。官方表示木須龍在美國十分受歡迎,但是中國人不喜歡。他們認為木須龍的形象不正經,冒犯了中國傳統文化。于中國人而言,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然而在西方,龍被認為是一種邪惡的象征。基于文化差異,制片方刪除了木須龍這一角色,可見中國傳統的意識形態對劇本的改變起著關鍵的作用。
另一方面,女性主義這一全球化的意識形態也在《花木蘭》真人版電影中潛移默化地發揮著作用。女性主義領導的女權運動在21世紀新時代有了更加勇敢和更多的參與者。《花木蘭》真人版在女性主義的潮流影響之下對原動畫進行人物刪改,刪除李翔一角。制片人杰森·里德在采訪中提及Metoo運動對這部電影的影響,刪除李翔這個角色是因為長官和下屬戀愛不合適。這部電影是為數不多以女性導演、女性主演的電影,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會對女性觀眾有著迎合的傾向。迪士尼以打造公主產業聞名,截至2020年,迪士尼已有14位公主,只有木蘭一位是與皇室無關的“公主”。不論是在古代《木蘭辭》中還是現代真人版電影中都時刻體現,花木蘭是一個具有鮮明獨立意識的平民女性,盡管表現形式不同。
四、結語
雖然譯者在翻譯改寫的過程中具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但是贊助人和意識形態以及主流詩學的影響對于文學創作具有更大的控制力。為了迎合全世界各地觀眾,融合迪士尼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花木蘭》真人版電影對此做出了一系列改寫。盡管這一系列的改寫并未取得非常好的成績,電影曲解了中國傳統文化,但是同樣為我們在未來研究跨文化文學創作中提供了一個范例。
參考文獻:
[1]Lefevere,André.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London:Routledge,1992.
[2]呂玉勇,李民.論英文電影字幕翻譯的娛樂化改寫——以《黑衣人3》和《馬達加斯加3》的字幕翻譯為例[J].中國翻譯,2013,34(03):105-109.
[3]金瑞,邵華.中西方文化差異在翻譯中的體現——以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字幕翻譯為例[J].瘋狂英語(理論版),2018,(04):146-147+156.
[4]楊學思.從迪士尼電影《花木蘭》探究字幕翻譯對文化宣傳的影響[A].四川西部文獻編譯研究中心、成都翻譯協會、《科教興國叢書》編委會.外語教育與翻譯發展創新研究(第九卷)[C].四川西部文獻編譯研究中心,2020:4.
[5]周琳玉.他者化與政治鏡像——對迪斯尼動畫片《木蘭》文化身份的省思[J].中國比較文學,2006,(02):117-127.
[6]朱柯橋,曾青.淺析海外動畫電影對中國文化元素的“誤解”——以迪士尼電影《花木蘭》為例[J].青年文學家,2020,(15):168-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