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麗
摘要:隨著初中語文新課改理念的落實以及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和推進,各種智能APP在語文教學中也得到了普遍使用,尤其是微信更是被廣大師生所認可。但是在具體教學工作中,仍然存在各種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難以完全發揮出微信平臺對于個性化教學工作的推動價值。基于此,本文將從初中語文個性化教學角度出發,對微信公眾平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情況以及優化策略進行闡述,以其推動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不斷進步革新。
關鍵詞:新課改;微信平臺;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微信平臺在教學工作中的普遍應用為初中語文老師創新教育模式提供了更多的手段,有效地讓初中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高,推動了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借助微信平臺,教師能夠第一時間為學生推送學習資源,有利于豐富師生間的溝通渠道和內容,同時能夠讓學生、家長以及教師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受既有觀念的限制,微信平臺只是一款及時溝通軟件,很難與語文教學工作發生聯系,這種思維顯然是對“互聯網+教育”趨勢認知的落后。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分析現階段語文教學工作中的問題,并且挖掘微信平臺對于語文教學的有利價值,同時制定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手段落后
許多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直觀印象就是背誦和抄寫,在課上跟著教師一起學習閱讀課文,學習課文的結構、背景知識、寫作技巧以及生字詞,在課下的時候反復抄寫和背誦以達到記憶的效果。在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興趣難以提升,學習積極性不足,這就導致了學生高投入低產出,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情感體驗的關注,引導學生在經典的文學作品中感受語文的知識的美,通過有趣而豐富的課堂組織方式讓學生樹立起學科興趣,從根本上提升學習的效率。
(二)教學理念落后
初中生正處于思維能力迅速增長的時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關注知識的傳授,更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參與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自學意識和思維品質。但是在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下,有些教師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只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導致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度比較低。部分老師在教學語文過程中,仍保持傳統的“填鴨式”,只是把一些語文的理論知識硬地傳授給學生,以教育決策者自居,沒有把學生當作教育主體,學生很難發揮他們自身的主觀能力,從而喪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這個情況下,初中語文的教學效果是很難有效地提高的。
(三)師生關系僵化
結合當下初中語文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現狀可知,部分教師將自己的任務定位為學科知識的傳授,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在這一理念下,使得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與互動。與此同時,還有一些教師錯位的認為師生之間不應該將距離拉得太近,認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尊重自己,聽從自己的教導。這一情況下導致師生之間關系比較僵,教師很少愿意關心學生在課下的學習情況,學生即便遇到學習上的困難也不想和老師進行主動交流。久而久之,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熱情會被大幅度削弱,也使得教師對教學的熱情大打折扣。
二、微信平臺在初中語文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有助于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積極性
由于學生基礎不同,僅靠平時教學,是不能讓全體學生都能實現語文學習能力方面的提升,因此需要語文老師注意構建師生互動性強的課堂學習模式。借助微信公眾平臺創建良好的聊天環境,方便學生在課后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詢問老師,從而讓學生的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答。
此外,利用微信和學生進行一對一交流能夠讓師生之間實現有效互動和交流,讓學生在一個良性互動過程中實現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結合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可知,他們在內心希望被肯定和鼓勵,除了平時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表彰外,還可以通過微信朋友圈點贊和評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指導。
例如班里有一個學生在一次測試中書寫比較好,老師就可以將比較好的部分拍下來發至朋友圈,并做好備注是哪位同學的,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將學生的成就進行分享,另一方面還能強化學生的成就感,提升語文學習信心。
(二)有助于知識積累,夯實學生知識底蘊
初中語文是一門對學生知識積累以及文化底蘊要求特別高的學科,整個初中語文知識體系中包括字詞、優秀句子的積累,現代名篇以及古詩名句的內化于心,這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積累。但是結合語文老師現狀可知,課堂教學任務比較繁重,因此沒有更多時間分享課外的知識。在這一背景下,微信就成為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輔助工具。
借助微信平臺,老師可以將相關文學常識或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知識進行分享,例如在端午節,就可以在朋友圈或微信群中分享“端午節的起源”和“屈原故事”等,從而輔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文化常識,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三)有助于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
微信是一個社交平臺,有助于教師與學生的感情交流。在傳統師生關系中,學生總是不愿也不敢當面與教師進行溝通,導致師生之間存在的隔閡難以迅速消除。在微信平臺的支撐下,師生之間可以通過文字、語音、圖片以及視頻等形式進行互動,不論是學術交流還是情感溝通都十分便捷。
舉例而言,在新年的佳節,語文老師可以用詩歌的形式向學生發出祝福,一方面能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魅力,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關系與祝愿,讓教師的人文關懷能夠送到學生心中,轉變學生對教師以及語文學科的態度。
三、微信平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不足
(一)缺乏對學生的正確引導
不少老師在借助微信平臺組織教學活動時,由于缺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導致學生只挖掘出了微信的娛樂價值,經常用微信聊天、刷新聞甚至打小游戲,卻沒有發揮出其學習價值。例如,有學習價值的微信公眾號、語文知識相關的小視頻等,這些反而不在學生的關注范圍內,這樣也就失去了微信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應用的價值。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進行針對性地引導,讓學生明白網絡平臺真正的功能和價值在于怎么使用,而不完全在于其本身。
(二)使用微信交流局限在學習方面
語文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其中的名人軼事、優秀文章以及經典詞句都能夠對學生的價值觀以及學習態度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利用微信平臺與學生溝通時,要拓寬溝通內容,從學科知識到人文關懷都要有所涉及。但是部分教師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在微信上說過最多的話就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太差了,經常沒法把握住文章的主旨”“你這次的作文寫得跑題了,以后可要認真聽講了”等。這反而導致學生對微信平臺產生抵觸,無法感受到教師的人情味。
四、在初中語文教育中微信平臺的改善策略
(一)發揮微信平臺優勢,增加學生展示機會
對于廣大初生而言,微信平臺不僅僅是獲取信息的渠道,同樣也可以是分享信息的渠道。通過微信平臺,學生能夠記錄分享自己的學習生活瞬間,與更多人實現信息的交流與共享。分享學習心得,能夠帶動更多的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少走彎路;分享成績和收獲,能夠激勵他人奮起直追,形成良好的競爭效應;分享生活中的趣事,能夠深化學生之間的感情,提高班級凝聚力。
舉例而言,當有同學在周末或假期外出游玩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利用微信分享自己旅行途中的趣事和感悟,并用日記或者作文的形式記錄下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讓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提升,還可以為他們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以此來強化學生的成就感和學習信心。
(二)制作趣味視頻微課,豐富課程教學資源
微信平臺開通了自己的“視頻號”專欄,鼓勵用戶將有價值的短視頻內容分享交流,受此啟發教師可以創造更多有趣的短視頻教學內容,來實現教學資源的豐富。教師可以結合教學中的重難點自行錄制微課,在完成錄制后進行適當的剪輯處理,保證字幕、專場以及音頻內容的清晰,確保學生的學習體驗。
舉例而言,在學習完《藤野先生》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針對《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制作一期微課,為學生簡明扼要地介紹其中《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等散文故事的創作背景和情節。如此一來,既能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魯迅作品的特色和風格,形成對課上學習內容的補充;同時也能夠激起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導讀作用。在這視頻課程資源的補充和引導下,學生的知識體系能夠得到豐富,有效的發揮出了微信平臺的價值。
(三)關心學生情感需求,增進家校互動溝通
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學生的情感需求以及家校互動工作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初中生在內心更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因此老師可以借助微信對學生進行及時的關心和愛護,例如可以每天在群里問候大家,晚上睡前教師可以在微信群里說一句:“同學們,晚安。大家早點休息,迎接充滿希望的明天”到了節日也可以向家長父母發一句祝福的話,以此來拉近和家長的距離,提升家校配合效果,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創建和諧的環境。
除了日常的溝通之外,教師可以就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溝通交流,例如小A在一次考試中成績不理想,教師又不方便當面進行過多批評指正。這時候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首先鼓勵學生不要氣餒,然后為學生分析考試失利的原因,最后為學生針對性地提出學習建議。這種溝通方式,能夠能好的呵護學生的自尊心,提高師生之間的交流質量。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迎來了新的機遇,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微信平臺來開展個性化教學工作。教師要認識到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存在教學手段落后、教學理念落后以及師生關系僵化的問題,同時要看到微信能夠有助于師生互動、知識積累、增加師生感情的教育價值。為了更好地發揮微信在語文教學工作中的價值,教師可以從搭建學生展示平臺、制作趣味視頻課以及關心學生情感需求等方面開展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牛笑寒,王娜.發揮微信平臺作用,優化初中語文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35):110.
[2]楊治國.探究初中語文課堂上對微信的應用[J].課外語文(下),2018(10):15.
[3]崔建紅.微信平臺與初中語文微課程高效開發[J].新智慧,20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