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摘要】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師要充分運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優勢,為當代學生創建和諧、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以此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率,將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實施落到實處。不僅有助于弘揚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還能使學生逐漸形成積極樂觀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素養。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為了運用大數據推進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覺悟,教師需順應時代的教育需求,與時俱進,在提升自身專業教育能力的同時,科學、合理地運用數據信息為學生創建優質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讓學生在濃厚的思想政治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不僅能使其感受豐富的學習體驗,樹立準確的三觀意識;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也有較強的助力意義。下文中主要針對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現狀及創新、改進策略做出了相關闡述,希望對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起到積極的借鑒作用。
一、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1.1有助于開拓思想政治教育傳播途徑、提高教育實效性
基于嶄新的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通過科學運用數據化新媒體技術開展多樣化的宣傳、滲透渠道,優化、改進教育模式,完善教育措施,不僅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建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還通過對數據化新媒體技術的合理運用,更好地保證了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教師借助數據化信息技術轉變教師與學生雙向的思想政治理念,促使學生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豐富教學結構的同時,還能通過智慧校園平臺有效保證高校的思想政治知識即時、迅速地傳遞給每一名學生,讓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任務落到實處。不僅強化了大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意識,還有效彌補了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之處,使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洗禮和熏陶[1]。
1.2有助于學生構建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
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更多高素質的棟梁之材。基于這一教學理念,思想政治教師在開展具體的實踐教學工作時,就能將教學內容與學生未來的走向有機結合起來,及時關注各層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變化,以便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創建多樣化的教育方式,使學生在自由施展自身個性化性格發展的同時,積極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不僅能有效培育學生的主觀行為意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還能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事業持續、穩定地發展形態,對學生個體及社會未來發展而言,具有較強的奠定意義。
二、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在大數據網絡時代下,大學生作為數據化媒體的重要受眾群體,對外界信息的接收渠道也隨之增多,這些良莠不齊的信息很容易使學生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迷失自己,從而產生不良的主流價值觀念。
雖然高校已經提前進入到大數據時代,但部分思想政治教師受應試教育深入影響往往依然采用傳統單向輸出的填鴨式教育模式,導致教師的信息掌握程度與學生的信息接收量形成較大的錯差,不僅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較大壓力,還沖淡了教師的教育主體地位,使教師的課堂發言權受到了一定質疑。
此時教師有必要對學生的數據思維方式采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便更好地約束、規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行為,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價值理念,防止其深陷虛擬世界中不可自拔。
三、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改進策略
3.1加強教育力量建設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導者應與時俱進,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改策略,加強師資力量建設水平。積極地運用大數據網絡教育平臺培訓、進修、聽講座方式提高本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大數據技術應用技能;盡量引進一些具備先進科學技術的年輕教師,借助優勢互補的方法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教育水平,進而對其優化、整合,使其形成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為當代大學生創辦良好的政治教育條件[2]。
其次,應加大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積極引入先進的數字化新媒體技術設備,然后結合具體的技術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師的信息交流、文化共享水平,以此優化大數據的教育資源配置和價值、創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體系,從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貼合當代大學生的身心成長情況和發展需要。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導者應充分運用大數據的時代發展優勢,強化教師的數據應用意識,秉持“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師形成良好的數據敏感性能和信息化數據鏈概念,以便教師能隨著高校網絡信息的數字化建設,逐步加強自身的校園網絡、后勤管理平臺的數據收集和利用能力。
3.2構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評價、反饋制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導者在加強本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還要運用數據信息技術構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評價、反饋制度,使教師能夠科學、全面地看待大數據的效用,以便更好地解決運用規范。
領導者在建設數據管理制度時一定要著重突出制度的統一、健全、規范性,以便對教師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形成有力的約束,使其能夠自覺形成嚴密、自上而下的組織管理行為。
另外,領導者可運用所制定的教育評價、反饋制度定期對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進行監督、查辦,使教師能夠根據學校、學生和教師多方面的反饋、評價信息做出相應的完善、改進措施,不僅能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還能使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3.3運用多媒體突出生活化教育模式,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不適用當下大學生的教育需求。為使大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品質素養,教師需順應時代的發展模式,運用數據化新媒體技術不斷優化、調整教育手段,完善教育策略。
首先,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激發學生的思政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主動積極性。然后將思想政治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為其營造和諧、舒適的生活化教育情境,增加師生互動頻率、拉近師生情感,以此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思想政治學習態度。
其次,運用大數據對現有的教育資源進行科學、有效地整合,同時借助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經驗,為學生創建更高效的課堂環境。根據學生們各不相同的性格特點推薦恰當的健康學習平臺,有助于打破學生傳統、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意識。
再次,教師可在教育課程中導入一些實踐案例,充分激發學生的思想道德覺悟,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例如,課余時間可組織大學生去養老院、兒童福利院、志愿者服務社等類似場地開展實地思想政治教育功課,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還能讓學生在真實的實踐體驗中充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鞏固所學知識,以此來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素質[3]。
3.4運用大數據提高教師的感知、分析和應用的綜合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將大數據的應用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結構、內容有機結合,根據學生們各不相同的思想問題及時制定行之有效的完善措施。
首先,教師需結合之前的培訓平臺有效提高自身洞察數據的反應能力,然后通過有效的數據采集、處理等技術,增強自身的數據分析能力,以便深入開發自身的數據思維水平,強化自身對大數據的應用能力。
其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師應順應時代的教育需求,與時俱進,在加強自身對數據感應能力的同時,不斷優化、創新自身的數據查詢、搜集和管理水平。運用QQ、微信、微博、校園平臺貼吧、論壇等常見傳播形式,提高學生思想動態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面對學生發布的QQ簽名和微信朋友圈等信息及時關注、記錄,并通過不斷地積累、總結過程,提升自身的數據感應能力和獲取渠道。
再次,教師在獲取學生有效的數據信息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思想政治掌握情況進行相應的篩選和分析,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簽名深入分析學生的精神狀態。不僅有助于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思想矛盾,針對不同學生的思想問題提出相關的解決策略;還能使教師運用數據信息開展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和方法,更好地完善自身的教育精準度[4]。
3.5運用數據、媒體等技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平臺
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應運用數據化的途徑為學生構建一個嶄新的教育環境,在學生日常管理中,采取有效的宣傳手段,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宣傳和滲透功能,將大數據技術充分應用于學生的教育工作中,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滲透大數據的教育觀念不僅能有效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對學生的未來職業教育發展也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
首先,教師可將現代數字化媒體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的心理健康等方面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建立高校網絡虛擬社區,以打造智慧校園為目的,不斷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集體思想、文化交流活動,活動中可通過展示學生的現實生活案例積極地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僅能幫助大學生構建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崇高的政治理想,還能很好地提升大學生的綜合思想政治素養。
其次,教師可借助現下流行的即時通訊軟件微博、QQ、微信公眾號等科技平臺來開展校內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和推廣活動。以數字化新媒體為載體,構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平臺。教師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積極主動地掌握多樣化的教育技術和解決方法,以便更好地運用數字化技術在校內平臺中進行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文化的傳播和滲透工作,從而使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知識[5]。
再次,教師應運用大數據技術借助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將抽象、復雜的社會形態具體化,打破傳統教育的空間局限,運用微信公眾號推文、微信群、郵箱等方式及時傳遞給學生,以此來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力度。必要時可結合一些時下熱點新聞,結合學生的心理需求,來帶動平臺宣傳內容的點擊量。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大數據的科技優勢,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做好學生的宣傳教育工作,以此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信息化教育成效。使學生在大學生活中不僅能充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知識點,還能提升自身的精神層次、豐富內在文化素養,可謂一舉多得。
結語:總而言之,在大數據發展背景下,高校教師一定要順應時代的教育需求,與時俱進,結合數據化媒體的技術優勢不斷優化、改進教育策略,在提高自身教育技能的同時,科學、合理地運用網絡信息平臺加強學生的思想意識和政治覺悟,使其建立正確的三觀意念,早日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梁爽.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未來與發展,2016,40(2):80-84.
[2]謝志燕.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3(1):118-119.
[3]張玉.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亞太教育,2016,4):73-74.
[4]謝平,胡遠超.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際溝通——基于溝通分析理論的探索[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95-97
[5]邱峰.對網絡小貸備受熱捧現象的觀察與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7,(09):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