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紅
摘要:高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在高中所學的學科中,生物作為比較重要的學科,其對學生學習的整體性的要求較高。因此,教師應在對生物學科進行相應的教學時,應注重對學生的結構和功能關的培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自身的認知以及思維能力,也可以提升生物的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較為科學并且合理的教學方式,學生自身的結構與功能觀也會得到相應的培養。基于此,本文首先從兩個方面闡述了以細胞為基礎培養學生的結構與功能觀,然后從兩個方面分析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觀點的滲透。以此供相關人員參考交流。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教學;結構與功能觀;培養研究
生物學作為自然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其主要應用于農業、工業以及醫學、生物學研究中,對其進行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闡明以及控制生命活動。對于生物學的結構與功能,一般定義為:一定的結構與之相對應的功能有相應的存在,并且所有的功能都需要相應的結構的支撐完成,結構作為功能的基礎,結構將會直接影響基礎自身的特征,結構與功能之間存在著特殊的聯系,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一、以細胞為基礎培養學生的結構與功能觀
(一)細胞膜的分析
蛋白質所在的位置是細胞膜,使用光學顯微鏡這一器材可以觀察到細胞膜的三種形態,第一層是暗、第二層則較亮、第三層顯示的是暗,因此可以得知細胞膜是單位膜,細胞膜自身的結構是相對靜止的。教師在講述該學科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相應讓他們困惑的問題。比如細胞膜是一種單位膜,它在生長過程中會不會影響細胞的發育以及相應的生長?細胞中的蛋白質分子以及磷脂分子是怎樣進行排布的等相關問題。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討論交流,自主思考試驗方案,并將自己的想法講述出來,教師則應對學生的看法進行相應的指導以及修改,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也會激發學生對生物的興趣。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播放與生物學知識有關的視頻,鼓勵學生通過視頻將一些試驗原理總結出來,并進行相應的交流合作。例如,教師在講述蛋白質分子以及磷脂分子是否相對運動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播放與此相關的視頻,引導學生找到答案,并進行相應的交流,視頻中的試驗結果可以說明蛋白質分子以及磷脂分子是相對運動的,也就表明細胞膜是流動狀態的,并非靜止狀態。細胞膜的結構模型也可以得到印證。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會較為形象地推動學生對該知識有較深的理解,從而推動生物教學進一步發展。
(二)細胞器的分析
細胞質基質以及細胞器作為細胞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線粒體擁有兩層膜,叫作外膜和內膜,而外膜在其生長的外界形成一定的保護膜,保護該細胞器,保證細胞器的正常運作;內膜在其內部突出并形成一定的嵴,其主要的作用是推動酶的進一步吸附。內膜中存在著相應的呼吸系統,因此線粒體可以達到較高的轉換效率。葉綠體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其內部含有多個類囊體,這有利于色素的吸收以及酶系統的轉化,從而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
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觀點的滲透
高中生物人教版《分子與細胞》中第一章中提到生命系統中的八大結構層,每一層都體現了結構與功能觀,因此可以從八大結構層深入進行講解,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自身的結構與功能觀。
(一)組織、器官層次的滲透
植物可以進行相應的光合作用,并且新發芽的嫩枝也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這一現象說明了光合作用與細胞內的葉綠體有較大的關系。
(二)生態系統層次的滲透
森林生態系統中的植物以及動物的種類較多,主要的消費者是野生動物。森林系統的主要作用是可以防止大量的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草原系統全年的降水量較低,屬于比較干旱的地區,群落的數量較少以及降水量分布不均;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組成的海洋生態系統,多數是浮游生物,海洋中動物以及植物的種類以及數量都比較多。淡水系統作為比較常見的系統,其對于人類的生存發展也有著較大的意義;濕地生態系統的含水量比較高,沼澤在濕地系統中的數量較多,占據主要地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凈化水資源,起到蓄洪抗災的作用,沼澤中的植物數量以及種類是最多的,非常具有研究價值;農田生態系統涉及植物的類型較少 ,導致抵抗力等方面較差;而在城市生態系統中,動物的種類以及數量較低,主要的消費者是人類。生態系統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相互之間又存在著某種聯系,推動各個系統和諧發展,從而推動人們擁有更好的未來。
三、結語
因此高中教育是比較重要的,高中所學的知識不僅僅是課本中的基礎知識,還會涉及與生活相關的知識,其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應將現階段的教育的重點從應試教育的理論轉變為學生的核心素質培養上,并且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是結構與功能觀,因此教師可以注重培養學生的結構與功能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生物教學的質量以及效率,進而推動我國教育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振海.生物學教學中對學生結構和功能觀的培養途徑初探[J].中學生物學,2018,034(006):70-71.
[2]左曼君.融入結構與功能觀的概念教學在高中生物《分子與細胞》模塊的實踐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2018(010):6-8.
[3]謝毓玲.基于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的高中生生命觀念的培育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2018(007):63-65.
[4]李波,馬慶巖,張曉雪.高中生物教學中結構與功能生命觀形成分析[J].高師理科學刊,2019,v.39(08):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