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園要善于利用本土優質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和“幼兒園要與家庭、社區攜手,充分發揮周邊社區及地域的優勢來開展本土課程……”。泉州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元素民間藝術資源,值得傳承與發揚。加上我園積淀豐富的木偶文化教育資源,借助“木偶文化”,攜手家長、社區共同架構家園德育網絡,探尋創新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從而不斷增強學園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家園社區攜手,共同建構木偶社會活動課程,擴展幼兒社會教育空間
幼兒木偶社會活動課程是促進幼兒德育工作的載體。課題組成員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特點,將《指南》中的社會性目標細化木偶社會活動課程目標,使木偶社會活動更加符合幼兒的實際水平。根據目標不斷完善木偶社會活動課程內容,為木偶社會活動課程增添人文氣息。與家庭和社區攜手,建立“木偶社會活動資源庫”,篩選有趣、有效、有價值的資源,豐富木偶社會活動課程,保障了木偶社會活動的實施。
二、家園社區攜手,共同創設木偶互動環境,發展幼兒社會情感
良好的交往環境能有效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家園積極合作,從幼兒的實際需要出發,找準幼兒興趣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木偶游戲氛圍,能激發幼兒與同伴交往、與木偶互動的熱情,讓幼兒在與木偶環境的交互作用中“懂一點道理,做一點實事,養成一種品德”。如:小班家園合作創設木偶環境,把教師到幼兒家中進行新生家訪時與幼兒一起表演木偶和新生親子活動是表演木偶的照片創設在環境中,為幼兒提供顯性的德育環境,體驗親子玩偶的樂趣;中大班家園社區協同創設木偶主題課程環境,如以《皮影偶》為載體,有機滲透在區域活動和主墻飾中,豐富德育活動的內涵,創設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偶化環境。
三、家園社區攜手,共同搭建“小偶大德”網絡平臺,提升幼兒社會經驗
家庭是培養孩子社會情感的熔爐,親子關系是孩子社會情感發展的必備因素。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下,課題組成員以木偶主題活動為載體,抓住課程活動實施的核心要點,整合家長和社區網上資源,共建木偶主題課程,擴大社會性發展的教育空間和教育途徑,形成教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建共管的良好氛圍,從而提升幼兒的社會經驗。
1.開展“線上”家庭教育指導。班級教師在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時引導家長以“長效發展”的眼光把握特殊時期的課程價值。在實施的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有主題的家庭教育指導,并通過推送式指導、互動式指導、專題式指導等多樣的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既提高家庭教育指導的效益,也確保線上課程的通暢和有效。
2.開展“線上”互動木偶社會課程活動。木偶劇內涵深刻,寓意高遠,包含著許多德育教育和人文哲理,借助木偶劇對幼兒人格培養、身心健康成長、核心價值觀培養等方面都有促進意義。課題組成員以“木偶劇本”為載體,挖掘、發現劇本背后所隱含的社會教育價值,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圍繞社會領域關鍵經驗展開劇情,通過劇情欣賞、互動中獲得社會領域的核心經驗。讓幼兒在木偶社會課程活動中建構社會經驗,促使幼兒的自我意識、社會交往、社會行為規范等方面在欣賞、互動中得到提升。
四、家園社區攜手,創新實施途徑,推動幼兒社會教育深入發展
1.親子木偶表演游戲,樂在其中。幼兒對木偶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家庭是幼兒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場所,課題組成員注重借助“家庭聯動網”,定期向家長分享幼兒木偶表演游戲的視頻、教師的評價等,讓家長明確在參與親子木偶表演游戲的過程中找準幼兒興趣點、家園攜手,共同為幼兒創設生動有趣的木偶表演游戲氛圍,豐富幼兒的社會經驗。此外,走進社區的木偶劇院欣賞木偶表演也有利于促進幼兒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的發展。
2.“義賣義演木偶”活動,愛心傳遞。在開展木偶主題活動時,課題組成員能與家長委員一起合作,根據幼兒的需求,組織開展“獻愛心義賣義演木偶”活動,讓幼兒自己設計、并用各種廢舊材料自制自己喜歡的木偶,到社區進行義賣;與同伴自己創編故事,用自己喜歡的木偶到社區現場表演木偶劇,吸引不少社區人員前往欣賞。所得款項捐贈給貧困山區的小朋友等。一系列園本化、生活化、貼近幼兒心靈的木偶社會活動,為幼兒提供獲得真情實感的情境和實際鍛煉的機會,在參與愛心義賣義演木偶的過程中激發幼兒同情心,學會關愛,情感在互動中碰撞與升華,形成親社會行為。
融合“木偶文化”,家園社區協同構成一個統一的教育整體,為幼兒提供更廣闊、更真實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在實際參與的社會認知活動中、在與豐富人際的動態互動關系和合作參與中主動學習,增長社會知識,豐富社會情感、發展社會交往技能,提高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素質。
【基金項目】2019年度泉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課題“融合木偶文化,家園社區協同創新幼兒園德育工作的實踐研究”(QJYKT2019-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