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剛
摘要:目的 慢性支氣管炎采用中醫內科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樣本數據為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錄的72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依據抽簽法將患者均等分為使用常規西藥治療的對照組、中醫治療的實驗組,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等指標。結果 在臨床療效這一指標中,實驗組數值明顯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指標中,實驗組數值更低,組間差異以P<0.05表示。結論 慢性支氣管炎應用中醫內科治療方案,可以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病情,取得最佳治療效果,且與常規西藥治療方案相比,不易出現不良反應,用藥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中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療效
慢性支氣管炎是臨床常見、多發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是指在煙塵、粉塵、煙霧、大氣污染等因素的影響下,導致患者氣管與支氣管黏膜以及周圍組織有炎癥反映出現,臨床主要以咳嗽、咳痰、氣促、喘息等癥狀表現為主,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慢性支氣管炎的病程周期長,疾病治愈難度較大,采用以往常規西藥治療方案雖然可以短暫緩解患者的癥狀,但是無法取得滿意療效,存在藥物副作用、疾病反復發作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提倡于中醫角度,對患者進行辨證論治,針對性改善患者的病情,從而實現臨床治療效果的提高[1]。本文將常規西藥治療作為對照,針對慢性支氣管炎疾病,探究中醫內科治療的臨床效果,報道整理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樣本為我院2020年與慢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相符的72例患者,入選所有患者發病時間>2年,每年發病時間>3月,患者資料無殘缺,主動于知情同意書簽字。排除重大心肺疾病、過敏體質、不遵醫囑用藥、不配合此次研究、中途退出實驗的患者數據。將72例患者均等分為兩組,36例對照組男性、女性分別為21例、15例,年齡分布在22-66歲,年齡平均值(44.51±6.53)歲,36例實驗組男性、女性分別為20例、16例,年齡分布在21-67歲,年齡平均值(44.53±6.7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開展醫學對比研究實驗。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方案,主要依據患者的癥狀表現給予患者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右美沙芬、鹽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祛痰藥;茶堿藥、抗膽堿能藥等平喘藥。
實驗組落實中醫內科治療方案,本文著重探究實驗組的治療內容,具體如下。①燥熱傷肺證:患者出現的癥狀表現為痰液量少、咳嗽、口干等,這時在治療患者時,應該給予患者6g沙參;4.5g杏仁;桑葉、梨皮、豆豉、川貝各3g進行潤燥止咳治療。②風寒襲肺證:患者在發病后會伴發氣喘、白色與稀薄痰液、咳嗽、鼻塞等癥狀,選擇化痰疏風、散寒宣肺的15g杏仁;麻黃、甘草各10g。③脾肺兩虛證:患者會表現出咳嗽、脈搏虛弱、氣急、喘促等癥狀,這時應該選擇具有化痰健脾、補肺祛風的功效,藥方中包括山藥、黃芪各20g;灸蟬衣、川貝、防風各10g。④痰熱蘊肺證: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會表現出口渴、喘促、咽喉疼痛的癥狀,這時應該根據患者病情給予黃芩、杏仁、桑白皮各20g;貝母、半夏各15g止咳化痰的功能。臨床具體藥材的使用以及劑量應該依據癥狀表現進行調整。
1.3統計學方法
SPSS.23軟件包處理結果指標,結果指標包括計數、計量兩種資料類型,分別采用卡方檢驗、t檢驗,以百分比、±標準差表示,組間是否有差異存在主要依賴于P值,臨界值為0.05,小于臨界值為組間差異顯著。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3.討論
慢性支氣管炎在中醫理論上歸屬于“咳嗽”、“肺脹”一類,作為老年患者常見疾病,在人口老齡化時代,慢性支氣管炎發病率逐年增加,現已成為危害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2]。中醫理論認為慢性支氣管炎疾病與患者機體多種臟器功能失調息息相關,使得疾病經久不愈、反復發作,傳統西藥治療的方案雖然容易控制病情,但是整體療效有限,所以提倡采用中醫內科辯證療效,中醫內科將慢性支氣管炎分為燥熱傷肺證、風寒襲肺證、脾肺兩虛證、痰熱蘊肺證四種類型,每種疾病所選取的藥物具有不同功效,可以在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體質以及病情,并且多種藥草相互配合,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炎癥反應,降低藥物副作用,從而確保藥物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本文對比實驗結果顯示,采用中醫內科治療的實驗組,臨床治療有效率更優,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中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進一步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母穎. 中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效果探討[J]. 醫藥前沿,2020,10(1):28-29.
[2]柯益壽. 中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效果分析[J]. 健康必讀,2020(6):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