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楊 陳凱樂
摘要:目的 對臨床產科護士開展相關護理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加強疼痛知識培訓之后,是否能夠對護理質量的提高帶來更加積極的影響作用進行對比和對照。方法 在本院產科所有所收治孕產婦中,抽取70例進行對比對照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孕產婦人數一樣的情況下,僅有護理人員開展護理方面按的差異之處,對照組常規開展產科護理,觀察組則加強產科護士疼痛知識培訓開展針對性護理。對兩組分別開展護理干預之后護理質量評分、產婦VAS評分情況進行對比,評價護理干預的效果和質量。結果 分別干預后發現,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更高而VAS評分要更低一些(P<0.05),產生了效果方面的差異。結論在目前臨床產科開展護理的過程中,加強對于護理人員疼痛知識方面的培訓之后,普遍的護理質量得到提高,而產婦的疼痛等方面問題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緩解,促進人文護理的應用,取得更滿意的護理質量和護理效果。
關鍵詞:產科護理;護士;疼痛知識培訓;護理質量;效果;提高;分析
引言:
產科所所收治的群體不同于臨床其他科室,其自身的特殊性相對較強,妊娠、分娩作為女性的特殊生理階段,開展護理的過程中除了常規保持產婦的健康之外,還需要注重對其疼痛情況的改善,加強人文性護理,以通過這樣的方法取得更滿意的護理效果[1]。而這一類護理的有效開展,必須要在護理人員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之下才可以順利進行,針對這一問題,要采取合適的方法和措施,進一步加強對護士的技能、知識等方面培訓,然后利用這樣的方法和措施,促進護理質量方面的提高。基于此,本次研究對相關培訓及有關護理方法應用之后的效果情況進行對比,評價臨床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70例產科所收治孕產婦都是本院所收治相關群體中選取,隨機分為觀察組(n=35)和對照組(n=35)。產婦23-39歲,平均(29.8±3.1)歲,孕周32-41周,平均(38.98±2.14)周,分娩方式包括了經陰道分娩和剖宮產兩組,包括初產婦和經產婦。在這樣的情況下,產婦對有關護理方法可以配合、理解,無妊娠期合并癥等問題,均為單胎頭位,彼此接近(P>0.05),可以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并評價之后的效果情況,分析臨床護理成效。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根據產婦的情況、分娩方式等方法進行護理,并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在產后早期指導母乳喂養、產后康復。觀察組則同時對護理人員強化疼痛知識培訓,首先進行疼痛護理知識方面的培訓,組織進行學習,了解產婦分娩疼痛的特點特征、緩解方法。進一步在開展臨床護理的過程中,根據產婦具體情況進行疼痛特點的評估。其次根據產婦的疼痛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方案、措施,通過音樂療法、放松練習等方式,配合指導產婦正確用力,以便于更好的分娩,同時也改善產婦疼痛的問題。最后加強護理過程中的心理護理、人文關懷,以通過這樣的方法讓產婦接受更多社會、家庭、親情等方面的支持,提高產婦對于疼痛護理干預的依從性。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分別開展護理之后的護理質量評分、產婦VAS評分情況加以對比,護理質量評分包括了護患溝通、人文關懷、心理護理、無菌操作等多個方面,百分制評分越高表示質量越好。
1.4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利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進行表示,采用t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較為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干預后發現,觀察組產婦的護理質量評分要更高,而且相比之下VAS評分要更低一些(P<0.05),取得了更滿意的護理效果。兩組產婦護理后效果對比詳見表1.
3.結論
通過加強疼痛方面的知識培訓,護理人員可可以更好地解產婦的疼痛情況,進一步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和方法,改善現有疼痛問題,促進疾病情況的轉歸[4]。在具體護理應用也可以發現,強化這方面護理之后,觀察組產婦健康情況、護理質量、疼痛情況都得到了優化,帶來了更加積極的影響作用。
如上所述,相應的護理方法和措施取得了更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夢曉, 朱莉, 葉科容. 產科護士疼痛知識培訓在提升婦產科護理質量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健康必讀, 2020, 000(014):87.
[2]聞榮. 品管圈活動在婦產科護士專科知識培訓中的應用效果評估[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 004(038):P.3-3.
[3]謝曉燕,于靜靜. 焦點解決技術在提升婦產科護士積極情緒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 2020, 27(05):625-628.
[4]吳小珍,符白玲, 沈轉興,等. 以循證為基礎的小組討論教學模式在婦產科專科護士培訓中的應用效果[J]. 中外醫學研究,2020, 018(008):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