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有祥
什么是個性化學習?簡而言之,個性化學習是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需求和能力設計的教育環境和課程。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速度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最終目標和學術標準沒有區別。每個學生可以在單元或每個知識塊為了適合自己理解問題而設計不同的個性化學習方法。
個性化學習可以幫助所有學生保持相同的水平,并根據個人的長處和短處對待每個研究的知識。而教師能夠更有效地集中時間。由于許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都包括獨立或協作活動,因此教師可以自由地針對較小的學生群體進行針對性更強的教學。
學生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活動類型。這可以幫助每個學生每天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師跟據學生情況制定學習活動。活動的選擇完全取決于學生,使他們可以自由選擇最適合他們的學習活動類型。
1、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凸顯個性化學習的前提
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尊重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就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做學生信賴、 喜歡的老師, 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如:上課時應用循循善誘的語言啟發學生; 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應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們。回答錯了既不能諷刺, 這樣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導這些學生,使之正確的回答完畢, 再予以肯定。這樣, 學生體會到探索成功的喜悅, 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2.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嚴謹活潑的課堂氛圍,是個性化學習的條件
教師必須相信學生有潛在的嘗試能力, 對學生的探索活動要充滿信心, 循循善誘。創設師生心理相容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老師既是師長, 也是最可親近,可以與之交心的朋友。教師要努力創設主動探索空間,讓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與空間,使其外部活動逐漸轉化為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從而獲取知識,發展智能,以更積極的姿態自主參與學習活動。同時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接受型”的被動學習為自主的“探索型”、“ 發現型”的自愿學習。鼓勵和支持學生提出問題,以完全平等姿態與學生一起查閱資料,尋求答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自強、自控、自信的品質。
3. 創建高效有序的課堂,提升質量,是個性化學習的保障
教師的教學任務能否完成,與課堂紀律有直接關系,任務都無法完成,有效就更無從談起了。所以說,課堂秩序好壞與教學效果也有著緊密地聯系。但在這個問題上要有一個辯證的尺度,混亂的課堂是低效的,安靜的課堂就一定是有效的嗎?不一定。有時候學生之間在討論問題、探究答案的時候,課堂也是不安靜的,然而就是在這不安靜中,學生之間有了碰撞和交流,對問題的思考有了深化和提升,這恰恰是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是有效的;反之,課堂是鴉雀無聲的,而學生的思維機器是停滯的,這卻恰恰又是低效的。所以努力創建高效有序的課堂,讓學生把疑惑解決在當下,而不是留在課后,讓學生多一些思考,而不是多一些困惑。
學生的學習欲望往往是從興趣中產生的,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是把枯燥的數學內容形象化,如把公式、原理、定義,這些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有切身體驗的生活實際來教學,通過個性化的學習,根據自己的理解可以特殊值體驗,可以建立模型體驗,可以查資料體驗,可以在游戲中體驗,既把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激發學生的探索的欲望,通過互動學習,與他人合作,可以汲取別人的思想精華,集他人的智慧融匯貫通,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這也是提升主體興趣的有效方法。要優化課堂情境,充分感受數學,主動探究數學,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
在教學中按學生的性別,知識程度,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確保每一小組的成員在活動中合作積極,參與均衡,合作深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分組也有所不同,每個人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強了合作的參與性;另一方面給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思考和發言的機會,也給成績較好的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強化了組內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