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君
現代社會呈現一種快節奏的生活狀態,這種狀態下,沒人可以獨善其身,教師如此,學生也是如此。但對于一個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并沒有加快學習節奏的意識,因此,教師要想讓學生適應社會節奏,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而高效課堂是最好的選擇。高效課堂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生活節奏,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也有著非常大的幫助。而教師想要構建高效課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學生的求知欲出發,對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進行鍛煉,慢慢提升學生本身的實力,讓學生無論在面對什么樣的生活或者學習節奏的時候都能表現得游刃有余。
教師想要構建高效課堂,除了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還要慢慢提升學生的實力。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來說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學生這種能力比較強,在課后進行學習時就可以在面對誘惑的時候堅守自己的內心,也可以在遇到難題的時候毫不畏懼。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非常重要。在語文課程中,閱讀是沒辦法避免的事情,這種能力較差的話,高效課堂就不容易構建。想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就要改變教學的策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能力。
一、改變教學的策略
小學生喜歡各種各樣新奇的事物,如果讓他們長時間地面對同一種事物,他們會慢慢產生厭煩感,這種感覺一旦出現,對高效課堂的構建就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通過改變教學策略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教師可以嘗試找到一些新奇的教學方式,比如游戲化教學、問題導入式教學等。這樣的話,學生會再次產生新奇感,也會因此產生學習興趣。
例如,我在講解《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的時候,就會根據這一課程的難度選擇全新的教學方式。生物界中,一些動物的生長、發育過程非常有趣,學生對這些動物的形態以及成長過程都不是特別清楚。因此,我沒有采用傳統的教學策略,而是在講解之前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青蛙綠色的,但大家知道青蛙在最開始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嗎?”這個問題對于還沒有學習這一課程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但我要做的就是通過這個問題激發出學生的興趣,驅動學生不斷探索。這種教學方式是問題驅動式教學,對學生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教師要選擇一種詼諧幽默的方式來對學生提出問題,并且慢慢地引導學生尋找答案,這樣的話,學生的求知欲就會被充分激發。但當學生習慣一種激發方式之后,教師也要嘗試換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可以是以游戲為基礎,也可以是各種各樣有趣的東西,且只要學生對知識有了渴求的心理,教師再想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就會變得非常簡單。
例如,我在講解《我是什么》這一課的時候,就會在最開始的時候將重點放到學生求知欲的激發上。課程開始時,我提問:“這篇課文可是一個大謎語,通過學習,你能猜出來謎底是什么?”學生一下子被點燃,紛紛開始閱讀交流。另外,這一篇科學短文語言樸實而生動,非常適合孩子閱讀。誦讀文本,你會不知不覺地走進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仿佛自己也成了千變萬化的“水”。先乘著陽光到空中飄浮,連片為云;遇冷凝結,或為雨,或為雹,或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學生閱讀完畢,也猜到了謎底,就是“水”。學到這里可沒有結束,我們還可以聯系教材中另一篇課文《大禹治水》,繼續拋出問題:水為人類做了許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壞事。你知道歷史上最早是誰治理好了泛濫的洪水,讓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嗎?學生七嘴八舌,有的了解過相關的故事,很興奮地介紹給大家聽。此時,我再請學生去讀一讀這篇課文,了解這個故事,這樣課程的學習便水到渠成。
三、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要讓學生徹底地理解知識點,只靠課上的時間是完全不夠的,因此教師要嘗試讓學生在課后也能自發地學習。
例如,我在講解《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考慮到這一課文的知識點是對一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進行講解,是一種生活類、科普性的問題,因此,我會在講解結束之后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這個任務是探索實踐類的,趣味性十足。我會讓學生在回家之后對課文中所描述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進行探究,可以是借助書本、網絡等查閱相關詳細資料,也可以通過尋訪、調查進一步清晰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之后完成一份思維導圖,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介紹了解到的內容。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四、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習中至關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師想要構建高效課堂就必須嘗試著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但想要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篇課文的講解都應該進行有針對性的滲透。有效的方法指導,細致地閱讀講解,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思考習慣,才能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閱讀力量。
例如,我在講解《曹沖稱象》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考慮到曹沖在做出這件事的時候和學生的年紀差不多大,因此,我會在講解開始之前將曹沖面對的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先想想辦法,說說看他們會怎么做。然后,讓學生自主閱讀文章,想一想曹沖是怎么做的。如果學生閱讀能力較差,或者沒有認真進行閱讀的話,肯定沒辦法找到正確的答案。這個時候我會帶領著學生進行閱讀,按照順序整理出曹沖稱象的每一個具體步驟,形成完整的稱象方案。由此可見,準確提取每一個信息,方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五、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教師想要構建高效課堂就要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先考量自己是否能夠獨立將其解決,如果可以,就嘗試著自己將其解決;如果沒辦法,學生也可以嘗試著找到解題思路,這對學生的幫助是非常大的。但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并不容易,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獨立的環境中解決問題,當積累的量足夠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就會得到顯著提升。
例如,我在講解《雪孩子》這一課的時候,考慮到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肯定會興趣十足。但這一篇文章相較于學生之前學習的文章是比較困難的,對于學生獨立思考、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上了一個全新的臺階。因此,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會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著力進行培養。我采用邊讀邊思的方式,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新要求,又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學生必須進行獨立的思考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而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肯定會得到充分鍛煉,對高效課堂構建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六、幫助學生開拓思維
開拓思維就是讓學生的思維具有延伸性。當學生看到某一件事物的時候,會根據自己的認知和想象力對其進行聯想。想要培養學生的這種思維,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因為思維的延伸性需要學生對某一件事物有著一定的認知,而如果學生沒有的話,那他無論有多么強大的想象力也沒辦法很好地延伸思維。換句話說,如果將學生開拓思維比作建造一座大樓的話,那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就會是基礎,而想象力是其余的任何東西,如果沒有基礎的話,即便大樓可以蓋起來,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對學生本身也會產生影響。因此,教師想要幫助學生開拓思維,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也就是打好基礎。
例如,我在講解《一封信》這一課的時候,會將重點放到學生思維的開拓上。現在網絡極度發達,學生很少有寫信的經歷,甚至很多學生都不知道信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因此,我在講解開始之前準備一個信封,在講解完成之后讓學生嘗試給自己親近的人寫一封信。最基本的寫信格式要教給學生,讓學生在后續生活成長中不會因為不知道寫信格式而發愁。就像前面說的,想要幫助學生開拓思維,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教給學生如何寫信也是增加學生知識儲備量的一種方式,對學生思維的開拓也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總而言之,想要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教師的教學策略上入手。如果將一個班級比作一臺車的話,那教師就是方向盤,學生就是其他的部件,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著學生前進。因此,想要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師就必須從教學策略上做出改變,并且嘗試著提升學生的能力。這些能力在小學階段得到提升,對學生后續的成長和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也可以更好更快地適應快節奏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