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燦
德育教育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主要途徑。筆者結合教學需要,挖掘德育資源,創設德育活動,將德育融于數學活動中,使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建構道德認知,為提升道德素養打下堅實基礎。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結合教學經驗,從挖掘德育資源和創設德育活動入手,詳細闡釋融德育于高中數學教學的策略。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立足立德樹人這一根本教育任務,要求教師將德育融入數學教學活動中。德育是數學學科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讓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傳統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忽視德育教育,向學生機械灌輸數學內容,導致部分學生只掌握了數學知識,卻在道德認知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學生全面發展。針對這種情況,在課程標準要求的指導下,筆者不光重視德育教育,還根據教學需要,探索多樣的策略,把德育融入數學教學中,彌補傳統教學不足。下面筆者將結合教學經驗,從挖掘德育資源和創世德育活動入手,具體闡述如何將德育融入數學教學中。
一、挖掘德育資源,夯實融入基礎
德育資源是創設德育活動的基礎。在開展德育活動之前,教師首先要挖掘豐富的德育資源。在組織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一般會挖掘數學史和數學榜樣資源。具體做法如下。
(一)數學史
數學史是數學家探究數學的過程,是不可多得的德育資源。所以,在融德育于數學教學的時候,筆者利用多樣的途徑收集數學史的相關資源,使學生們在認知數學知識的同時建構良好的精神品質。
以“函數的概念及其表示”一課為例。函數概念是數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不同時期的數學家經過努力總結出來的。在挖掘德育資源的時候,筆者利用網絡途徑對函數概念的發展歷史進行了搜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對大量的信息進行分析、整理之后,筆者從函數的演變歷史入手,按照變量說、對應說、關系說這樣的順序展現數學家們對數學的探究情況。如,變量說出現在函數概念發現早期,立足此時期,筆者講述了丟番圖對不定方程的研究、伽利略建立用文字和比例的語言表達函數的關系的研究、笛卡爾對一個變量對另外一個變量關系的研究等內容。在筆者的講述下,學生們仿佛穿越時空,跟著數學家們的腳步探究函數概念,能夠整體認知函數概念的形成過程,也對函數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時,學生們也感受到,在當時條件不發達的情況下,數學家們為了研究函數做出的努力,被他們身上堅忍的意志品質所感染。尤其,在此授課內容的影響下,不少原本面對數學學習挫折輕言放棄的學生堅定了自己的信念,積極克服學習挫折,這樣的教學方式促進了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提高。
(二)建構數學榜樣
數學課堂是學生教師進行互動的場所,在互動的過程中產生了諸多的德育教學資源。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高中生處在自我意識不斷增長的階段,在與其他學生互動的過程中產生了強烈的競爭心理,渴望在與他人競爭的過程中受到關注和肯定。針對該情況,在組織高中數學教學的時候,筆者以學生為切入點,挖掘榜樣資源,建構學習榜樣,借此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驅動學生互相學習,提升自我。
以小a為例。這是本班的一名中等生,盡管他的數學學習成績在班級中排名中游。但是他的學習態度卻是所有老師有目共睹的。筆者執教班級的一些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不良,做出了不利于提高數學學習成績的行為,如上課聊天、課后不按時完成作業等。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將小a樹立為數學學習榜樣,在課堂上對他大加贊賞鼓勵,同時還鼓勵他擔任數學課上的紀律委員,對其他學生進行監督和指導。一些原本數學學習態度不良的學生,在看到小a可以成為班級激勵管理者之后,產生了強烈的競爭欲望,主動地向他學習,轉變自己的學習態度,約束自己課堂的學習行為。由此可見,建構數學學習榜樣不但可以激勵其他學生,還可以使他們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態度,促進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
二、創設德育活動,提高融入效果
德育活動是將德育資源融入數學教學的關鍵。在組織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創設德育活動,自然而然地將德育資源融入其中,使學生在體驗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道德熏陶。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筆者一般會創設合作學習活動和游戲競爭活動。
(一)合作學習活動
合作學習是學習課改實施過程中提出的一種學習方法,倡導以學生為集體地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活動同時也是學生們形成合作意識、發展合作能力的主要活動。基于此,立足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在組織數學教學時,筆者建構合作學習小組,多樣方法引導學生們合作學習。
在建構合作學習小組的時候,秉持學生們互幫互助的原則,筆者先以學生們的數學學習水平為基礎,將他們劃分為不同的層級,接著將不同層級的學生納入一個小組中,之后在課堂上根據數學內容設計學習任務,驅動學生們在小組中討論任務,互相幫助解決問題。以平面向量的概念為例,數學教材中展現了平面向量的概念內容,有的學生可以自主地理解這些內容,有的學生則不可以。針對這種情況,依托建立的合作學習小組,筆者提出總結平面向量概念的任務,鼓勵學生們先自主閱讀教材,初步概括平面向量的概念;接著學生帶著自主學習所得和小組成員一起進行交流,提出不同看法。在合作的過程中,由小組長先指導學困生表達學習心得,然后由中等生進行補充、總結。交流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們碰撞思維交流情感的過程,由易到難,初步認知了平面向量的概念,這樣大大地減輕了學生們的數學學習負擔。最后,筆者根據學生們的合作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
(二)數學游戲活動
數學游戲是改變數學教學枯燥感、乏味感的主要活動,同時也是具有競爭性的活動,學生們在體驗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不少學生競爭意識強烈,但是競爭手段不佳,在班級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創設游戲活動,設定明確的游戲規則,使學生們端正自己的競爭態度,由此學會良性競爭,在良性競爭中實現發展。
以“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一課為例。教材中直接給出了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結論,但是數學課程標準對知識點提出了探究性學習要求,要求學生自主動手操作,透過數學現象抽象出數學結論。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創設了游戲活動,明確要求學生們在不看教材的情況下以小組為單位,遷移知識儲備,合作探索出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系。學生們合作學習過程中,筆者巡視課堂,一旦發現有小組翻閱教材,直接從教材中獲取結論,則判定該小組游戲失敗。筆者還創設展示活動,并根據學生們探索出的方法、探索過程以及數學結論給他們打分,得分最高的一組獲得獎勵。通過體驗這樣的游戲活動,學生們不僅發揮了自主性,合作地探索出了數學結論,加深了對數學內容的理解,還學會了用規則約束自己的行為,進行良性競爭,促進了良好競爭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此外,學生們在此過程中還進一步感知了合作的魅力,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為今后體驗社會生活做好準備。
總而言之,在組織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把握課改的發展潮流,以德育為重點,應用多樣的策略,挖掘德育資源,創設德育活動,切實將德育融入數學教學中,使學生們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有效熏陶,建構精神品質,發展良好意識,形成良好能力,促進全面發展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