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摘要:就業問題是關系到社會、學校、學生等方方面面的重要問題,需要學校、政府、學生個人共同努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通過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輔導員充分發揮其先鋒作用,提高大學生自我認識,拓寬學生就業思路,通過校企合作,搭建實踐教學和實訓平臺,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關鍵字:就業指導;就業能力;實習實訓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遞增,應屆畢業生數逐年上漲,出國留學畢業生逐年上漲,加之往年待就業及其他暫未就業畢業生的累加,高校畢業生作為已然成為備受社會關注的群體,畢業生就業成為學校、社會、家長、學生關心的重要問題。然而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不是單一的,是教育體制機制、社會經濟發展、學生個人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因此需要學校、政府、學生個人共同努力,三者聯動。
一、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
高校的就業教育不應單單停留在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等基礎教育方面。同時還要通過將就業教育融入到新生入學教育、學生實踐教育等多方面之中,提高學生就業意識,讓大學生從一入校門就意識到就業的重要性,將就業的種子播種到學生心田。
通過專題教育、企業師資授課、專家講座、就業咨詢等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教育,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就業技巧等方面的就業指導與就業服務。通過就業創業社團的建立,指導學生參加就業創業實踐比賽,在實踐中將第一課堂所學基礎知識學以致用,與第二課堂實踐經驗融會貫通,端正就業創業態度、扎實就業創業知識,提高綜合素質與就業創業實踐能力。
完善就業服務網絡,暢通網絡招聘渠道,為畢業生提供精準的就業信息。通過對畢業生的一對一就業指導,對就業困難學生開展有靶向性的精準就業幫扶,為學生發送私人訂制招聘信息,到未就業學生家中進行就業家訪等,了解學生就業現狀、就業心理、就業需要,對癥下藥,幫助學生盡早實現就業。
二、充分發揮輔導員先鋒作用
輔導員是學生身邊的老師,能及時準確的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心理動態和就業動態。高校輔導員大多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素質,是學生身邊的心理醫生和職業規劃師。
學校通過建立就業指導專家庫,定期對學生提供一對一、一對多的就業診斷、就業指導及就業幫扶,幫助學生自身性格和所學專業完成自我認知、職業診斷、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認知能力,明確職業發展方向,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就業意識、強化就業思維、擴寬就業思路、明確就業方向。
三、提高大學生自我認識,拓寬就業思路
高校畢業生要充分了解國家相關政策,充分了解所學專業所處行業的發展趨勢和發展動態,刻苦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提升個人就業能力,時刻準備好抓住工作的機遇。提高個人信息感知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善于利用網絡篩選切實符合自身需求的招聘信息,實現精準求職。
大學生要想實現就業不但要加強專業課的學習,更需要參加課外實踐與實習活動,持續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畢業即就業。高校畢業生大學生普遍存在就業意識薄弱,自我認識不明確等問題,擇業過程中往往目標不明確。通過精準就業服務幫助大學生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對畢業生灌輸注重就業質量的科學就業觀。
四、加強校企合作,搭建實踐教學和實訓平臺
學生通過學校第一課堂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而實踐能力的提升需要學校和企業建立實習實訓基地,通過搭建線上、線下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機會與場所,有助于學生所學基礎知識進行學以致用,使其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習實踐能力,而實習實踐能力正是大學生實現就業的前提和基礎。
第一,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豐富和完善知識結構,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鍛煉自身適應社會的能力,更好的積累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就業。
第二,社會實踐有利于學生加強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明確理論與實際的差距,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三,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學生端正就業觀和就業態度。在實踐中了解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與用人要求,加強就業準備,培養競爭意識,端正就業態度。
第四,參加實習實訓為學生提供考察自己實踐能力的機會,開擴視野,增長見識,加強學生實際工作能力,提高其責任心,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第五,通過參加實踐,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業能力、創業素質,擴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可能性。
第六,通過參加實踐,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業能力,提高創業素質,樹立正確的創業觀,擴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可能性。
參考文獻:
[1]王佳茵.經濟新常態下關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幾點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4):18.
[2]張璐.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問題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18):455.
[3]孫墨曈.經濟新常態下高校大學生就業觀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8.
[4]楊光紅.新常態下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路徑研究[J].文淵,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