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利華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已成為我國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攻方向,創新創業教育質量也是衡量我國當前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的核心要素之一。文章在分析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的基礎上,對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策略、途徑展開研究,提出幾點共性的解決辦法,對高校創新創業改革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創新創業;培養體系;教育理念
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推進現代高等教育全面改革,離不開高等學校積極發展創新創業教育[1]。 高等學校“雙創”教育改革不是單項改革措施的簡單執行,而是需要整體性,系統性且實質性的改革創新。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介紹
創新是創業的基礎和條件,創業是創新的再現和延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重在培養創新創業復合型人才。高等學校貫徹落實“雙創”教育重在解決高校“做什么”“如何做”的問題。無論從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角度還是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角度出發,建立高等學校創 新創業教育體系都是滿足這一要求的有效途徑和重要 支撐。
二、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未能深入人才質量觀
目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改革理念中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仍存在貫徹不徹底、不深入的問題。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依然主要是專業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等系統性、完整性層面的改革[2],融入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核心要素的新的人才質量觀和教學質量觀理念還有待于進一步構建、完善。
(二)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機制不健全
由于創新創業是新興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對于這一人才培養模式,作為高校管理者和高校一線工作者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經驗。如何在高校有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是擺在高等教育管理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也為高校管理研究工作帶來了新的研究方向。作為高校管理者,如何做好創新創業的頂層設計,如何做到各方面的統籌、協調、監督和考核,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細節問題。
(三)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尚未健全
由于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尚處于探尋摸索階段,所以大部分高校在創新創業體系方面的建設還不健全,它們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有待進一步形成[3]。課程資源建設 缺乏同類學科前沿、企業基礎、就業企業指導等創新教育方面的課程,沒有形成一個覆蓋面廣、層次分明、系統的專業創新與創業教育課程群。整體來講,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人才培養體系的系統化設計和雙創課程體系的立體化構建不夠完善和成熟[3]。如何將創新創業人才 培養體系納入現有的教學培養方案,是教學管理者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如何開展平臺建設,以利于創新創業的更遠發展
如何依托現有的實踐教學基地,如何創建相關文化平臺、課程平臺、創業實踐與孵化平臺。這是創新創業一線教師需要切實考慮的問題。如何與校園外的企業牽線搭橋,如何將校外的企業引入學校,為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帶來借鑒作用。
(五)教學模式如何改革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有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對知識的需求。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育管理者盡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室現場教學的模式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知識的需要。創新創業教育如何推動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這一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采取何種方式變革,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六)教師“雙創”教育水平和能力不足
由于現有教師均是脫胎于傳統教學模式,如何提高教師創新創業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如何打破傳統的教師隊伍結構,引進與培育相結合,構建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如何提升教師隊伍的“雙創”教育水平。如何引進企業技術專家、知名企業家、校內教師共同組建創業導師庫,如何建立創新創業教學團隊,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開展實時指導。
具體有以下兩個方面:
1.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內容與形式單一。課程教學是高校開展各項教育工作的最直接的方式,同樣,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最直接途徑也是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教學。當前,高校在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沒有充分結合高校自身的辦學優勢和專業特色以及服務區域經濟特點開設相應的創新創業類課程。教學內容體系設計方面還不夠完善[4],尤其在創新創業類實踐訓練和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著力較少,學生獲益不多。
2.創新創業教育師資數量和水平不高。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組織、實施離不開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同樣, 組織實施的效果也跟教師的素質有直接的關系。因此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當前,創業實踐經歷少,創新創業教育經驗欠缺依然是高校創新創業教師隊伍的最大短板[5],由此也造成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收效不突出的問題。另外,在選聘教師、成功的企業家、成功的人士以及在創新和創業方面有經驗的政府專業人士在擔任創新創業實踐指導教師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多。
3.創新創業資源環節薄弱。由于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處于萌芽時期,各方面的資源相對薄弱。如何加強學校內部資源的統籌應用,如何調配教學各個職能部門的優勢資源,如何加大各個院校間的師資力量的交流應用,作為規劃者的當地政府部門,如何做好頂層設計,如何調配各方面資源?
針對這種新型的教學體系,如何改變固有的教學管理體制。針對將創新創業這種教育體系納入傳統高等教育的情況,高校對學生的考核方式如何轉變?由于創新創業實踐環節大大多于傳統教學,實踐環節如何與傳統教學達到學分互認?是否可以采取多樣式的教學模式以應對這種實踐環節多的情況?如何鼓勵更多地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的體系?怎么評估創新創業教育項目效果的好壞?如何考核?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細節問題。
三、結束語
新時代新背景下,國家將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各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指明了指導思想和方向[5]。這就需要高校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創新,創建符合各高等院校自身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這就要求各高校充分認識和理解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明確“雙創”教育的基本目標和要求[6],切實把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擺在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首要位置, 大力提升學校在區域產業人才培養中的實力與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陳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現狀評價與約束機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
[2]孟現志.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若干思考[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4,30(07);114-117.
[3]鄭丹.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初探[J].亞太教育,2016(23);60.
[4]劉博,袁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以沈陽建筑大學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04);169- 170.
[5]張然,黃友如.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下的《食品質量管理學》教學改革初探[J].廣東化工,2017,44(01);168-169.
[6]陳耀,傅方正.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思考[J].高教與經濟,2009,22(01);29-32.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 濟南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