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陽
學校文化建設對辦學的質量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縱觀辦學的實踐,學校文化是學校一切發展的基礎。正如美國一位著名政治學家所說:“對于一個社會的成功起決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一所學校,如果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積極向上的學校文化,就難有長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競爭力,就不能成為一所名校。
學校管理的對象是人,是在文化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其行為受思想支配。而影響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學校文化是全體師生員工在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逐漸積累共同創造生成的價值觀、信仰、態度、作風和行為準則,具有導向、規范、凝結、教育、傳播等作用。它是學校的生命。我認為,學校文化應是師生耳濡目染,處處縈繞在身邊,時時滲透在心間,潤物細無聲。它是一種“看不見的準則規定”,是影響師生思想、態度和行為的重要力量。在教育資源均衡化的背景下,作為一校之長,不僅要重視學校有形資源的擴展,更重要的是引領學校文化,注重學校文化資源的利用與拓展,把文化作為引領學校成長的核心發展力。用“文化”的馨香來引領教師和學生的成長,從而促進學校的發展。讓“文化”的芬芳使教師變得精神起來,使學生變得精彩起來,使學校變得精致起來。
理念文化因生動而彰顯活力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高山能鑄造人的寬厚仁慈,流水能滋養人的聰慧靈動,同樣,鮮明的理念文化也能塑造師生美好的心靈。學校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校長對學校文化建設的各種經營。作為一校之長,要擁有明確的辦學理念,并運用校長的領導力,努力使教師擁有相同或一致的理念,形成學校的共同愿景。那就是學校發展方向的大旗。“播撒陽光做教育”是我們革新里小學發展的共同目標,辦陽光教育,創優質精品特色校就成為了我們每一位個小人共同的追求。構建學校和諧發展的文化場,讓學生生命成長充滿陽光,讓教師生命價值充滿陽光,讓學校內涵發展充滿陽光,最終提高師生的生命質量,構筑學生的陽光人生,是我們陽光教育的基本內涵,正是因這樣理念系統的建構,帶動起教師做陽光教師育陽光學子熱情,正是這樣的熱情引領著我們的學生在金帆藝術的承載中揚起特長發展的風帆。
環境文化因靈動而潤物無聲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優秀的的校園文化,時時處處給師生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心靈感染,潛移默化地滋潤著師生的成長。讓師生沐浴藝術多彩 , 讓生命浸染教育陽光是我校營造環境文化的支撐理念。春景夏情、秋智冬理,在大自然的擁抱中,感受陽光教育的七彩,是目前我所在的革新里小學正在打造中的文化內涵。我要讓我的學校花木含情,墻壁說話,讓每一條路,每一棟樓,每一個文化區,都具有藝術魅力,都給師生以熏陶感染,讓學校成為一所教育花園,凈化師生的心靈。一是打造廊道文化,展示師生精神風貌。我們在教學樓內一至四層,以學校的六德目標位內涵,以經典話劇故事為教育線索,以賞析經典話劇名著為載體,構筑起我校以金帆話劇藝術教育為品牌的藝術教育的殿堂。這條凝聚著學校幾十位教師智慧的藝術與道德修養的文化長廊,囊括了中華民族的禮儀與道德文化,并融入了具有國際視野的藝術特色。漫步在長廊之下,一種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凝重感油然而生,一種渴望拓展視野展翅高飛的豪情因景而生。正可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視覺文化因心動而特色鮮明 視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靜態傳達,文化像輕風細雨,像潺潺流水,詩人泰戈爾說: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得鵝卵石臻至完美。要讓人印在心靈中的文化一定是令人心動。打造讓人心動的視覺文化,就一定要依托于學校品牌的底色與內涵。我們革新里小學的視覺文化是以一條歐式建筑的藝術長廊為依托,在一片墨色的水幕墻中呈現出學校鮮明方向,即:校風:明志篤行,尚美進取 展內涵型陽光團隊;教風:勤奮尚德,務實懷遠 成智慧型陽光教師;學風: 樂學善思 勤勉勵志 做自信型陽光少年。是以筑夢園的童話名著為裝點,讓學生棲息在筑夢園中,在品賞著一個個經典的童話故事的同時,去暢想童年的美妙;在品析著一個個童話主人公的同時,去碰撞著自己的創作靈感。我想,一個人在這樣一所學校“浸潤”了若干年之后,就不可避免地被“烙下”深深的“文化印記”。學校亦會因讓人心動的文化而特色鮮明。
行為文化因自動而蕩滌心胸 墨子說過: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健康的校園文化,積極的精神氛圍,會對師生施加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使他們在有意與無意中受到啟發與感染,從而引起他們的感情共鳴,產生一種完善自我的內在驅動力和約束力,進而使自己自覺形成一種學校“規范”和“軟約束”的效果。在我引領的團隊中,我們強調過在智慧奉獻的管理中體現儒文化,在藝術的境界下實現人文管理的雅文化。實行的是舍“霸氣”求“和氣”,舍“匠氣”求“靈氣”,引導教師以發展結伴、以興趣結友。讓“養成”和“規范”深深浸潤廣大師生的精神世界。在我校教師隊伍的建設中,我們以教師劇團、教師劇社為載體,通過教師自主創編劇本,排演劇目,將職業道德的理論更深層次的浸入教師的思考中,外化為教師的展示的行為。每一次教師登上舞臺的感受都勝于登上講臺的體驗,因為那是真善美的高度展現,那是人格修養的一種詮釋,那是人生操守的一種呈現,更是言行舉止標準的一種典范。沒有一種教育比得上人的自我教育,沒有一種制度比得上人心中扎根的信念。人本+情感+規范的管理模式,在我校就以著這樣一種特殊的形式引導者教師,規范著我們每個人的行為。 學校文化建設是一個動態過程,要關注教師和學生的自主參與、自主學習、情感體驗,只有讓師生不斷獲得進步和成功,學校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之,教育走均衡化之路,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學校走內涵之路,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的校園文化已經升華為一種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它是學校的立校之本、發展之源。如今,在這樣的文化熏陶下,革新里小學已經成為充滿思想、創新和智慧的校園,革小人的觀念、品味、學養……也都在逐步升華,革小文化也讓學校真正成為師生一路進取和成長的精神家園,革小文化成為引領學校成長的核心發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