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海

一、美育概念淺析
美育即審美教育,美感教育。“是運用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培養受教育者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意識以及審美的主觀能動性,是美育工作的基本要務。只有通過各種文藝形式、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對學生進行關于“美”的熏陶,才能逐漸提升他們認識美、感知美、表現美、傳達美的能力。
二、美育在中學教育中的意義及價值
(一)提高中學生審美能力
培養中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感知生活、分辨美丑的重要途徑。美育課程對于中學生而言,是游離余課本知識體系之外的,但又蘊藏于社會生活審美活動之內的,是樹立審美意識的必要支撐。通過美育,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促使其學會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觀察和辨別,并對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提高中學生道德水準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已經達成了基本的共識:一切道德內容都是高尚的、美的,是可以獲得社會普遍認可的規范性行為。對中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實際是美育的最高階段,中學美育的終極目的便是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通過美育,有利于中學生更好的認識世界、發現問題,形成良好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自覺的批判人性的丑惡行徑,培養美好、善良的心靈,從而達到“以美育人”的效果。
(三)提高中學生美的創造力
人們對美的創造能力是人的創造性思維的綜合體現,不管從事任何職業的人所做的任何事都體現著從事者美的創造能力。中學的美育課會成為學生積極開發和挖掘事物“美”的基礎,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水平、樹立創新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感悟力、創造力。
三、美育在中學教育中的時代境況及現實困境
(一)時代境況
1、人格邊際化
邊際化的人格中往往充斥著功利性、媚俗性、邪惡性等精神危機的元素,嚴重的阻礙了個人的全面發展。中學美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引導中學生積極向上,因此應敢于面對“片面的人格”,用美育內在的意蘊感染學生,以此來彌補人格裂痕。
2、審美泛化傾向
消費型社會中的審美活動,往往失去了對真實的追求感,更多的關注物質和精神的表層,人的精神性和思想性被逐漸削弱。這種審美泛化的傾向受到快節奏的生活狀態的影響,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愈發嚴重,人性中負面的特征被無限的放大。這就需要正確發揮美育的積極功能,規避人性中隱藏的世俗性和欲望性,從而催化正能量的產生。
(二)現實困境
1、缺乏系統性
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中,自上而下都缺乏完整系統的美育教學規劃,整個中學階段都處在無序的狀態。教育主管部門只停留在口號層面,未深入挖掘美育的重要意義,更不曾對美育課程制定相關的指標,美育課程的計劃顯得非常隨意。
2、忽視美育教育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政府相關部門出臺并制定了素質教育的基本政策和方針,但迄今仍未引起基層教育者和教育單位足夠的重視。一般情況下,中學為了滿足當地教體局的“升學率”的要求,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文化課的教學上,是不設有專門的美育教師和美育課程的。
3、師資不足
國家和政府的相關部門一直以來沒有專注于美育師資的培養,這對中學美育課程的設置增加了困難。我國現階段的中學,美育師資力量非常薄弱,大多數中學學校壓根不配備專職的美育教師,導致美育教學工作難以真正落實到日常的學校教學中,極大的阻礙了社會主義新教育體系的形成。
四、美育在中學教育中的對策與措施
(一)構建合理的美育體系
各中學應將德育、智育、美育相結合,改革傳統的教育范式,積極引進相關人才,將美育課程落實到日常工作中。被《新基礎教育研究》雜志社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共同評選為“新時代體育美育基地校”的山東寧陽縣復圣中學,一直致力于構建合理的美育體系,積極借鑒成功的先進經驗,形成較為成熟的課堂體系,取得了明顯成效,走在同類學校的前列。
(二)以藝術推動美育教育
應該加強“藝術學”的學科建設,才能更好的培養專業人才,深刻認識到藝術和美育的實質,正確把握美育的規律,從而推動相關理論的進步與發展。山東寧陽縣復圣中學注重課堂氛圍,用藝術課引導美育教育,學校曾被先后被確定為“全國青少年藝術教育實踐基地”被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授予“全國藝術教育示范基地”,山東省教育廳授予“藝術教育示范學校”,被山東省書畫學會授予“青少年藝術教育基地”,被泰安市教育局授予“藝體教學工作先進學校”,
多項藝體課題通過省市縣的驗收,其中2012年學校申報的省級課題“農村高中學生藝術潛質開發與培養的研究”被確定為山東省十二五教育規劃重點課題,該課題在2015年5月份順利結題,并給予高度評價,專家一致認為我校的美育、體育教育走在了全省同類學校的前列。2020年10月,學校作為寧陽縣唯一一所學校,被推薦為“山東省美育特色學校”。成果可謂顯著。此外,復圣中學在歷年的山東美術統考中多次創造佳績,過關率高達91%,左右,這也是復圣中學多年來“多元成長”教育理念的實踐化成果。用藝術帶動美育,有利于以優良的文化塑造人,深入貫徹落實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利于弘揚美育精神。
(三)加強師資力量
寧陽縣復圣中學一直注重藝術教師的師資建設,現有藝術教師26人,老中青師資梯隊結構合理,師資力量雄厚,并利用“引進來”“走出去”的契機加強師資培養。要著重培養藝術老師們的使命感、責任感,讓他們學有所用,激發他們的教育熱情,回饋社會,從而實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四)革新教育方法
各中學應設置美育課程,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藝術鑒賞能力,以美育帶動德育和智育。打開教育思維,摒棄呆板授課,擴展授課形式,創新教育模式,是當下中學美育的必然要求。山東寧陽縣復圣中學先后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學校文化建設重點研究基地”,是因為一直堅持“課堂+社團”雙軌并進的育人模式,革新了傳統的教育方法,高度重視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
五、結語
眾所周知,中學美育課程的設置是培養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打破傳統“灌輸式”教育模式的一劑良藥。因此,在全國范圍內的中學貫徹落實美育課程是非常必要的,那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根據當下的教育現狀,出臺相關的政策及法律法規,為地方教育機構制定教學標準,全力推動美育教育的發展。而且,校方、家長、學生應該通力協作,身體力行的支持中學美育的實踐工作。總之,我國應從實際出發,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逐漸構建合理的中學美育體系,促進素質教育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