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
在我上小學時,最快樂的時間便是那短短的課間十分鐘了。我的小學是一水兒的小平房每個班門前都會有一塊兒不大的用方磚鋪成的空地。就這么一點空間,卻成了同學們可以肆意撒歡兒的樂園。跳皮筋兒、拽包兒、抽漢奸或貼人兒、摔跤、拿大頂,二十八個學生,二十八張笑臉。我們激動興奮地沖出教室,又帶著無限留戀返回課堂。就這樣,這短短的十分鐘成了我們每個人在學校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光。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這十分鐘,是對這種天性最好的釋放。但現在呢?高聳的教學樓阻斷了孩子們外出游戲的希望,本應嬉戲的操場卻在課件分外安靜,狹窄的樓道連走路都要“貼邊而行”。當我對孩子們唱起“小皮球兒,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看到他們那茫然的眼神時,我真的怕了,如果孩子連玩兒都不玩兒了,這將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F在孩子們口中的游戲,他們所認為的娛樂,無非就是看電視、玩手機。其實,孩子一生下來就開始通過“玩”來了解世界、探索世界的。只是在越來越重的課業負擔上,家長認為“玩”是沒用的,因為升學考試用不上;老師認為“玩”是浪費時間,因為跑到操場也該上課了。各有各的用心良苦,但卻忽視了孩子們最真實的感受。
直到有一天,我逮到了一個中午不吃飯,在樓道里瘋狂跑著的孩子,我明白了“玩”對孩子的重要性。
小元對我說:“老師,我真的吃不下飯,我也坐不住,我就想使勁跑跑,我真的太難受了!”看著這個快要急哭了的孩子,他的身體內仿佛有著一股呼之欲出的力量,小小的教室、乏味的課間困住了他!看來,真的要為這間教室做些改變了。
一、應該為學生創造一間怎樣的教室?
我緊急召開了班干部會,發現小元這個現象在班中很普遍。大多數孩子在課間幾乎沒有什么娛樂項目,就像筱蕾的作文中寫到:
“站住,往哪跑,看我一會就抓住你啦!”伴隨著一陣陣大呼小叫,樓道里傳來了你追我趕的跑步聲。原本安靜的樓道伴隨著下課鈴聲響起,變得喧鬧起來。就這樣,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課間樓道外的打鬧不休……
——推薦人:郭筱蕾
這樣的狀態,肯定對學生的身體或是心理成長是沒有好處的。其實,在校期間,屬于孩子們的時間并不多,他們可分配、可利用的也就是這每節課后短短的十分鐘。這一次,我要把這十分鐘還給他們!我想讓孩子們用自己的大腦、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屬于自己的、適合自己的教室。雖然一開始我也想讓“我的”教室充滿書香氣息、充滿藝術氣息,但我發現這些好像并不是學生們真正想要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們被動地接受,那效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心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的確,“教室”作為一個班集體學習和受教育的基地,就應該讓學生在一個愉悅的氛圍中享受學習、享受教育,應該順應學生的成長。對!就應該為學生創造一間這樣的教室——讓學生在“玩”中也能有所收獲。
二、怎么玩?怎么有意義的玩?
(一)美好的設想
我請班干部在同學之間做出統計,看看在他們想在課間玩些什么。兩天后,小干部們把調研的情況做出了總結,同學們想玩的游戲真不少。有象棋、圍棋、軍旗等棋牌類游戲;有魯班鎖、七巧板、九連環、魔方等益智類游戲;有跳皮筋兒、羽毛球、扔沙包等運動類游戲;還有旋轉迷宮球、你畫我猜、紙牌堆疊等合作類游戲。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同學們的積極性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了,一個個都在計劃著要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玩些什么。看著孩子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我也倍感欣慰。
(二)新的難題
可是,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極現實的問題——小小的教室里已經被四十個學生裝得滿滿堂堂的了,可利用的也就是前面講臺和后面小柜子周圍的那點空間。如何在有限的空間里,讓所有的同學都玩起來呢?這時,同學們就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
小楊第一個舉手,說:“老師,咱們可以在樓道里打羽毛球、跳……”
“絕對不行!你這樣會妨礙其他班的同學的!如果保潔阿姨剛擦完地地面很滑,會摔倒的!這樣太危險了!”小楊的話還沒說完,就被班長否定了。同學們都長嘆了一口氣,顯得有些失望。
“孩子們,班長的話沒錯。咱們開展游戲的前提,就是安全。我們玩游戲也要玩出健康、玩出文明。我相信在集體的力量之下,你們一定能想出好辦法,利用好咱們班有限的空間,讓每個同學都玩起來!”
“老師,我先表態,我能從家里帶來一些小的益智玩具,像九連環、魔方、七巧板什么的和同學們一起玩,這樣在座位上我們就能玩起來?!卑嚅L的一席話,引來同學們一陣掌聲。
“同學們,我也可以從家里帶來地墊,鋪到前面講臺的那塊空地,咱們可以在那里玩旋轉迷宮球什么的?!毙⊥醯幕卮鸬玫搅送瑢W們的歡呼,同學們越來越激動、越來越興奮,一個個都想把家中有趣的玩具拿到班級中來。這時,學習委員珈儀站了起來。
“老師,我發現一個問題。像魔方、七巧板、九連環這些游戲咱們同學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可以玩了,如果十分鐘的時間不夠,還可以把玩具放在桌斗中下個課間繼續玩??上駠?、象棋這類游戲,在十分鐘之內根本就玩不完,收起來吧,同學們不甘心,不收起來吧,又影響上課,這可怎么辦呢?”珈儀的話使我們每個人都沉默了。的確,我們不僅要考慮空間的問題,還要考慮時間的問題。在游戲中的孩子們,就算空間再擁擠,他們也會毫無怨言且樂此不疲。但課間的十分鐘不是“擠一擠”就會有的,這的確給我們每個人都出了一個難題,沒想到,“玩”也會這么難!到底怎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玩起來呢?
(三)集體的力量
孩子們帶著這個難題郁郁寡歡地回到了家中,沒想到當天晚上就出現了轉機。家委會成員善韜媽媽在班級群中向各位家長說明了班中的“大舉動”,家長們紛紛支持,都說孩子們應該在課間換換腦子,放松放松。善韜媽媽也向各位家長訴說了這個難題,煦博媽媽給出了一個很好的建議,她說:“咱們班地面的空間的確是有限的,咱們可以利用墻面的空間,讓‘玩具’上墻??!”煦博媽媽的話一下就打開了我們的思路。家長們紛紛為班中購買了磁力圍棋、磁力象棋等,還有孩子們十分喜歡的迷宮、拆字組詞等玩具也上了“墻”,我們在大黑板的旁邊還釘上了一塊小黑板讓同學們玩你畫我猜的游戲。每個同學、每位家長都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創造出了一間不一樣的教室。
(四)玩中的規矩
班中的玩具多而不亂,孩子們游戲時也是秩序井然,因為班干部們帶著同學們制訂了玩的“規矩”:
1.每個游戲角落都由各個組長負責,每個同學要對玩具要愛惜,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拿回家清洗、維護;(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2.玩玩具要遵守游戲時間,只能在課間玩。如果老師有特殊要求,必須完成老師的要求后再玩玩具;(培養學生的自制力和時間觀念)
3.如果多個同學要玩同一個玩具,要友好協商,絕不可以因為玩具吵鬧。(培養學生的共享意識溝通技巧)
雖然這只是一個公約的雛形,但我看到了孩子們對游戲的渴望,感受到了孩子們對這十分鐘的尊重。一個月下來,孩子們都很愛惜玩具,都很珍惜每節課后的十分鐘,他們自覺地打掃班級,整理玩具,因為他們想要在一個整潔舒適的環境中娛樂、學習。課間,同學們秩序井然地進行著游戲。魔方是班中男孩子們愛玩的游戲,他們默背著各種口訣,靈活的手指快速地轉動著魔方,班級記錄被頻頻刷新。旋轉迷宮球讓女孩子們愛不釋手,她們時而站、時而坐,晃動著小腦袋想法設法地把那一顆小球送回終點,看著女孩子們互相配合、默契十足,作為老師的我也忍不住要加入她們的游戲。
一到課間,孩子們就三個一伙,五個一群地玩了起來,就像筱蕾在作文中再次寫到:
說來也奇怪,雖然大家看到之前沒有見過的玩具,都很想去玩,可是并沒有你爭我搶,反而互相謙讓,主動把自己的玩具給其他的小伙伴玩。你教教我,我學學你,課間時間好像一下子就過去了。
就這樣,我們的課間生活變得越來越充實,我們班也變得越來越有秩序。原來,小小的玩具也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推薦人:郭筱蕾
(五)玩出了新花樣
最近,吹泡泡的游戲在班中興起了一股熱潮??粗粋€個閃耀著多彩光芒的泡泡越飛越高,孩子們的興趣也越來越大。只見,小如吹出了一個又大又圓的泡泡,全體同學都鼓著小嘴,輕輕地吹著,泡泡飛過了同學們的頭頂,飛出了教室,在樓道的玻璃窗上“啪”的一聲碎了,同學們大聲叫好,因為這是班中飛得最遠的一個泡泡,小如成為了班中的“泡泡大王”。這是班中新舉辦的一場比賽——吹泡泡大賽。同學們就是比拼誰吹的泡泡大,誰吹的泡泡飛得遠。可不要小看這個比賽,因為所有的參賽工具都需要學生自己制作。其中最重要的要數泡泡液的配比了。雖說只有水、甘油、洗滌靈等常見的材料,但每種材料到底要用多少,到底要用多少度的水混合,都是需要進行反復實驗的。這不僅需要“按比例分配”等數學知識,更是考驗孩子們足夠的耐心。小如吹的泡泡又大又圓,還有著漂亮的顏色,據她透露,是因為她加入了珠光色的洗手液。聽著孩子們介紹著自己的“經驗”那滔滔不絕的樣子,我真為他們感到高興。
現在,班中的孩子們不僅會玩了,還玩出了新花樣。當彩色泡泡飛出教室的那一刻,當我們疊出了九層紙牌連外班老師也給予我們慶祝的掌聲時,我相信我們班中的每個孩子都應該是驕傲的。因為他們不僅看到了自己實驗的成功,還看到了其他班孩子那羨慕的眼光。他們不僅為自己感到驕傲,更是為成為八班的學生感到驕傲。
(六)玩的收獲
玩,使學生的成績不降反升。課間的放松,使他們在課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平常一些動作較慢的學生,在課上使勁兒學,使勁兒寫,就想在課間痛痛快快地玩一場。玩著玩著,我發現,這些玩具真的不是單純的“娛樂”——魯班鎖使學生建立起了空間概念,獨立鉆石棋讓學生明白欲速則不達,九連環讓學生懂得很多事情都是環環相扣、進退有序……以前在樓道中瘋狂打鬧的學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楚河漢界中的較量;以前在小事上斤斤計較的情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橫縱線條上的大氣磅礴……
我很高興我培養出了一群愛玩、會玩的孩子,學生在玩中玩出了健康、玩出了文明、玩出了合作、玩出了創造。我慶幸當初我把這十分鐘還給了孩子們,這十分鐘就是凝聚我們班集體的一種文化的所在,因為這十分鐘的力量太強大了,強大到足以改變這件教室,足以豐滿孩子們的內心,足以讓每個孩子更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