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瑞陽 蔣宇卓
[摘要]近年來,隨高校錄取自主性的擴大,錄取生源的質量、方式變得更加混雜;新校區的選址建設集中在城市外圍區域,校外安全缺乏保障,人員類型難以確認,造成安全保衛工作形式緊張。如何保障新環境新地域新形式的校園安全,對高校安全保衛工作從業者提出了不小的難題。同時,智能產品的快速進步和升級、一系列高新技術的應用也賦予了安全保衛工作高效快捷的解決方式。
本文將就高校安保面臨的問題作簡要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 以期提高我國各大高校安全保衛工作質量, 推動高校校園和諧、穩定發展。
[關鍵詞]高校、安全保衛工作、問題和對策
一、維護高校安全保衛的意義
高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我國高等教育和社會銜接的重要環節, 同時也是當前我國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陣地。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青年群體的穩定和健康成長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有著積極作用。因此,切實保障青年人安全成長,維護高校校園無風險就是高校實現教育作用的基石。只有創造足夠的安全感,努力打造無憂校園,才能給學生以純凈自由的生活學習空間,保證高素質人才隊伍的扎實成長,支撐祖國的未來。
二、高校安保工作面臨的問題
1.生源多元化、風俗習慣不同、性格脾性各異,校園打架斗毆有較大的潛在動因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高校的辦學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高校擴招增強了高等教育的覆蓋范圍, 面向全國招生成為了主流招生趨勢。由于不同地區學生生活環境不同, 經濟條件差異, 個性特點差別, 在不同民族學生交流交往交融過程中存在差異。
這些差異具體表現為:學生群體和個體在學習成績、性格、生活習慣、參與組織文體活動能力、適應環境、思想狀況等方面的不同所帶來的變化。學生群體變化導致學生思想狀況的多元化, 主要表現在:思想活躍、興趣廣泛、獨立性、個性化。同時也存在負面表現, 比如學生集體觀念弱化, 團隊意識淡薄, 心里抗壓能力弱、責任意識不強等。同時由于生活學習經驗不足, 社會閱歷淺薄, 思想觀念落后, 法律意識薄弱等原因。
2.校址選擇在城市外圍或新城區,地域空曠、公安力量不夠強大,校外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
一些路段的交通安全也十分堪憂。進出校園的社會人員魚龍混雜,存在安全隱患。同時基礎設施不完善,安保力量薄弱。高校擴大搬遷的進程中,一方面促進了我國高校建設, 擴大高校覆蓋范圍, 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率;另一方面也給高校的管理帶來越來越多的挑戰。高校治安壓力與日俱增, 大部分高校采取分區的辦學格局, 通過一個學校多個校區對師生進行分流安置, 而這也導致學校安保工作缺乏統一管理, 各個分校區實行不同的規章制度, 缺乏對安保的高屋建瓴式的引導。
3.安保隊伍的人員素質低,對突發狀況的處置能力差
高校安保工作是高校發展的基礎部分, 并且高校安保工作是需要綜合性人員的配合, 通過現在的高校安保工作發展來看, 現有的安保人員的職能素質并不是很高, 更多的缺乏的是專業性和思維性。一個專業的安保人員應當具有冷靜的頭腦、專業的知識和過強的能力,而不僅僅是負責門禁、監控等等表面的安全工作。
三、改善當前安保工作問題的幾點建議
1.提高和加大高校安全教育水平和力度
對于校內的安保人員應該經常組織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對于校衛隊成員普遍素質較低的問題, 學校應該重學習、緊規范、抓培訓, 加強對其法制觀念和安全意識的培養全校的教師及學生, 學校可以通過舉辦安全教育培訓講座、安全知識圖片展、播放警示教育片、發放安全宣傳單等多種形式, 重點普及消防、交通、實驗室、危險化學品、食品衛生以及日常活動等方面的安全知識, 提高安全意識。
2.形成高質量的安保團隊
多校區運行模式產生后, 高校應該按照教育廳的相關要求, 為安保部門配備足夠的人員名額, 提供充足的工作經費, 形成一個強大的安保隊伍。在此前提下, 安保人員應該不斷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 增強業務能力的的培養, 改善工作溝通的態度, 塑造一個高素質的安保隊伍。在這支精英隊伍的帶領下, 學校多部門之間相互配合, 共同管理, 形成一個人人為安全負責的校園氛圍。
3.加強校園網絡安全管理
在網絡風險環境中, 高校應該針對國家網絡方面的法律、法規, 積極建立、完善校園網絡安全制度, 引導學生、其他人員文明上網, 促進網絡環境的法制化。在此基礎上, 高校安全保衛人員在監督的過程中, 應該嚴格執行校園網絡制度, 通過實名制上網、區域管控等手段監督師生的思想動態, 及時對不良的思想、信息進行過濾, 從而不斷降低互聯網風險幾率, 保證校園網絡的健康發展。
四、結語
從全國各大高校的安保工作開展情況來看,高校安保工作依舊處于原地踏步的階段;高校安保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很難在短期內于問題根部得到很好的解決處理方案。各高校安全管理部門及當地公安機關應不斷探索問題解決的途徑,以網絡為良好輔助工具從而為新時期的高校安保工作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
參考文獻:
[1]試析網絡時代高校安全保衛工作[J].陳洵.科技展望.2016(21)
[2]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幾點思考[J].黃楊.福建質量管理.2016(03)
空軍航空大學,吉林長春 顧瑞陽,蔣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