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時期環境下,人們的文化發展理念愈加突出,人們對文化知識的需求在不斷增加,為了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以及實現國家文化戰略發展,各個地區都積極開展文化志愿服務工作。而在文化志愿服務中,想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就需要做好文化志愿服務管理,并根據其服務管理現狀積極采取服務策略的創新。本文主要針對新時期文化志愿服務管理與創新策略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 文化志愿;服務管理;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25-0111-02
文化是一個國家面貌的綜合體現,同時也是促進國家持續發展的動力,近年來,國家發展十分重視全面文化素養的提升,也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來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在此時代背景下,文化志愿服務成為了全面文化素養培養和提升的重要途徑,但在目前文化志愿服務管理中還普遍存在諸多的不足,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做好文化志愿服務管理,積極創新管理策略,從而為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和作用發揮提供保障。
一、文化志愿服務概述
在我國公共文化的服務體系內,文化志愿服務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主要的內容是對人民群眾精神和文化生活實現有效豐富,對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以及建設成果展示,對人民群眾實現藝術展演和文化講座等服務提供,且協助相關的部門或者團體組織實施大型社會文化的活動開展。在文化志愿服務中,文化志愿者發揮著主體作用,他們并不是將物質報酬當作目的,而是借助自己的文藝技能自愿參與到對社會與他人公益性的文化服務提供中,和普通的志愿者相比,他們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對公益文化的藝術服務更加強調。文化志愿服務的開展,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的和諧和穩定,他對政府文化的服務空白實現了彌補,促進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有效豐富,為社會穩定和和諧發展起到保障作用[1]。同時,在文化志愿服務中,它具有時代性、開放性與靈活性的特點,從而促進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和創新。另外,通過文化志愿服務能夠有效實現對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提升,這對促進社會和國家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文化志愿服務管理現狀
(一)服務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在文化志愿服務的管理中,完善的服務管理機制是其工作開展的必要保障,但從目前實際工作情況來看,還普遍存在服務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的情況。在對文化志愿者開展招募中,普遍缺乏對志愿者的規范招募流程和明確標準,這就導致志愿者的招募出現隨意和不規范情況,影響很多優秀志愿者的進入;在對文化志愿的服務管理中,評價機制較為缺乏,往往并沒有完善和清晰的評價和反饋機制建立,這就導致服務質量不能得到保障;同時對志愿服務的激勵機制建立還普遍存在局限性,激勵的方式主要是榮譽獎勵、納入到考核中的個人與團隊激勵等,還涉及到一些交通和餐飲補貼,僅僅能夠借助自身的場地和惠民文化的資源來對志愿者的積極性進行調動,對志愿者的資金補助來源和工作單位關系的協調、志愿者的人身保險相關問題方面并未涉及。由于文化志愿的服務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并未形成一套統一和規范的標準,對文化志愿的服務活動長期和穩定開展造成不利[2]。
(二)志愿者的專業素養有待提升
在文化志愿的服務管理中,對文化志愿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他們具備較高服務能力以及專業素養,而從現階段文化志愿者的整體隊伍來看,其人員還普遍存在專業素養有待提升的情況,這對志愿服務質量造成了不利影響。在志愿者的隊伍中,往往存在復雜的群體構成,一般由文藝的工作者、專家和教授、大學生等個人以及組織群眾文藝的團隊和社會培訓的機構等組織共同組成。文藝工作者存在自身能力有限的情況,專家和教授由于時間、年齡、精力等因素影響,導致參與度的不足,而大學生志愿者還存在服務技能和服務經驗的缺乏。在文化志愿的服務管理中,因為缺乏統一性志愿者的培訓機制以及服務評價的機制,這也導致此隊伍素質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
(三)服務項目的創新和影響不夠
在文化志愿的服務中,很多都是短期性和臨時性的工作,服務活動的開展深度不夠,且服務的經費和資源也比較緊張,很多志愿服務的活動項目都是通過政府財政的撥款實現,其社會的影響力存在不足,由于缺乏社會力量的支持,影響其服務活動高質、深入和持久地開展。同時,在服務項目中缺乏有效的宣傳,人們對文化服務的活動意義不能實現全面了解,這也導致其活動存在社會的影響力缺乏。目前大部分文化志愿的服務活動都存在知名度以及影響力的缺乏,和全國知名文化志愿的組織以及活動項目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這也導致其號召力存在不足,不能對公眾參與的熱情實現有效調動[3]。由于文化的志愿者在參與中存在成就感的不足和社會效益的低下,往往會對他們的服務動力產生影響。
三、新時期文化志愿服務管理創新的策略
(一)完善文化志愿的服務管理機制
通過完善文化志愿的服務管理機制,能夠對其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促進其更加規范和穩定發展。在對文化志愿者開展招募中,要明確對志愿者的規范招募流程和標準,來吸納更多優秀的志愿者加入,使他們認可文化志愿服務的工作。在對文化志愿的服務管理中,要建立評價反饋的機制,針對文化志愿的服務工作及時進行反饋、整理、總結和評價,并根據反饋和評價來更好實現服務工作的改善。另外,對志愿服務的激勵機制要實施創新,構建多形式和多層次的機制,如把志愿服務開展的情況當作個人和部門考核的主要指標外,還要將其當作群眾文藝的團隊升級中考核的指標;可以每年定期實施優秀型志愿者的評選,并對他們進行宣傳和表彰;還可以給予他們一定的福利待遇,有餐飲補貼和交通補貼等,且還可以讓其家屬享受到文化資源的優先權,電影票、劇場券和文藝演出門票等,對他們實現回饋激勵[4]。
(二)做好志愿者的專業素養有效強化
目前,越來越多的人都對文化需求不斷增加,而這對文化志愿的服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促進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有效開展,就需要做好志愿者的專業素養有效強化。為了實現這樣的目的,要積極鼓勵各地區開展培訓活動,借助黨校、高校、團校、行政的學院和培訓機構等促進培訓活動高質高效開展;還可以建立文化志愿服務的組織培訓基地,進而開展一些理論的授課、情境的模擬、案例的分析、訓練拓展等形式,促進志愿者服務技能提升,實現他們自我的不斷提升和完善,便于服務工作能夠更好開展。另外,還可以積極開展一些跨省和跨地區的交流合作活動,促進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對培訓手段積極創新,切實實現對志愿者的專業素養有效強化目的。
(三)提升服務項目的品牌影響力
為了促進文化志愿的服務活動能夠更吸引人,對人們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有效調動,提升服務項目的品牌影響力十分必要。為了實現這樣的目的,要對文化志愿的服務項目視覺形象實現統一,其是此服務外在的體現,和人們對文化服務的感知有著直接關系,以統一視覺的設計能夠促進志愿者以及文化服務活動良好形象的塑造,擴大其知名度以及影響力;同時,可以充分借助電視、網絡和新媒體等做好對文化志愿的服務有效宣傳,以新聞宣傳來加強輿論的引導,促進志愿服務知名度以及影響力的提升;另外,可以對“模范”作用充分發揮,可招募一些政界或者文藝界的名人參加到志愿服務的項目中,以此來實現對文化志愿工作的宣傳,借助他們的形象和信譽達到模范帶動的作用[5]。
(四)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經費保障
首先,財政投入要持續加大。相關單位要積極爭取到政府的支持,實現文化服務項目的專項資金有效獲取,對志愿服務的活動開展提供交通、保險和餐飲等補貼,對志愿服務的活動提供基本的保障。其次,要注重對社會力量的支持獲取,積極引進社會資金,來更好促進其服務活動的開展,可以使文化志愿的服務項目實現社會化和市場化的運作,通過活動冠名和廣告平臺的形式積極開展一些社會團體和公益熱心的人士資助活動,實現對志愿服務的資金渠道不斷拓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發展下文化志愿服務具有著深厚的內涵,面對新時期文化志愿服務管理現狀,為了促進其文化服務能夠有效開展和發展,就需要相關單位積極創新文化志愿服務管理策略,這也是促進我國文化志愿服務領域持續和穩定發展的必要認識。
參考文獻:
[1]楊彬.談文化志愿者服務管理與創新[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9,000(011):172,174.
[2]顏蜜如.文化志愿服務項目管理與創新的實踐與思考——以“雷鋒傳人·快樂使者”文化志愿服務項目為例[J].藝海,2019(02):124-127.
[3]鄧蕓蕓.文化志愿服務管理的發展瓶頸及創新路徑——以廣東省為例[J].群文天地,2019(2):70-72.
[4]古柳群.新時期群眾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與管理探析[J].東方藏品,2018,000(012):46.
[5]劉高紅.新形勢背景下加強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相關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12):115+114.
作者簡介:
張燕峰,女,漢族,江西南昌人,大學本科,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文化館,群眾文化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