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華生
摘要:農業技術推廣是農業科學技術轉化為農業現實生產力的主導力量。加強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搞好農技推廣服務,是國家支持保護農業的一項長期性重要政策。為此,我們要高度重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與發展,充分認識它在農業發展新階段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結合現階段的實際,對我鎮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并根據雄壁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的實際狀況,提出進一步加強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發展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現狀;對策
1雄壁鎮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現狀
1.1雄壁鎮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現狀
雄壁鎮位于曲靖東部,地理坐標東徑103o48'29.9",北緯24o52'14.0"。海撥高度2100米。東鄰丹風,西鄰陸良,南鄰瀘西,北鄰羅平。雄壁鎮俗有“烏金之鎮”的美譽。324國道及南昆鐵路穿境而過。是師宗縣西大門及進出曲靖、羅平、瀘西的交通要道。2011年,經過機構改革,撤銷鄉鎮原來在農業、林業、水務、畜牧、農機等站所的基礎上成立的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我鎮初步完成了體系改革任務,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是公益性職能進一步明確,公益性機構建設和隊伍素質得到了加強和提高;二是一大批農業實用技術得以推廣,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三是創新了服務方式,拓展了服務領域;四是農資市場監管得到加強,有效防止坑農害農事件的發生;五是農業標準化建設推進速度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得到加強。
1.2雄壁鎮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雄壁鎮是師宗的西大門,交通十分便利,在農產品的運輸和銷售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轄區內的天生橋、獨攏、長沖等村委會,耕地多為沙土坡地,是種植優質馬鈴薯的天然場所;近年來國家和當地政府對農業的投入逐漸增加,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為農業的發展提供很好的群眾基礎。
1.3雄壁鎮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歷年來,縣鄉兩級政府對煤炭安全生產十分重視,對煤炭生產的投入巨大,這在客觀上忽視了對農業的重視,對農業的投入資金也遠遠不足,從而使當地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生產條件低下;近幾年,由于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促使煤炭企業職工工資大幅增長,當地農民為了眼前的利益,紛紛進入煤炭企業上班,造成了當地的青壯勞力缺乏,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婦女和老人;雄壁鎮屬于冷涼山區,寒冷干燥,農作物生長周期長,產量較低,農業投資較大;由于長期的煤炭開采造成水土流失,加上早些年的濫砍濫伐,所以全鎮土壤貧瘠,水資源匱乏;農民的文化素質較低,對新的農業科技和新的農業品種接受較慢,使農業技術推廣的速度慢、普及范圍不廣。因此,從全鎮的農業生產水平來看,雄壁的農業發展還很滯后,迫切需要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對農業的投入,促進全鎮農業長足、持續、穩定的發展,這其中建立一個良好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2雄壁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全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根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服務“三農”的要求,農技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隊伍不穩、機制不活、保障不力、服務不到位等方面的問題,將嚴重影響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村經濟發展。
2.1當地政府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雄壁鎮是產煤鄉鎮,政府和各級單位對農業的重視不夠。歷年來,政府只重視經濟的發展,對農業的投入遠遠不夠。當地農業種植大多以傳統種植為住,品種單一,技術含量不高,對外市場推廣嚴重不足,即使有少數農民種植新品種,銷路也成大問題。
2.2農技推廣人員知識老化
由于人員外調、借用等原因,我鎮專職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人員逐漸減少,現有的農技人員多數只掌握所學專業知識,只能進行常規的農業適用技術指導,缺乏市場預測、行情分析及經營管理指導能力,而且接受再教育、再培訓的機會少,知識老化,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業發展的需要。
2.3新技術推廣難度較大
一是部分村社干部重視不夠,支持減退,一些農戶科技意識淡薄,在村社講技術課很少有人參加。
二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守人員均是老人和婦女,他們既沒文化、也不容易接受和掌握新技術。
3進一步提高當地政府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重要性的認識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科學技術轉化為農業現實生產力的主導力量,是實施科教興農的重要載體。若沒有積極有效的農業技術推廣,就沒有農業的穩定發展。鎮黨委、政府必須充分認識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在農業發展新階段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切實把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作為一件大事,抓好抓實。
3.1理順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管理體制
理順管理體制。建議推行縣級行政主管部門派出制即“管理在縣,服務在基層”的管理模式,由縣級行政主管部門會同人事部門通過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根據需要設置一定的服務崗位,定崗不定人,從轉制單位人員中公開招考、競爭上崗、擇優錄用工作人員,簽訂一定期限的聘用合同,派駐鄉鎮專門從事公益性服務,其服務項目由鄉鎮政府提出,鄉鎮和縣級業務主管部門共同對派駐人員進行考核,人員實行動態管理。
3.2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科技素質
3.3利用現有培訓資源,拓寬培訓渠道
充分利用縣廣校、農業部門、科技部門等培訓資源,采取多種培訓形式,拓寬培訓渠道,把農民培訓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有計劃、有步驟地對農民開展經常性的培訓,利用報紙、廣播、電視、文藝演出、科技宣傳等多種形式,加快先進實用技術在農村的傳播速度,擴大先進實用技術在農村的覆蓋范圍。成立專門培訓機構,針對不同時令、不同農作物,有針對性地對農民進行農業技術培訓。
3.4拓展培訓范圍,突出培訓重點
結合各村農業生產及產業發展實際,按照面向市場、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的原則,制定培訓計劃,突出培訓側重點,拓寬培訓項目,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化培訓格局。
3.5尊重農民意愿,拓寬培訓內容
根據農時節令,開展測土配方施肥、農作物間套種、高產創建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突出培訓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力爭讓農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確保培訓質量。
3.6發揮政府職能,加大扶持力度
發揮政府組織、引導職能,在農業結構調整時充分尊重農民群眾意愿,減少農業結構調整的盲目性。對具備發展優勢的特色農產品,政府應定優惠政策,給予生產者一定的資金補助,調動農民調整結構的積極性。對長期工作在一線的農技人員,給予一定補助,在提拔重用、職稱評聘、工資待遇等方面給予傾斜,通過建立激勵機制、強化內部管理來調動農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能夠安心從事農技推廣工作。建立多渠道科技投入機制,安排專項科技經費用于農業科技推廣,改變農技推廣機構長期以來“有錢養兵、無錢打仗”的局面。
3.7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穩定農技推廣隊伍
加強對農技人員管理。農技人員必須盡職盡責,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實行工作業績與工資、職稱評聘直接掛鉤,對長期工作在一線的農技人員給予一定補助,確保他們在基層蹲得住、留得下。大力推行農技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建立農技培訓專項資金,每年對農技人員進行分層次、多內容的再教育,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使其成為基層農技推廣帶頭人。加強農技推廣基層設施建設,改善推廣條件,應下撥適當經費,幫助基層農技推廣部門添置必要的儀器設備和辦公設施,不斷提高農技推廣的現代化水平,使農技人員辦公有場地、工作有設備。
3.8加強科技示范推廣,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一是堅持每年大小春季節引進農作物新品種、種植新技術進行試驗、示范,讓農民依靠科技脫貧致富。引進農業新品種、先進新技術進行試驗,成功后再農民推廣,探索一條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為一體農技推廣新路子。
二是廣泛推廣農業實用技術,實現農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提高農業技術的推廣普及率。充分發揮縣、鄉、村三級職能作用,使之成為農技推廣的新生力量。通過創新,實現推廣隊伍多元化、推廣行為社會化、推廣形式多樣化、運行機制科學化,真正發揮好新型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的作用。
三是重點抓好科技示范戶的選拔培養,發揮科技示范戶的帶動作用,促進農民依靠科技增加收入,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和入戶率。
參考文獻:
[1]師宗年鑒:2010鄉鎮專欄
[2]《輝煌鑄就創豐碑》.雄壁鎮建鎮十五周年紀念
[3]高啟杰等著. 推廣經濟學[M].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1
[4]張仲威主編.農業推廣學[M].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6
[5]鄭瓊,董金梅.我國農業推廣體系建設的思路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
[6]趙錦域.我國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農業科技管理,2005
[7]高啟杰著.現代農業推廣學[M].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
師宗縣雄壁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云南 ?楚雄 ?65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