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亮
摘 要:公路工程建設中,路面為重點施工部分,其中以瀝青路面較為常見,在現階段的公路路面形式中占據較大的比重。瀝青路面施工環境復雜且質量要求高,為切實提高施工質量,需在施工前組織試驗,視實際試驗結果合理優化施工技術,生成具有可行性的施工方案。鑒于此,文章則以瀝青路面下面層施工為背景,重點圍繞其試驗路段施工技術展開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瀝青路面;下面層;試驗路段;質量控制;施工技術
瀝青路面施工具有系統性,其中以面層施工技術較為關鍵,該項技術的應用效果將直接對路面施工質量帶來顯著影響。因此,需以清晰的思路梳理施工技術的應用流程,精準把握施工技術的應用要點,以科學的施工技術為支撐,切實做好瀝青路面面層的相關工作。
1 工程概況
某公路項目線路總長1 776.956 m,瀝青路面結構分為兩層,下面層為5 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16C),上面層為4 cm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13C),在水泥穩定碎石基層上設透層,透層上設封層,兩層瀝青混凝土之間設粘層。瀝青混凝土試驗段設在主線右幅K0+220-K0+470直線段,全長為250 m。
2 瀝青混合料下面層試驗路段的施工技術分析
2.1 瀝青混合料的拌和
瀝青、集料、礦粉等均是較為關鍵的原材料,在拌和階段,一方面需保證原材料的質量可滿足要求,另一方面則需根據設計配合比加強對材料用量的控制,以免偏離配合比。
溫度控制方面,不同材料對溫度的敏感程度不盡相同,所提的溫度要求也有所差異。其中,集料溫度略高于瀝青溫度10℃~15℃。對于拌和均勻的混合料,將其轉至貯料倉儲存時,需要盡可能維持溫度的穩定性,期間溫度降幅不宜超過10℃。
拌和時間控制方面,需以混合料具有均勻性為前提,此時應當保證集料可均勻裹覆瀝青。按照“礦料、抗車轍劑→瀝青→礦粉”的基本順序依次摻料,使各類原材料間能夠有序地發生反應。每盤混合料的拌和時間不宜少于45 s,其中干拌時間不少于5 s~10 s。經過拌和后,要求混合料具有均勻性,并且無集料離析以及花白料等其它質量問題。在質量檢查后,若存在某些不達標的情況,則將其視為廢料處理,與此同時分析造成該材料質量不達標的原因,做針對性的調整,提高拌和工藝的可行性。
2.2 瀝青混合料的運輸
(1)待瀝青混合料滿足質量要求后,及時裝車外運。以分步裝料的方法為宜,目的在于避免粗細集料離析。運輸期間易出現混合料溫度下降、灑落至外界、環境因子(例如降雨、粉塵)污染等情況。對此,在裝料后加蓋篷布,起到多重防護作用。
(2)根據現場攤鋪施工需求以及拌和站的生產能力,合理配置運輸隊伍,以便高效轉運混合料,向施工現場提供持續性的材料供給服務。考慮到攤鋪機連續作業的要求,現場等候卸料的車輛需達到3~5輛。
(3)運料車所處位置以攤鋪機前10 cm~30 cm較為合適,于該處掛空擋等候。運料車勻速卸料,期間不可出現與攤鋪設備碰撞的情況。
2.3 瀝青混合料的攤鋪
(1)布設兩側高程控制鋼釬,直線段間距10 m,彎道間距5 m,每100 m~200 m為一段,鋼絲直徑3 mm,拉力>800 N。
(2)以攤鋪作業時間為準,提前30 min~60 min預熱攤鋪機熨平板,使該裝置的溫度提升到100℃以上;此外,精準測定并調節熨平板的高度,視松鋪厚度情況利用合適尺寸的木塊支墊(此裝置的厚度與之相同),確保熨平板可穩定置于木塊支墊上。
(3)攤鋪機運行期間,送料器內部料量的控制較為關鍵,實際儲料量需達到送料器高度的2/3,在此條件下方可攤鋪。遵循勻速運行的原則,全程速度穩定在2 m/min~
3 m/min,盡可能避免速度變更以及中斷攤鋪的情況。
(4)為避免混合料粘結在攤鋪機接料斗的情況,在施工前先向該處均勻刷涂防粘液。現場由專員指揮卸料,各運輸車有序推進,避免混亂。遇坡度較大的施工區段時,運料車維持低速檔,與攤鋪機同步行進。
(5)瀝青混合料的性能易受到溫度的影響,因此需加強對溫度的檢測。待瀝青混合料運抵現場后,檢測其溫度,若滿足要求則及時用于攤鋪,期間依然需加強對溫度的控制,此外厚度也是攤鋪中需重點關注的指標。若存在局部離析等情況,則分析成因,及時采取處理措施,直至該處可恢復正常狀態為止。
(6)提前關注天氣預報信息,合理做出規劃,從源頭上規避惡劣天氣對瀝青混合料攤鋪作業的影響。若攤鋪期間遇降雨或是大風等天氣,不宜繼續施工,對于已經攤鋪到位的混合料,則及時采取壓實處理措施。因降雨而導致混合料被雨淋濕時,將明顯加大混合料的含水量,其質量難以滿足要求,因此不可卸入攤鋪機中用于攤鋪。
2.4 混合料的碾壓
壓實緊跟攤鋪,盡可能縮短中途間隔時間(否則在時間延長之下瀝青混合料的溫度將明顯下降,不利于壓實施工的開展)。以高頻低幅、緊跟慢壓的方式為宜,按初壓、復壓、終壓三個階段有序碾壓,施工所用設備包含雙驅雙振動鋼輪壓路機(用于初壓和終壓)、膠輪壓路機(用于復壓)。
碾壓施工中,不同作業階段以及不同壓路機類型所對應的運行速度有所差別,需靈活采取控制措施,但無論何種速度要求,壓路機均要盡可能維持勻速運行的狀態,否則易出現混合料推移或是其它質量問題。壓路機運行期間,不宜出現忽然提速、緊急剎車的情況,啟停均要具有平順、緩慢的特點。對于縱坡較大或是轉彎等特殊的路段,可適當放慢速度,否則不利于壓路機的平穩運行,易由于振動輪反彈而產生小波浪。
溫度控制方面,根據瀝青混凝土的性能特點,要求初壓溫度至少達到140℃,后續允許溫度有適量的下降,但終壓結束后的溫度至少需達到75℃。
壓路機運行全流程中,碾壓輪均要維持潔凈的狀態,若有粘輪現象則及時清理。鋼輪或輪胎壓路機碾壓時,可采取加熱措施,或是適量刷涂隔離劑,用于規避粘輪問題。對于已經攤鋪到位但并未碾壓的路段,壓路機不宜在該處調頭或轉向。對于當天碾壓成型的路面,其雖然可以滿足壓實度和平整度的要求,但在外部影響下仍有失穩的可能,因此不宜在該處放置工程車輛或施工設備,期間需由專員加強現場管理。
2.5 接縫的處理
每班施工結束后,在攤鋪路段的末端放置土工布。碾壓后,用3 m長的直尺檢查平整度,判斷平整度達到3 mm以上的部分,由施工人員將其清理干凈。下次攤鋪時,清潔路面接縫內殘留的雜物,再均勻刷涂薄層粘層油。對于接頭20 cm~30 cm的范圍,可在該處覆蓋適量的熱瀝青混合料,通過該部分熱料的應用,使原鋪筑路面的溫度略有提高(約為60℃),此方式可給新舊路面的結合創設良好的條件。先橫向碾壓,再縱向碾壓,直至接縫部位具有穩定性為止。
3 施工注意事項
(1)拌和站、施工現場、運輸隊伍的工作人員密切溝通,合理控制瀝青混合料的生產量,保證混合料的供應具有持續性,從而高效開展攤鋪、碾壓等相關工作。
(2)若施工現場的氣溫在10℃以內,則屬于低溫施工環境,需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以免瀝青混合料溫度大幅度下降,否則需暫停攤鋪。經過攤鋪、碾壓工作后,加強對攤鋪層質量以及溫度的檢查,若無質量問題并且混合料表面溫度在50℃以內(自然冷卻),即可開放交通。
4 結語
綜上所述,瀝青路面下面層是公路結構體系中的關鍵部分,該處的施工質量將直接關聯于道路的通行水平,隨之影響車輛的安全性。在工程施工中,需立足于實際情況,合理優化施工技術,加強質量控制,切實提高瀝青路面面層的施工質量,助力于公路建設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洪宇.公路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技術質量控制[J].科學技術創新,2020(7):118-119.
[2]林書用.公路瀝青面層施工技術探討[J].科技與企業,2012(16):188-190.
[3]張明亮.公路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的質量控制措施[J].綠色環保建材,2016(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