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雪云

天津大學深入探索合理有效的扶貧方法,踐行多項精準扶貧舉措,激發學員的內生動力,幫助對口幫扶單位甘肅省宕昌縣打贏了脫貧攻堅戰。
關鍵詞 脫貧攻堅 教育扶貧 繼續教育 在線培訓
隸屬于甘肅省隴南市的宕昌縣,素有“千年藥鄉”之美譽,但受地理條件所限,經濟發展遲緩,教育水平落后,曾是甘肅省深度貧困縣之一。2020年11月21日,甘肅省政府宣布宕昌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在這場脫貧攻堅戰的背后,離不開各界的共同努力,教育扶貧,當之無愧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宕昌縣的定點扶貧單位,多年來,天津大學充分發揮學校在教育、科技、文化、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對口支援,精準扶貧。宕昌脫貧歷程中,留下了天大人努力和奮斗的身影。
本期,我們將一同走進宕昌,近距離感受天津大學教育扶貧的經驗與智慧。
授之以漁,發揮“頭雁”引領作用
為積極響應國家方針政策,天津大學充分發揮高校師資優勢,結合宕昌縣實際情況,深入探索合理有效的教育扶貧方法。2017年,學校組織相關人員深入扶貧一線,詳細了解當地相關情況,初步摸清具體培訓需求,并結合學校學科優勢形成了完整的培訓方案。多年來,天津大學圍繞管理能力提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電子商務等領域,面向當地黨政干部、教師、鄉村醫生、致富帶頭人等群體開展培訓,精準、有力、扎實地推進定點扶貧宕昌縣工作。扶貧取得的效果,從陳新文與龐俠平的學習經歷中便可窺見一斑。
陳新文,宕昌縣理川鎮上街村村民。2003年,剛剛初中畢業的他便去深圳打工,在一家塑料行業的工廠一干就是十多年。2014年,他回鄉照顧生病的父親,當時便萌生回鄉發展的念頭,苦于沒有好的出路,只得再次外出。
二次出發,陳新文開始留意如何將自己所學與回鄉創業結合。“我發現,購買土特產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家鄉土特產在包裝上是短板。”設計和制作包裝瓶,正是他多年所學。2019年,帶著學成的技藝,陳新文回鄉創業,并于2020年成立合作社,主要經營土特產包裝容器的設計、制造和銷售,并注冊了自己的品牌,制造出多款外觀時尚的包裝瓶,同時還經營家鄉土特產的種植、收購、銷售。
找到出路后,銷售是一大問題。2020年10月,陳新文開始接觸電商。“過去我對電商知之甚少,后來政府相關部門經常組織大家參加天津大學的培訓。慢慢對網絡有了更深、更細致的了解。通過學習,我開通了幾個電商平臺。”陳新文有些興奮地說,目前,他的電商平臺月銷售額已超萬元。
陳新文告訴本刊,參加天大的培訓,給他帶來了切實的改變——對于如何規范地經營管理合作社,有了相對清晰和系統的認識。“以前對于財務、法律法規、日常管理、種植技術等,都不太懂,學習后就知道怎么做了。”
來自阿塢鄉的村民龐俠平的創業經歷相對更豐富,開過KTV、賓館,但都不太景氣。2018年,他和伙伴聯合開辦了一家網絡科技公司,并逐漸研發出“隴羌源微信商城”,售賣隴南特產。起初商城的貨并不多,只有當地的土蜂蜜、中藥材,而現在商城里已經有200多款產品,去年銷售額達到了900多萬元。
龐俠平與天大的培訓結緣較早。2019年,他參加了天津大學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殷紅春主講的農產品主題培訓,“當時我做農產品時間不長,殷院長講的有關電商發展趨勢、農產品品牌營銷等內容對我啟發很大。”2020年,他又參加了天大線上抖音直播培訓。之前龐俠平也嘗試過直播、做短視頻營銷,但都是隨意發的,點擊量不是很高。“通過這次抖音培訓,視頻的制作、發布時間點、產品的簡介等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都提高了,按照老師教的技巧發了以后,點擊量過萬,我挺興
奮的。”
作為當地電商協會會長,龐俠平也組織當地電商從業人員一起學習。大家普遍反應,天大的培訓內容正是他們所需要的,聽起來也容易吸收。“之前大家都是盲目做電商,參加完培訓,就有了明確方向,掌握了具體方法。我們開始注冊商標,引導合作社規范生產。”他欣慰地說,之前當地很多農產品都是“三無產品”,進不了超市。通過學習,他們的農產品走進了一二線城市的超市,走到了更多消費者面前。
像陳新文和龐俠平這樣在天大培訓中受益的人還有很多。正如天大扶貧干部何立乾所言,通過天大的培訓,教師們接觸到新鮮的教育理念和實用的教學方法;干部們更新了知識結構,提高了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致富帶頭人開闊了眼界,掌握了實用的技術;電商從業者跟上了信息時代的步伐,還培養出不少“網紅”;鄉村醫療系統提升了理論知識水平,掌握了常見病、突發病的處置本領……
數年間,天大在宕昌縣的培訓規模持續上升:2017年開設培訓班2期;2018年開設培訓班7期,受訓學員330人次;2019年開設培訓班24期,受訓學員1916人次;2020年開設培訓班18期,受訓學員5946人次。天津大學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扶智工作案例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遠程與繼續教育優秀案例”。
精心籌劃,不打無準備之仗
2020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天大宕昌縣培訓主陣地轉移到了線上。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在線課程資源的建設至關重要,壓力也不言而喻。
天大遠教學院在線培訓中心王雅娜介紹,疫情暴發初期,他們迅速搭建了“天津大學—甘肅宕昌培訓服務平臺”,為宕昌縣定制開發村兩委、婦女干部培訓方案,為宕昌縣中小學教師定制疫情防控、班級管理、教育心理等培訓方案,為電商人員、鄉村醫生、合作社帶頭人提供實操技能提升培訓,并聯合超星集團、新東方共同累計上線91門定制課程,打造出讓百姓學到真本領的實用課堂。該平臺不僅可以為學員提供遠程研修、交流研討,還通過大數據挖掘分析,及時、準確地判斷學員學習情況,自動生成學員培訓日志和行為軌跡,提高教育扶貧的針對性、精準性,為育人模式和人才培養提供最及時的服務。同時,每次培訓前,他們都會為每個項目配備線上班主任,通過微信群提供咨詢、答疑服務,督促學員準時完成在線學習任務,指導學員完成培訓總結交流,定期進行回訪追蹤,促進其學習成果轉化與交流。
天大課程資源建設中心孫明昊回憶,當時正處于疫情初期,制作過程面臨很多困難。“不能隨堂錄制,我們就在學校教學樓搭建了演播室。搭建設備都得自己運送到校園,費了很大力氣才把臨時演播室建起來。”他們搭建的是綠色摳像演播室,需要的現場工作人員比較多,對工作人員來說,當時進出校門和小區都很困難,需要學校開相關證明才可以,甚至有時出了小區就回不去了。
孫明昊說,主講教師也冒著很大風險。錄課時,他們不能戴口罩,嚴冬時節,還要開窗保持通風,老師還得穿著單衣……雖然困難很多也很大,但是課程錄制質量很高。
殷紅春表示,幾個月的遠程培訓實踐,為宕昌地區輸送了前沿知識、實用技能和先進理念,搭建起一個在線培訓平臺,錘煉出一支強勁的培訓隊伍,開發了一批優質在線課程,在鄉村振興、農村電商發展、基層醫務人員技能提高及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等方向積淀形成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品牌項目,更好地促進培訓工作的開展。
其實,在2020年之前,宕昌縣扶貧培訓更多是采取面授方式,大部分培訓是組織當地學員到天大參加。到天大參加培訓,是很多學員第一次離開宕昌縣,而從宕昌到天津要轉三四次車。所以每次培訓前,天大老師會提前兩周建微信群,每個群配備三四個班主任,隨時回答學員的各種疑問。同時提前規劃好行程,學員參照行程出發,到了相應的時間、地點,再由相關人員接待。“我們經常開玩笑,說是網友見面了。”作為第一批參與宕昌縣培訓項目的工作人員,劉雪煒經歷了太多這樣的場面。
劉雪煒認為,最困難的環節是前期的項目調研。她舉例說,有一次,宕昌大力發展旅游,想培訓當地旅游行業從業者,可是這些人分布在不同的崗位和景區,崗位能力也參差不齊,做培訓需求調研時很困難。
“需求的把握和分析對課程研究很重要,要特別用心。”負責前期課程調研的李英強調,要對參培方的需求進行分層,不同層次的不同人群需求是多樣化的,看哪個層次占的權重更大,及時反饋和跟進,深度挖掘特別關鍵,這是影響課程設計的主要因素。
教育扶貧,激發內生動力
2020年11月,宕昌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順利脫貧摘帽。“天津大學充分發揮自身在教育、科技、文化、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出色完成了扶貧任務,尤其是在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在宕昌縣脫貧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何立乾不無激動地說。
作為深度參與線上線下培訓的主講教師,王用源主要給當地基層文職人員提供公文寫作培訓,對教育扶貧工作的感受很深。他分享了自己在教育扶貧、在線教學等方面的心得體會。一是提高教育扶貧的針對性。這需要提前做調研,了解對方的真實需求。二是分類分層次進行培訓。受訓對象的工作水平、工作經驗等存在一定差異,采取差異化的培訓,有利于提高培訓的效果。三是建立溝通渠道,加強跟蹤反饋。“培訓幫扶成效不是經過幾次培訓就能顯現的。但囿于培訓師資與受訓對象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我們難以及時掌握培訓效果,也不利于持續發力。”
王用源表示,2020年的線上實踐探索,給他帶來了不少啟發,比如,應充分利用好線上、線下優勢,形成混合式培訓格局;又如,如何整合線上線下的優勢,借助信息技術,在擴大培訓受益面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培訓效果,并且跟蹤調查工作效果。
基于多年的扶貧經驗,殷紅春建議,在項目執行過程中,一定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服務國家戰略要求,精準聚焦中央對相關工作的部署,從實際情況出發,深入貫徹落實各項任務。還需要形成各方的工作合力,聯合兄弟院校、校內各學院廣泛參與,及時交流溝通,共同保障工作的穩步推進。此外,針對貧困地區深入踐行的智力扶貧工作,必須保證實效性,對培訓效果進行實時追蹤,適時調整培訓方案,力爭形成“人人想培訓、人人認真培訓、次次培訓有效果”的局面。
多年的扶貧培訓工作,使得天大與宕昌縣建立了深厚友誼。“有時走在宕昌縣的廣場上,都會被人認出來,這給了我們很大鼓舞。”2020年,宕昌縣最后一場現場急救培訓,給劉雪煒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當時,她組團到宕昌開展急救培訓,兩天跑了五個地點。最后一場培訓面向二三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授課團隊對此次培訓并未有太大期待,但講完后講師挨個提問,孩子們可以清晰地說出急救的流程和要點。這讓他們非常驚喜。“每次培訓完大家都很累,坐在車上各自休息。但這場培訓結束后,從鄉里到縣里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特別興奮。這場培訓帶給我們很多感動,年末做總結時我們說,即便扶貧工作結束,對宕昌縣的培訓我們會繼續不遺余力。”
對于未來的培訓,學員充滿期待。“我們面臨的更多是產能過剩的問題——產品銷售不出去。未來,希望能學到更多更專業的銷售技巧。只要有相關的培訓,我都會去學,希望更好地把產品銷出去。”陳新文說。
龐俠平則希望,未來的培訓是有選擇性的、專業性的。他會先把國內電商做精、做專,跨境電商是未來的趨勢,他也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既然走上電商這條路,我們就想方設法把農產品的銷量提上去,既能增加就業,同時把宕昌縣農產品傳播出去,助農增收。”
天津大學以“扶貧先扶志、扶貧先扶智”為原則,通過培訓培養了一大批各行各業的人才。何立乾認為,“志”和“智”是內生動力和內部原因,如果沒有內力和內因,即使有再多的外部幫扶,也不能解決貧困的根本問題。“從長遠看,這些學員能夠發揮本土人才的示范作用,他們作為當地人更愛家鄉、與當地群眾更加親近,這樣的‘領頭雁’也更受家鄉老百姓的歡迎,能夠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并不斷前進。
責任編輯:夏英? 郵箱:chinadisedu@zxx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