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輝

新時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向高職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戰。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建立智慧化終身學習平臺,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回答高職教育時代之問。
關鍵詞 高職教育 智能制造 “走出去”戰略 終身學習
順德是敢為人先的改革先鋒。改革開放以來,很多經驗都是在順德試點后推向廣東省乃至全國的。順德是全國聞名的制造業基地,擁有“中國家電之都”、“中國家具之都”、“中國燃氣具之都”等國家級名片。如今,位于粵港澳大灣區腹地的順德,又肩負起探索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道路的使命。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緊跟順德經濟社會發展的腳步,為這座城市培養了大批技術技能人才。學校“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作為順德區政府投資舉辦的唯一一所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學校走出了一條“平臺為依托,項目為紐帶,產科教融合”的發展路徑,成為“雙高計劃”建設學校;作為順德開放大學,學校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城市社區學習中心(CLC)能力建設項目”全國首批16個實驗點之一。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夏偉表示,新時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向高職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回答“什么是新時代高職教育”“怎樣辦好新時代高職教育”這個高職教育時代之問,并在辦學思想、辦學模式及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交出正確的答卷。他說:“我們要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促進產業升級,爭當全國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領跑者;我們要建立智慧化終身學習平臺,建設學分銀行,成為服務百姓技能提升和終身學習的標桿校。”
職教新使命:提供技術服務
面對新技術與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大潮,順德大力發展新時代智能化技術與人工智能新興產業,以推動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這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職業教育應該如何迎接這個挑戰?
“現在的職業教育與過去有很大不同。為智能制造提供新技術服務,這是職業教育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服務制造業智能化、產業高端化的關鍵舉措。”夏偉表示,新時代的職業院校要加強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高水平大學深度合作,建設服務智能制造的新技術平臺,直接對接科技進步發展趨勢,主動融入技術迭代進程;要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專業,從培養目標、知識體系、培養方式等方面重塑教育過程,創新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為此,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探索“專業+平臺”模式,建設智能制造相關專業群和智能技術創新平臺,推動專業與平臺協同發展,不斷為產業高端化提供人才和技術
支持。
其中,最著名的是“智能制造專業群+廣東—亞琛工業4.0應用研究中心”。學校整合原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的相關專業,組建以智能制造專業群為主體的二級學院——智能制造學院,下設智能裝備與制造教研室、物聯網教研室、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教研室,集約資源,聚焦服務制造產業智能化發展。
廣東—亞琛工業4.0應用研究中心由學校和歐洲頂尖理工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合作共建,共投入1.5億元。中心以德國工業4.0技術與理念為指引,柔性引進工業4.0高端技術團隊,推動順德以及大灣區裝備制造產業、智能制造與工業機器人產業、工廠自動化與智慧工廠等產業升級發展;開展高端技術研究,為工業4.0技術應用與推廣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開發基于工業4.0生產線的人才培養培訓課程體系,引入“精益道場”,開展企業員工培訓,培養技術升級所需人才;探索出了“從國內外頂尖企業和高校引入先進技術——以學校平臺為樞紐開展應用推廣——師生主動服務本地制造類企業優化升級——教學內容同步更新——學生技術技能水平與產業高端化發展需求匹配度提升”的人才培養模式。
今年3月15日,廣東—亞琛工業4.0美的示范工廠項目助力美的微波爐順德工廠入選世界經濟論壇“燈塔工廠”,成為佛山市第一家、美的集團第二個榮獲“燈塔工廠”稱號的智能制造工廠。“燈塔工廠”是“數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的示范者。中心承接了廣東萬和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7個生產基地20條生產線的自動化升級改造,合同金額達862萬元。
學校大力推進“課程+項目”改革。建設了一批技術創新平臺,引入大量企業真實項目,將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課程教學改革、人才培養相結合,以科研成果支持課程教學改革,推動課程與項目互促、教學與科研互動。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納入教材,開發標準化、模塊化、項目化、信息化的課程與教學資源。“課程+項目”改革實現了教學與科研水平互促進、教師與學生能力共提升的多贏格局。
樹立中國職教品牌
“職業教育走出國門,創立中國品牌,傳遞中國經驗、傳播中國聲音,這是中國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中國文化日趨繁榮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的有效途徑。”夏偉說。
學校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高層次國際合作。學校與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中辰鋼構公司等跨國企業合作,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持。
學校與廣東中辰鋼構有限公司共建“順職—盧旺達涂料研究院”和“順職—盧旺達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中心”,研發了5種適用于非洲環境的建筑和交通設施涂料,制定非洲涂料技術標準。與順德區政府、摩洛哥政府及合勝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共建順德摩洛哥王國駐中國防水涂料研發中心,培訓中國籍及非洲籍的面向摩洛哥及輻射非洲周邊市場的化工技術及涂料檢測分析技術人員,為東南亞及非洲國家開發和輸出國際化的化工涂料職業教育標準。
學校與馬來西亞UCSI大學共建順峰烹飪學院,在國務院僑辦支持下建設“海外惠僑工程-中餐繁榮基地”。學校學生在國際技能競賽如TAFE國際技能競賽、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比賽中累計獲獎15項。學校獲評“2018亞太職業院校影響力50強”,并在2017—2020年度均獲得“廣東省高等院校對外交流與合作先進集體”稱號,是廣東省“一帶一路”職業教育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在提升中國職教國際影響和樹立中國職教品牌方面成效顯著。
學校將堅持“走出去”戰略不動搖,力爭促進一批制度、標準、模式在“一帶一路”國家推廣應用,成為引領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建設的先行者、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生力軍、支援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先鋒隊,成為中國特色職教文化的重要傳播者。
為使更多的學校走出去,夏偉建議,應發揮政府在職業教育國際化經費投入中的主導作用,設立專項經費支持職業院校走出國門。此外,還要完善多元經費投入機制,廣泛吸納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國際化項目,與職業院校一道走出國門。
助力學習型城市建設
作為開放教育的實施者,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以“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為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助力。
學校圍繞鄉村振興、社區治理、文化傳承,以項目為推手,以政府為主導,踐行終身學習理念。自2014年起,在順德區教育局指導下,學校每年承辦“順德區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啟動儀式”,評選并表彰順德區百姓學習之星、終身學習活動品牌項目、社區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社區教育先進工作者,挖掘培育10個鎮街的本土特色文化,已授牌33個順德區級社區教育基地,培育2項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學校打造鄉土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社區教育順德模式,形成“挖掘共同文化記憶,弘揚蒙學傳統文化”的“區氏三字經”;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校外管理”的“新塘學生村”;以藝術融入鄉建,延續城市歷史文脈,重塑傳統文化價值的“杏壇青田范式”等獨具特色的社區教育品牌,營造全民終身學習的良好氛圍。
學校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正在構建“智慧化”終身學習平臺,建設“學分銀行”,大力促進職普融通。開發了豐富的培訓課程,為農民工、下崗工人、殘疾人、退役軍人等群體提供精準的培訓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正在孕育、國際創新中心加速形成、佛山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提速,為深處大灣區腹地的學校以更高水平參與國內外合作和競爭開拓了新空間。學校所面臨的既有發展的機遇,也有嚴峻的挑戰。夏偉說,從這幾年的發展來看,無論是國內還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同類院校的發展速度比較快,省內的“雙高計劃”建設院校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我們惟有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自身服務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責任編輯:夏英? 郵箱:chinadisedu@zxxx.net.cn